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赠批判者照片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长之比鲁迅小29岁,鲁迅在文坛声名大噪时,李长之还是个只能在校刊发表评论文章的小作者。但是,李长之却敢对鲁迅的文章评头品足。从19岁时第一次批判鲁迅,到25岁时结集出版《鲁迅批判》一书,6年时间里,李长之写了30多篇关于鲁迅的批判文章。
  1935年9月,李长之的《鲁迅批判》初稿完成。一个周末的下午,李长之将书稿送给鲁迅审阅。对于这个年轻且尖锐的后生,鲁迅抬起头看了看。只几秒的时间,鲁迅又将目光转到书稿上,他翻阅了一下书稿,然后眼神定格在扉页上,轻声问李长之:“内容我无需细看,如需我提供有关资料,但说无妨。”面对和自己父辈一般年纪的鲁迅,年轻的李长之有些始料未及:“暂时无需,暂时无需!”说完,拿起书稿,向鲁迅匆匆告别。
  其实,李长之并非无需鲁迅的帮助。在书稿的扉页上,他缺一张鲁迅写作时的照片。虽然李长之查找了很多报刊,也求助了很多朋友,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那天,鲁迅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年轻的李长之本想实情相告,但面对平静的鲁迅,他却一时手足无措。回来之后,李长之后悔当时没有向鲁迅索要照片。没有这张照片,《鲁迅批判》的出版就要搁浅。
  就在李长之暗自着急之时,邮递员送来了一个纸包,里面竟然是鲁迅先生的一张工作照。李长之心头一热,这不正是自己眼下最需要的照片吗?在照片的下面,还附着鲁迅写来的一张字条:“此为吾自相册上揭下的一张旧照,不知能用否,請君斟酌。”李长之想不到鲁迅那天只匆匆看了自己的文稿,便看出了文稿的缺憾之处,并及时寄来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附有鲁迅工作照的《鲁迅批判》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而鲁迅先生的形象,并未因李长之的批判而减损半分。反而,读者从李长之的批判文章里,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一个敏锐、多疑、脆弱、善怒的真实的鲁迅。
  (编辑/北原)
其他文献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忽必烈调兵10万,命大将伯颜为帅出师伐宋,元军攻势凌厉,南宋军队节节败退,好在有长江天险,元軍不知道从何处可以渡江,所以使南宋军队得到了暂时的喘息。然而不久之后,元军就从水较浅的阳罗堡处渡过长江,长江防线瞬间被突破,元军长驱直入,相继攻取了多处战略要地,并于1276年进攻南宋都城临安,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被俘,南宋政府在临安城里举行了和平受降仪式。  这次渡江战役给南宋
心如水,恐怕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心真的如水,我们的人生是否会走上岔路?我们的人生是否真能利万物而不争?或许,我们早就如水一样,抓不住逝去的生命。  《瓦尔登湖》展示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的自然,一个人的瓦尔登湖。梭罗拥有的是所有地球人都无法比拟的宁静,他的生命是在向世间揭示一个真理:我们都是水,但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曾拥有过与自然独处的美丽想法,不理会尘世间的烦心事,可人有很强烈的欲望,为了实现
钱学森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我们有过解答,却未有过解决。天才是人类的宝藏,但凡人在变成天才前大多是被厄运扼杀的,但国家有时会在厄运降临前保护天才。好在两千之后中国没有再出现一个孔子,大概是最伟大的天才已为未来的一切铺平了道路。“鲁冰花之问”和“钱学森之问”一样,当我们所有人对天才的悲怆命运感伤之时,是否深刻思考我们在逼天才走向死亡,在逼凡人永为凡人。  《鲁冰花》之
美味佳肴宛若良辰美景,美则美矣,却最为难得。很多听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是用非常残忍的方法做出来的,甚至有些吃的过程也是血淋淋的。  齐桓公曾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
大家好,我是惠若琪。  刚刚我们在后台的时候,我们三个人非常忐忑。甚至我们都动用了我们比赛之前一二喊加油的这个口号。我是队长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就先来吧。    首先呢,我想在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2016年8月21日上午,你在哪里?(观众:“看女排”)很开心有这样的答案,就是大家基本上都在看我们的比赛,也很感动。说起来有点夸张,但是远在里约赛场上的我们,真的也感受到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尼达是德国柏林市交通部门的负责人。近年来,柏林市区因行人闯红灯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死亡人数逐年递增。尽管交通部门加大了闯红灯危害的宣传和处罚力度,但闯红灯的行人依然有增無减,这令尼达头痛不已。怎样才能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呢?  一天,尼达亲自走上街头进行实地调研。在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很多行人都站在马路边等待红灯,每个行人都一脸焦急的样子,眼睛紧紧地盯着信号灯,等着红灯快点变绿。有几个行人
90后的林强是北漂一族,两年前,他带着美好的憧憬从老家石家庄来到了北京,在一家知名企业做设计,住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所出租房里。他有着一股子干劲儿,深受上司的赏识。因为他幽默风趣的性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处得也非常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小伙子却被送进了拘留所,事情的起因还得从林强的一句玩笑话说起。  那是一个周末,林强睡了一个懒觉,一直到上午10点才起床,醒来后,他便拿起手机刷微信。因为是周末,
家是温暖的港湾,因此,恋家很自然,也很美好。但是,年轻人终归是要创立自己的家庭的,成家立业是每一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必须实现的目标,不管这家是大是小、这业是多是少。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父母总要老去,总要离你而去。如果你贪恋父母的护爱、温情,贪恋家庭的舒适、惬意,终日蜷缩在温柔乡里,到了那一天,你会觉得是世界末日来了。  啃老族是时下各方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看到过一份调查报告,说中国
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光流泻,幸福如水漫溢。岁月静好,于寒冬的冷峻里,温暖在琐碎中肆意蔓延。此刻,伫立在岁末的憧憬里,心境斑驳又明朗,一年中经历过的那些人与事,一时间次第浮现,仿似倚着柔软的羽翼轻舞飞扬。  临窗而立,有凌厉的风掠过脸庞,亦有阳光斜照在身上。季节里的风景流转至今已近萧索,所幸新居的东南隅有新辟的一畦菜地,那一簇簇初绽的青蔬郁郁葱葱,犹在提醒着人们
蒋国珍出生在江西省新余市的一个小村庄,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父母供他读到了师范。而那时,蒋国珍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了知识对穷人家庭的重要性,可是年轻人的爱国情怀和热血胜过了一切,他别过家人上了战场。  战争结束,卸下刀枪,从战场退下来的蒋国珍小心翼翼地收了身上的煞气,应组织派遣,带着他多年不曾触碰的学识,到了鼓县三都小学,成了一名乡村教师。蒋国珍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无法再到战场上报效祖国,那我就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