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摒弃了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全方面均衡发展,使学生不再成为“学习的机器”,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意识,学生只会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与知识。同时,过去的教育模式压缩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整日处在学习中,没事时间进行放松和发展自己其他的爱好和能力,学生在此种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学生在学校里有可能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学霸”,而在走入社会后有可能成为一个与社会脱轨,格格不入的“低能儿”。因此,学校与教师要共同做出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各项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现以高中政治课堂为例,简析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野;高中阶段;政治科目;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需要大量的全面性人才,而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与知识往往是单一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国家提出了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使学生全面提升,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不同于其他学科,高中的思想政治科目与实际生活联系极为紧密,它所讲的知识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关。它不仅涉及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且与国际交往等政治内容也有所关联。在进行思想政治科目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此科的特点,对其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个性化定制自己的教学计划,使其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依赖老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度,避免学生与社会脱轨。在考虑以上三点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过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陋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增强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文化知识是成就事业“基础”,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知识储存,即使他在其他方面拥有极强的能力,但缺乏知识的支持,他也会将一事无成。因此,在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时,学校与教师也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避免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是一门“文科课程”,其中包含大量的背诵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抵触“背诵”这件事情,但是教师不能因此放松学生的“背诵”环节。学生如果不去记忆这些内容的话,在应用时很容易出现“明知是哪个知识点却不能写出答案”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督促学生记牢基础知识,不要好高骛远。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更高效地发展其他能力。
二、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过去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学习的“奴隶”,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是学生的“支配者”,老师布置什么任务学生做什么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丧失自我主动的学习意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可在初期制定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首先,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身份互换”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老师进行“备课”、“讲课”等工作,学生在此过程中势必会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学习课本必修三中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老师就可以将此课内容交由学生来讲,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既能接触到大量的中华文化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完整体验“老师讲课”这一过程后,对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会产生一定了解,方便日后的自主学习。而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题目交给学生来进行讲解,在选取学生时,可以选择一些将此题目做错的人员,让他们在讲题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想清自己做题时所犯的的错误,同时还可以提醒同学避免犯此类错误。
三、将“课堂知识”与“社会时事”结合,增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所包含的内容能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时事”进行联系。有可能今天刚刚发生的“新闻”,明天就出现在思政课的问卷上。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内容讲解时,可以适当加入当时的“热点新闻及话题”,这样学生也能了解更多的社会事件。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少,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学生没有时间了解“新闻热点”,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与社会的脱节,因此教师在课堂知识讲解中加入“热点话题”,有助于學生了解社会,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但是,“热点新闻”的更新速度很快,极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新闻,这就造成了教师不能为学生一一讲解这些“热点话题”,因此老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取最合适的新闻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选材时,要谨慎进行挑选。在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大量与所选时事案例有关的素材资料,深入透彻地为学生讲解热点新闻,避免学生对此知识一知半解,在教师讲解后仍不能完美地理解课本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列举必修一课本中的“消费及其类型”,学生容易理解,也方便记忆。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件事物,就有可能联想到思政课内容,加强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对将来学生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如今中国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如果只会一味地学习知识,而不具备其他的能力,这就会造成此人不具备实干能力,难以承担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而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核心培养”,其目的在于发掘学生身上的其他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逐步发展成一位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参考文献
[1]邱斌,左群.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7,(4):51-55.
[2]姜书野.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33.
[3]郑丽瑰.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8):52.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野;高中阶段;政治科目;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需要大量的全面性人才,而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与知识往往是单一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国家提出了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使学生全面提升,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不同于其他学科,高中的思想政治科目与实际生活联系极为紧密,它所讲的知识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关。它不仅涉及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且与国际交往等政治内容也有所关联。在进行思想政治科目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此科的特点,对其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个性化定制自己的教学计划,使其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依赖老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度,避免学生与社会脱轨。在考虑以上三点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过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陋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增强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文化知识是成就事业“基础”,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知识储存,即使他在其他方面拥有极强的能力,但缺乏知识的支持,他也会将一事无成。因此,在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时,学校与教师也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避免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是一门“文科课程”,其中包含大量的背诵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抵触“背诵”这件事情,但是教师不能因此放松学生的“背诵”环节。学生如果不去记忆这些内容的话,在应用时很容易出现“明知是哪个知识点却不能写出答案”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督促学生记牢基础知识,不要好高骛远。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更高效地发展其他能力。
二、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过去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学习的“奴隶”,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是学生的“支配者”,老师布置什么任务学生做什么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丧失自我主动的学习意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可在初期制定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首先,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身份互换”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老师进行“备课”、“讲课”等工作,学生在此过程中势必会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学习课本必修三中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老师就可以将此课内容交由学生来讲,学生在备课过程中,既能接触到大量的中华文化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完整体验“老师讲课”这一过程后,对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会产生一定了解,方便日后的自主学习。而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题目交给学生来进行讲解,在选取学生时,可以选择一些将此题目做错的人员,让他们在讲题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想清自己做题时所犯的的错误,同时还可以提醒同学避免犯此类错误。
三、将“课堂知识”与“社会时事”结合,增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所包含的内容能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时事”进行联系。有可能今天刚刚发生的“新闻”,明天就出现在思政课的问卷上。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内容讲解时,可以适当加入当时的“热点新闻及话题”,这样学生也能了解更多的社会事件。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少,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学生没有时间了解“新闻热点”,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与社会的脱节,因此教师在课堂知识讲解中加入“热点话题”,有助于學生了解社会,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但是,“热点新闻”的更新速度很快,极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新闻,这就造成了教师不能为学生一一讲解这些“热点话题”,因此老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取最合适的新闻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选材时,要谨慎进行挑选。在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大量与所选时事案例有关的素材资料,深入透彻地为学生讲解热点新闻,避免学生对此知识一知半解,在教师讲解后仍不能完美地理解课本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列举必修一课本中的“消费及其类型”,学生容易理解,也方便记忆。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件事物,就有可能联想到思政课内容,加强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对将来学生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如今中国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如果只会一味地学习知识,而不具备其他的能力,这就会造成此人不具备实干能力,难以承担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而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核心培养”,其目的在于发掘学生身上的其他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逐步发展成一位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参考文献
[1]邱斌,左群.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7,(4):51-55.
[2]姜书野.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33.
[3]郑丽瑰.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