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提问是不变的主题,如何寻求切实可行的解题策略,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问题是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48
從问题提出到解决及应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从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我通过几十年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应从数学的角度引导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2.培养民主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
3.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反思,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使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首先,要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方法。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进入角色以后,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
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适时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与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经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探究而获得。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解决了问题,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自觉做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从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知识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48
從问题提出到解决及应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从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我通过几十年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应从数学的角度引导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2.培养民主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
3.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反思,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使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首先,要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方法。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进入角色以后,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
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适时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与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经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探究而获得。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解决了问题,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自觉做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从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知识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