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8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r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5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6例、过敏性疾病6例、感染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2例。除恶性肿瘤2例外,经治疗其他16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首先应给予病因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常能收到较满意疗效;对于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中国商品名:格列卫)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伊马替尼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50
  作者单位: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临床少见的综合征,因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漏诊、误诊,特别是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更易误诊,且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本院于2000年5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了1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中2例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患者,除恶性肿瘤2例外,经治疗其他16例均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18~69岁,平均46.5岁。其中基础疾病为结缔组织病6例(系统新红斑狼疮3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过敏性疾病6例(支气管哮喘3例、急性药物过敏3例)、感染性疾病2例(病毒感染1例、真菌感染1例)、恶性肿瘤2例(淋巴瘤1例、卵巢肿瘤1例)、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2例。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严重程度标准[1]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C)绝对值>(0.4~0.45)×109/L(400~450/mm3)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根据EC增多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EC(0.4~1.5)×109/L;中度EC(1.5~5)×109/L;重度EC>5×109/L。
  1.2.1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EC计数示重度6例(33.3%),中度8例(44.4%),轻度4例(22.2%);18例患者均行骨髓检查,EC比例为23%~75.5%,以成熟型为主,少数为幼稚型,但骨髓幼稚细胞<0.02。
  1.2.2 治疗及转归 除恶性肿瘤2例外,14例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经给予病因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常能收到满意疗效;对于2例原因不明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及(中国商品名:格列卫)联合治疗,一般泼尼松0.5~1 mg/(kg•d),血象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需长期维持治疗;伊马替尼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开始300~400 mg/d,血象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至100 mg/d长期维持治疗。2例IHES患者症状均缓解而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
  2 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按能否找到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主要为病因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常能收到满意疗效。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的诊断:1975年Chusid等提出了具体的诊断标准[2]:①EC绝对数高于1.5×109/L,持续6个月以上;②有多系统及多脏器受累的证据;③未发现引起EC增多的常见原因。IHES治疗目的是降低EC计数,减少脏器损伤。泼尼松0.5~1 mg/(kg•d)对有脏器损伤尤其是心肌损伤和白细胞计数增高仍是首选,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治疗IHES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IHES存在FIP1L1-PDGFR α 融合基因[3],该融合基因蛋白是一种酪氨酸激酶,而引起骨髓EC的过度增生,伊马替尼是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因此能缓解IHES的临床症状。长期应用伊马替尼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疲乏、浮肿、肌肉痛、头痛,偶尔发生急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随着对IHE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的提高,IHES的预后已有较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1.
  [2] chusid Mj,Dale Dc,West BC,et al.The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Analysis of fourteen cases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edicine(Baltimore),1975,54(1):1-27.
  [3] Gotlib J,Cools J,Malone JM,3rd,et al The FIP1L1-PDGFR α lphafusion tyrosine kinase in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and 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classification,and management.Blood,2004,103(8):2879-289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
1 护理纠纷的原因rn1.1 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rn1.2头皮、四肢静脉穿刺成功后,未固定好,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rn1.3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rn
[摘要] 针对我院近几年开设设计性微生物实验以来凸显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在传统的微生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PBL教学法,以实验前提问题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自主分组,针对所提问题以及各组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自主讨论, 不断完善好本组的实验计划后使学生在完全主动情况下完成实验。结果表明,本教学方法无论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失为一种实验教学的好方法。  [关键词]
我科于2007年3月-2009年3月,使用安隆擦剂(广东恒诚制药有限公司)外擦配合确炎松-A局部封闭,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目的 为探讨矽肺病变对心电图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08例矽肺患者的胸片与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心电图的改变以窦性心律失常为主,肢导联电压的比例也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渐形成“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依赖问题情境、强调分层教学、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忽视教师主导的作用、忽视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课改误区,文章从教学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操作的方法,形成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情境 误区 感悟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总结了特异性脱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37例,其中显效13例,良效13例,进步4例,无效7例.对照组11例,其中8例无明显变化,3例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本文对维吾尔族脑出血住院病案的病因分析,探讨脑出血病人的性别,年龄,生活嗜好、工作类型等进行探讨.
口周色素沉着-肠道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又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是以指趾末端、口唇周围和黏膜处有黑色素沉着及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以往人们多认为P
摘要: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多少年来几乎一直个顽疾。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从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培养观察能力的方法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有真实感的作文。  关键词:观察能力观察兴趣观察方法    语文教学中,令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生涯中,让学生最生厌的也是作文写作。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多少年来几乎一直个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