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课改角度看韩愈的《师说》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文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了解语文课改要求与韩愈《师说》思想内涵的前提下,总结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寻找语文新课改与韩愈《师说》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改;师说;教师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尊师重道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韩愈在《师说》中所提倡的尊师重道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教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的教师观等方面的思想主张对课改下正确认识对教师的要求及师生关系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师说》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针对当时社会上“世人皆不以相师为荣,反而以求师为耻”的风气而作,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与批判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其职业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充足的知识储备及专业的教学技能。韩愈在开篇就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简洁、明确地指出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任务,在肯定教师作用的同时,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另外,其明确了教师所肩负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道,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二是授业,即讲授《诗》《书》《易》《春秋》等儒家六艺经传与古文;三是解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的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韩愈将教师的任务由单一的授业扩充为传道、授业与解惑,这三部分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共同组成完整的教学。其思想突破了对于教师职责的传统认知,将教师教学过程系统化。但其主要内容是围绕儒家思想,体现的是“儒家之道”,在今天看来内容显得有些狭隘了。
  在择师方面,韩愈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原则,冲破固有的门第等级观念,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区分高低贵贱,而应该遵从于师道,把“道”作为教师自身要求的标准,若有“道”就可以成为教师,将有“道”与无“道”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否为师的重要条件。而教师是否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师道,也是对教师职业要求的一种检验。从韩愈对教师的标准来看,其选择教师的价值取向是非常纯净且没有功利性的。他极力反对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教师,其选择教师往往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服务于学生。所以他认为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从语文新课改角度看韩愈的《师说》
  教育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开始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学方面,新课改对课程教学的目标、理念、任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对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他的观点是片面的,其主张的“传道”指的并非现代教学上的“传递知识”,而是有特定的指代范围,是要传承儒家之道的精神与意志,与今天所讲的“师道”存在偏差。當下的师道具有广泛性与时代性的要求,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1000多年前的儒家之道,应根据当下语文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还要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探究性思考,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强调与学生对话互动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之间互动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了语文教学应由“传递中心”向“对话中心”转变的观点,提出改造灌输式的“反对话文化”,倡导“对话文化”。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并逐渐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从另一方面来看,《师说》诠释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打破了“师必贤于弟子”的固有认知,认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可以相互学习。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在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融天下事于教学之中,带给学生新知识,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结语
  从今天语文课改的角度来看韩愈的《师说》,其中一些观点与我们现有的认知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的教师与教学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在当时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改善当时社会风气的同时,也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渐地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一系列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潮流,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其中,在生物课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开放式教学是与过去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有着本质区别的。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在一个宏观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非常复杂的。本文指出一些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重视行政手段、对学生特点不了解以及管理未发挥学生主动性等,同时也提出一些基本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行政手段  在高职学校中,辅导员一对多的管理模式被普遍运用,这种模式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端。往往一位辅导员要
玉米作为粮食和经济作物中的一种重要作物,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也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玉米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人们对玉米
摘 要:高等教育新常态必然会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型发展,对此,高校必须把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树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新常态工作理念,坚持“立德为本、学风为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立德树人”提出的现实背景  1.经济新常态对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
摘要:当我们试图给语文教学这个很复杂的科学活动做整体评价时,大家可以感觉到这其实是一个很难表述周全的问题。但是有一点似乎是共识,就是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还不高。所谓效率,可以看作是收获和费时的比值,这里的收获应包括显性收获和隐性收获两部分。相对一定的教学时间而言,教学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收获的质和量不高。由此可见,从学生收获着眼,可以简便有效地考察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劣。  关键词:语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这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懂得激励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增强其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热情和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激励    在管理心理学中,广义的激励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
摘要: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以达到美化心灵、提高道德与智慧的目的。本文从激发兴趣爱好、运用多种感官、创设情境、走进自然四个方面对全面提高审美教育进行综述。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教育;意义;兴趣;情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的付出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率低。面时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解决?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运用创造力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013-2014年秋季学期,经与教务处协商,我院为新生申请了集体自习室。自习室试行一学期以来,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