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学经典教育主要指以彝民族传统学术文化著作《玛木特依》为主要教育材料,在彝区学校德育教育中渗透《玛木》思想教育,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理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玛木特依》是一部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彝文古典文献。《玛木特依》直译“教做人”,是教育人怎么“做人”的书。即“教育经典”。它是一部诗体的哲学著作,是一部集彝族先民之智慧、知识,经验以此教育后人的经典,它包括思想发展、文明进步、风俗习惯、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彝族先民人生观、价值观的总集。彝区学校德育教育渗透彝学经典《玛木特依》教育是符合十八大精神的,对提高彝区彝族学生思想修养,人文素养与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等诸方面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学校德育教育渗透彝学经典《玛木》思想教育是探求学生思想德育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一、基本内容
让彝学经典走进课堂,通过耳濡目染,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通过全面开展彝学教育,普及彝学经典知识,建立教育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不断汲取彝学经典素养,加深彝学经典功底,真正成为有修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涵养的学生。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彝族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调查活动
了解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的情况。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研究试验:
一是要求学生每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分阶段安排:第一轮为背诵与讲解一句彝族名言警句,第二轮为背诵一首经典的彝文诗歌,第三轮为讲述一个彝族民间故事。
二是每学期定期举办两次彝族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
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彝文经典竞赛活动。
四是每期以“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两次黑板报,每期举办一次成果展。
五是建立“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的学生成绩档案,将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情况等记入档案。
(二)营造彝学经典学习氛围,领略彝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彝学经典本来就是“民族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构建好“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彝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彝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使彝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1.创设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情景与氛围
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彝族特有的图片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或是师生的书法作品,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彝族文化快餐”一角等方式,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空间文化氛围。
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创设良好的导入情景。
音乐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些优秀的彝族音乐进行适时播放,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彝族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创设身临其境的影像情景。
2.充分挖掘彝文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
通过探讨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挖掘:
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相关的民族文化信息。
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及哲理境界。
3.探索“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创设情景: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创设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通过通读与精读、美读与品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诵读训练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提出问题: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问题,供学生合作探讨。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工具书,在教师的点拨下,探究彝语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课外拓展:以课文为基点,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甚至向同类题材的汉语作品扩展,向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三)创建“彝语文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师生传统文化素养。具体操作如下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按照“名著导读”“经典诵读”“传说故事”的体例,编写校本教材《彝学经典玛木读本》。
鼓励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和“寻访家乡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调查了解家乡的特有节庆、传统习俗活动,考察家乡名胜古迹与由来、历史名人和遗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美姑民间德古进校园进行《彝族教育经典》讲座。
开学初,在任課老师的指导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交课题组汇编成册。作为校本课程《走进彝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依据。
三、预期效益
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彝语文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彝文诗歌朗诵水平、彝语文朗诵比赛、彝文书法比赛,经典彝文演讲比赛等。经典彝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力争形成一套多样化、学生喜爱的“唱--读--抄--画--赛“的诵读体系,通过课题研究,努力造就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独特,大语文观念的彝语文教师,他们一定成为我校彝文语文教学的骨干力量。
在研究中形成的《玛木特依精典选读读本》和《走进彝族传统文化》两本校本教材,将成为我县彝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
一、基本内容
让彝学经典走进课堂,通过耳濡目染,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通过全面开展彝学教育,普及彝学经典知识,建立教育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不断汲取彝学经典素养,加深彝学经典功底,真正成为有修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涵养的学生。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彝族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调查活动
了解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的情况。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研究试验:
一是要求学生每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分阶段安排:第一轮为背诵与讲解一句彝族名言警句,第二轮为背诵一首经典的彝文诗歌,第三轮为讲述一个彝族民间故事。
二是每学期定期举办两次彝族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
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彝文经典竞赛活动。
四是每期以“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两次黑板报,每期举办一次成果展。
五是建立“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的学生成绩档案,将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情况等记入档案。
(二)营造彝学经典学习氛围,领略彝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彝学经典本来就是“民族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构建好“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彝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彝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使彝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1.创设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情景与氛围
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彝族特有的图片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或是师生的书法作品,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彝族文化快餐”一角等方式,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空间文化氛围。
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创设良好的导入情景。
音乐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些优秀的彝族音乐进行适时播放,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彝族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创设身临其境的影像情景。
2.充分挖掘彝文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
通过探讨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挖掘:
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相关的民族文化信息。
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及哲理境界。
3.探索“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创设情景: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创设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通过通读与精读、美读与品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诵读训练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提出问题: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问题,供学生合作探讨。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工具书,在教师的点拨下,探究彝语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课外拓展:以课文为基点,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甚至向同类题材的汉语作品扩展,向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三)创建“彝语文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师生传统文化素养。具体操作如下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按照“名著导读”“经典诵读”“传说故事”的体例,编写校本教材《彝学经典玛木读本》。
鼓励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和“寻访家乡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调查了解家乡的特有节庆、传统习俗活动,考察家乡名胜古迹与由来、历史名人和遗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美姑民间德古进校园进行《彝族教育经典》讲座。
开学初,在任課老师的指导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交课题组汇编成册。作为校本课程《走进彝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依据。
三、预期效益
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彝语文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彝文诗歌朗诵水平、彝语文朗诵比赛、彝文书法比赛,经典彝文演讲比赛等。经典彝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力争形成一套多样化、学生喜爱的“唱--读--抄--画--赛“的诵读体系,通过课题研究,努力造就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独特,大语文观念的彝语文教师,他们一定成为我校彝文语文教学的骨干力量。
在研究中形成的《玛木特依精典选读读本》和《走进彝族传统文化》两本校本教材,将成为我县彝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