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前者治疗效果更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53-01
高血压可造成人们心、肾、脑等靶器官的损伤,左心室肥厚(LVH)是导致各类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作用因素[1]。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较为繁杂,但其治疗效果参差不齐。长效降低药物的有效使用,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降低脑卒中、猝死、心脏病的发生机率,保障其健康质量。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均是常见的长效降压药物,降压效果较好。为此,笔者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分别采取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男85例,女55例,年龄30~75岁,平均54.6±5.5岁。140例患者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肾、脑并发症及继发性高血压者,停止应用相关高血压治疗药物或影响血压的药物2周以上者。将140例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用药治疗前心率、血压等一般情况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戒烟、戒酒、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过度疲劳、注意日常休息、采取适量的锻炼,停止应用其他高血压药物2周以上。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初始计量:2.5mg,晨起服用,1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治疗,初始计量:5mg,晨起服用,1次/d。两组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血压达到目标值者可继续应用原剂量治疗,直到完成本次研究;未达到目标者,加用5mg/d的左旋氨氯地平,10mg/d的非洛地平。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按照患者血压指标,评定两组血压达标率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门诊血压测量值、昼夜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24h舒张压及收缩压,不良反应。24h动态血压低于135/50mmHg及血压低于140/90mmHg即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经过8周治疗后,血压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小腿水肿,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水肿,4例面色潮红,1例轻度眩晕,2例轻中度头昏,无心悸、便秘及牙龈肿胀者,通过相应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
3讨论
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与局部组织中血管-肾素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机械刺激等因素相关,且还与心肌细胞钙离子的内流有关[2]。许多研究中发现,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及非洛地平片对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作用显著[3]。氨氯地平属于常见的钙通道阻滞类药物,其机制是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作用,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小动脉,从而具有降压作用。此化合物属于同型异构体,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种,左旋体钙离子的拮抗活性是消旋体的2倍,是右旋体的约1000倍[4,5]。因此,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效、长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笔者认为,随着该药相关机制的不断研究与深入解析,日后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经过8周治疗后,血压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对于白天、夜间及24h动态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但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为显著,这可能与两者药物浓度时间相关,且左旋氨氯地平通过拆分法消除了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右旋体,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总之,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前者治疗效果更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艳.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6):655-656
[2]甘莉.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3):1252
[3]宋杰丽,孙利明.国产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7):255
[4]范黎莉.非洛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4):1142
[5]王艳瑛.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3):522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前者治疗效果更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53-01
高血压可造成人们心、肾、脑等靶器官的损伤,左心室肥厚(LVH)是导致各类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作用因素[1]。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较为繁杂,但其治疗效果参差不齐。长效降低药物的有效使用,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降低脑卒中、猝死、心脏病的发生机率,保障其健康质量。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均是常见的长效降压药物,降压效果较好。为此,笔者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分别采取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男85例,女55例,年龄30~75岁,平均54.6±5.5岁。140例患者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肾、脑并发症及继发性高血压者,停止应用相关高血压治疗药物或影响血压的药物2周以上者。将140例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用药治疗前心率、血压等一般情况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戒烟、戒酒、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过度疲劳、注意日常休息、采取适量的锻炼,停止应用其他高血压药物2周以上。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初始计量:2.5mg,晨起服用,1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治疗,初始计量:5mg,晨起服用,1次/d。两组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血压达到目标值者可继续应用原剂量治疗,直到完成本次研究;未达到目标者,加用5mg/d的左旋氨氯地平,10mg/d的非洛地平。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按照患者血压指标,评定两组血压达标率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门诊血压测量值、昼夜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24h舒张压及收缩压,不良反应。24h动态血压低于135/50mmHg及血压低于140/90mmHg即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经过8周治疗后,血压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小腿水肿,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水肿,4例面色潮红,1例轻度眩晕,2例轻中度头昏,无心悸、便秘及牙龈肿胀者,通过相应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
3讨论
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与局部组织中血管-肾素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机械刺激等因素相关,且还与心肌细胞钙离子的内流有关[2]。许多研究中发现,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及非洛地平片对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作用显著[3]。氨氯地平属于常见的钙通道阻滞类药物,其机制是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作用,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小动脉,从而具有降压作用。此化合物属于同型异构体,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种,左旋体钙离子的拮抗活性是消旋体的2倍,是右旋体的约1000倍[4,5]。因此,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效、长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笔者认为,随着该药相关机制的不断研究与深入解析,日后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经过8周治疗后,血压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对于白天、夜间及24h动态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但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为显著,这可能与两者药物浓度时间相关,且左旋氨氯地平通过拆分法消除了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右旋体,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总之,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前者治疗效果更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艳.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6):655-656
[2]甘莉.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3):1252
[3]宋杰丽,孙利明.国产左旋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7):255
[4]范黎莉.非洛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4):1142
[5]王艳瑛.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