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始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就会感到枯燥,
进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注重运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 言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若教师长期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使学生主动分析、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知识点提问
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重立足于知识点提出问题,在问题提出以后,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导入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先分析问题,然后探究知识点,学生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认真探究,得出答案,从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完全理解知识点以后,能够更容易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由此表明,问题导学法具有实用性,值得广泛运用.
二、结合数学问题提问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根据数学问题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做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严密性.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先讲解方程的解法和求解步骤,然后让学生求解方程,但在学生求解之前,教师应提出“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求解,在求解过程中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分母”等规则.学生清楚求解方法后,依照自己的思路计算出答案,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求解能力和总结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数学题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
三、分层提问
教师在提问之前,应先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多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对于优等生,教师应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答案;而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应提出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觉问题并不难解决,从而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先讲解新知识,然后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问题由简到难且具有针对性,这样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探究勾股定理的含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时一定要重视分层提问[2].
四、运用投影仪列出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逐步放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采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列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以后,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探究和思考,进而增强思考力和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运用投影仪时,应注意在恰当的时机呈现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加专注地解决问题.教师对于主动解决问题的学生,应及时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以后,也会有效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提高探究的积极性,
进而能够自觉分析课件中呈现的问题,并在自主思考中得到答案,进一步提高自主归纳的能力、思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在数学课堂上落实问题导学法非常重要[3].
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数学是一门具有生活性的学科,数学中很多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数学的产生也与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从而保证导学法更加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参与问题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自然数,
这时学生往往会侃侃而谈,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拉近了距离,然后教师引入正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除了自然数,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着其他表达数字的方式,学生会就这个问题进行猜想.这时学生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认为除了已知的数学形式外,还会有其他的未知数学形式,而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现在已经学习过的数学表达形式已经满足了所有运算,此时教师就可以选用生活实例.比如,播放天气预报时,人们常常会讨论每天的气温是几度到几度,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零下几度,那么这个气温在数学中一般是以负数形式表示的.随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列举,慢慢引导出正数、负数及零的概念,学生因此会对相关知识形式直接印象,在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进行理解记忆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概念的应用.
六、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提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问题导入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导入而获得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问题导学法更能够体现教学的本质.由于数学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进行问题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种抽象性的问题组合成数学模型.比如,在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组合成数学模型来进行讲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对于数学模型与问题的转换,可以借助实际图片,这样也能够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学生在数学模型的帮助下找到这三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七、结合语言艺术进行提问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习更加注重趣味性,因此如果教师具备语言艺术,那么通过幽默的话语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的个人魅力也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问题的构建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此外,形象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易懂,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找到重点,使概念类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利用语言艺术将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结合,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通过有趣、豐富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
八、融合情境进行提问
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保证数学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情感上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问题导学法而言,在融合情境模式时,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情境,这样才能促使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更为完善.例如,在教学“数轴”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情境的创设:在游乐场中,由南向北分别有海盗飞船、旋转木马、摩天轮以及冰激凌屋,它们之间的间距分别为三米、五米、六米,请同学尝试着画下来.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如何才能够有效地画出这幅图片呢?
应该以谁为基点来进行排列?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数轴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这样,融合情境的模式就带动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九、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问
当前,很多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把数学学科孤立为单独的学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因为每一种学科都与生活有关,所以各科之间存在着联系.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其教学的趣味性,也要保证能够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联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各科之间的本源关系,也可以借助各学科的学习方法而对数学学科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创新.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时,就可以与地理学科相联系,探讨地理学科的节水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十、总 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要根据数学知识进行提问,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导入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运用投影仪列举多个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分析问题.学生在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注意力专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进一步说明数学课堂上应用问题导学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樊龙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50-151.
[2]何国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37.
[3]田泽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4):167.
进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注重运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 言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若教师长期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使学生主动分析、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知识点提问
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重立足于知识点提出问题,在问题提出以后,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导入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先分析问题,然后探究知识点,学生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认真探究,得出答案,从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完全理解知识点以后,能够更容易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由此表明,问题导学法具有实用性,值得广泛运用.
二、结合数学问题提问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根据数学问题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做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严密性.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先讲解方程的解法和求解步骤,然后让学生求解方程,但在学生求解之前,教师应提出“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求解,在求解过程中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分母”等规则.学生清楚求解方法后,依照自己的思路计算出答案,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求解能力和总结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数学题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
三、分层提问
教师在提问之前,应先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多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对于优等生,教师应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答案;而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应提出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觉问题并不难解决,从而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先讲解新知识,然后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问题由简到难且具有针对性,这样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探究勾股定理的含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时一定要重视分层提问[2].
四、运用投影仪列出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逐步放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采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列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以后,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探究和思考,进而增强思考力和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运用投影仪时,应注意在恰当的时机呈现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加专注地解决问题.教师对于主动解决问题的学生,应及时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以后,也会有效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提高探究的积极性,
进而能够自觉分析课件中呈现的问题,并在自主思考中得到答案,进一步提高自主归纳的能力、思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在数学课堂上落实问题导学法非常重要[3].
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数学是一门具有生活性的学科,数学中很多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数学的产生也与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从而保证导学法更加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参与问题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自然数,
这时学生往往会侃侃而谈,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拉近了距离,然后教师引入正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除了自然数,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着其他表达数字的方式,学生会就这个问题进行猜想.这时学生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认为除了已知的数学形式外,还会有其他的未知数学形式,而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现在已经学习过的数学表达形式已经满足了所有运算,此时教师就可以选用生活实例.比如,播放天气预报时,人们常常会讨论每天的气温是几度到几度,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零下几度,那么这个气温在数学中一般是以负数形式表示的.随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列举,慢慢引导出正数、负数及零的概念,学生因此会对相关知识形式直接印象,在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进行理解记忆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概念的应用.
六、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提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问题导入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导入而获得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问题导学法更能够体现教学的本质.由于数学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进行问题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种抽象性的问题组合成数学模型.比如,在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组合成数学模型来进行讲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对于数学模型与问题的转换,可以借助实际图片,这样也能够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学生在数学模型的帮助下找到这三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七、结合语言艺术进行提问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习更加注重趣味性,因此如果教师具备语言艺术,那么通过幽默的话语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的个人魅力也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问题的构建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此外,形象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易懂,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找到重点,使概念类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利用语言艺术将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结合,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通过有趣、豐富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
八、融合情境进行提问
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保证数学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情感上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问题导学法而言,在融合情境模式时,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情境,这样才能促使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更为完善.例如,在教学“数轴”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情境的创设:在游乐场中,由南向北分别有海盗飞船、旋转木马、摩天轮以及冰激凌屋,它们之间的间距分别为三米、五米、六米,请同学尝试着画下来.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如何才能够有效地画出这幅图片呢?
应该以谁为基点来进行排列?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数轴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这样,融合情境的模式就带动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九、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问
当前,很多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把数学学科孤立为单独的学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因为每一种学科都与生活有关,所以各科之间存在着联系.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其教学的趣味性,也要保证能够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联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各科之间的本源关系,也可以借助各学科的学习方法而对数学学科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创新.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时,就可以与地理学科相联系,探讨地理学科的节水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十、总 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要根据数学知识进行提问,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导入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运用投影仪列举多个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分析问题.学生在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注意力专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进一步说明数学课堂上应用问题导学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樊龙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50-151.
[2]何国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37.
[3]田泽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