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许多教师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生知识构架的断层;二是教师教学模式的僵化。这两大问题导致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将所学知识背诵下来后,却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与生活中。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学习设计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课堂中的运用,就改进信息课堂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育者与学习者带去一点启示。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综合学习 设计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娱乐的必须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因本身所具备的生活性与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自主、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学习设计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各类知识、技能的整合,形成协调与综合各类职能的能力,这一目标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一致。下文将旧“综合学习设计观”在中学课堂的使用得出几点启示。
一、立足教材、联系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教师根据学校教材将每种软件单独设计为一个教学单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软件需要与其他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初中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要根据教材制定教学任务,同时应当结合各软件的实际运用,创设综合学习的课堂。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从课堂迁移到现实生活的运用中①。
例如,在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册中,有教授学生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绘图这一章节,教师可给学生创设情境,请学生为班级制作一次主题班会电子相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完成任务需对相片进行处理如拍摄、导出、挑选、后期制作等,以及结合PPT软件进行电子相册制作。在此任务中教师既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之中。
二、录制视频、提高效率
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口述、学生记录;教师操作、学生观摩的方法。此种教学模式的缺陷在于学生看完教师演示之后并不能及时将其转为自身技能,从而影响学生后续操作。并且初中教师将花费大量时间对同学进行单个辅导,极大程度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微视频的运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中有《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这一章节,教师可根据具体学情,将课堂上预备教授给学生的操作步骤录制为一个小视频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视频中教师的演示操作进行学习。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所以学生可自由选择反复观看或自主练习。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准备与此章节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帮助优生巩固提高。
三、创设情景、提升能力
综合学习设计观要求初中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时应充分结合学生学情,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基础上,将学习任务由简至难合理排列,并按照顺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递进的过程。并且在教授知识时不能只枯燥的讲述理论,应创设合理逼真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在情景任务难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中,增添学生的使命感②。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美化网页》这一章节,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嘱咐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如对设计较简陋、粗糙的网页进行保存,或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而后教师在课上可创设一个“顾客”与“程序员”的情境,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按照既定风格美化网页,哪位学生用时最短且美化成果最优秀,就“购买”哪位“程序员”的产品,激发学生美化网页的热情。
四、科学辅助、引导独立
综合学习设计观中提出,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查一下。同时辅导应按照一定规律,在最初应给予学生大力的引导与帮助,以教师教为主,但后期应逐渐减弱教师的施加力度,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在学生逐渐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时,初中教师应将辅导力度削减为零。此种力度递减的辅导方式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③。
例如,在初步教学阶段教师可采用口述、演示操作、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方式进行发现性学习,自主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在此时仅充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进行求助的辅助角色。最终,学生将完全脱离外力的引导,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掌握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是综合学习设计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不仅应传授给学生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与相对应的操作技能,而且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多种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促进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的有效证明。
【注释】
① 蔡军星.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下),2014(12):117.
② 陶礼华.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2013(318):107-110.
③ 张凡. 综合学习设计观对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改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17-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综合学习 设计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娱乐的必须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因本身所具备的生活性与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自主、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学习设计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各类知识、技能的整合,形成协调与综合各类职能的能力,这一目标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一致。下文将旧“综合学习设计观”在中学课堂的使用得出几点启示。
一、立足教材、联系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教师根据学校教材将每种软件单独设计为一个教学单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软件需要与其他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初中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要根据教材制定教学任务,同时应当结合各软件的实际运用,创设综合学习的课堂。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从课堂迁移到现实生活的运用中①。
例如,在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册中,有教授学生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绘图这一章节,教师可给学生创设情境,请学生为班级制作一次主题班会电子相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完成任务需对相片进行处理如拍摄、导出、挑选、后期制作等,以及结合PPT软件进行电子相册制作。在此任务中教师既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之中。
二、录制视频、提高效率
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口述、学生记录;教师操作、学生观摩的方法。此种教学模式的缺陷在于学生看完教师演示之后并不能及时将其转为自身技能,从而影响学生后续操作。并且初中教师将花费大量时间对同学进行单个辅导,极大程度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微视频的运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中有《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这一章节,教师可根据具体学情,将课堂上预备教授给学生的操作步骤录制为一个小视频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视频中教师的演示操作进行学习。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所以学生可自由选择反复观看或自主练习。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准备与此章节相关的拓展性内容,帮助优生巩固提高。
三、创设情景、提升能力
综合学习设计观要求初中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时应充分结合学生学情,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基础上,将学习任务由简至难合理排列,并按照顺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递进的过程。并且在教授知识时不能只枯燥的讲述理论,应创设合理逼真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在情景任务难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中,增添学生的使命感②。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美化网页》这一章节,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嘱咐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如对设计较简陋、粗糙的网页进行保存,或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而后教师在课上可创设一个“顾客”与“程序员”的情境,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按照既定风格美化网页,哪位学生用时最短且美化成果最优秀,就“购买”哪位“程序员”的产品,激发学生美化网页的热情。
四、科学辅助、引导独立
综合学习设计观中提出,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查一下。同时辅导应按照一定规律,在最初应给予学生大力的引导与帮助,以教师教为主,但后期应逐渐减弱教师的施加力度,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在学生逐渐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时,初中教师应将辅导力度削减为零。此种力度递减的辅导方式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③。
例如,在初步教学阶段教师可采用口述、演示操作、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方式进行发现性学习,自主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在此时仅充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进行求助的辅助角色。最终,学生将完全脱离外力的引导,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掌握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是综合学习设计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不仅应传授给学生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与相对应的操作技能,而且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多种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促进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的有效证明。
【注释】
① 蔡军星.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下),2014(12):117.
② 陶礼华.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2013(318):107-110.
③ 张凡. 综合学习设计观对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改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17-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