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调查现状表明,学生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中职德育大纲》就如何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指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使其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外在要求变内在需求。如何打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如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笔者就“三自一导”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共鸣。
【关键词】 三自一导 教学法 中职德育
1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提出及涵义
“三自一导”教学法,是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原政治教研员、特级教师滕永义老师在作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三自”指学生自已读书、自已设疑、自已求答;“一导”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导读、导疑、导答、导行。所谓“三自一导” 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逐步学会“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基本教学模式,它由“自读——自思——自求”三个环节构成,以“自思”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逐步做到“会读”、“会思”、“会求”。实施“三自一导”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三自一导”教学的“自己读书”是基础,“自己质疑”是深入,“自己求索”是升华。
2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读书、自提问、自解答。在学生自学探究之后,教师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作以引导或针对学生解答中出现的问题,作以点拨、引导。
2.1学生自己读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基本做法分三步:①导入启动,教师创设情境,对学生“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情商,开发学生的情绪智慧,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成语故事、趣事逸闻、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②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③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读,有粗读、精读之分。粗读,是开始第一遍读,目的是了解大体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读,是对重点、难点的反复品味,反复琢磨。精读又可分为通读、分节读。通读以整体推进,分节读以分节、分段或分题推进。此外,还有学生自己默读,或让同学领读,或分角色读,或齐声读。自己默读是学生自个儿钻研,领读是唤起同学注意,分角色读是造成思维的氛围,齐读则是共同探索的目标或成果(即结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为质疑、求索奠定基础。
2.2学生自己质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例如笔者在讲“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时,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书,学生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但当笔者提问“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时,学生茅塞顿开,讨论时立即提出:“企业含义是什么?”“企业经济效益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针对后面的内容,如“管理出效率”、“规模出效益”等都提出了质疑。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价格和价值规律”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又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③借题发挥,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通过迷惑度较高的多向思维练习,让学生在碰钉子中质疑。④巧布迷阵,即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个迷阵,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析错设疑方式,以观点或材料辨析,布下迷阵,诱使学生质疑等。总之,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启迪他们的思路。
学生自己质疑的另一种情况是往往“跟着感觉走”。他们喜欢抓住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对课文质疑。此时,老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
总之,自疑是“三自”的关键。只有生疑,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学习的动力,才能逐步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时教师了解学生提出的“疑点”,并有针对性地指导“疑”的方向。
2.3学生自己求索。学生自己求索即自己探求知识,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自读教材,自设疑问的前提下,自己寻找,或同学间通过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构建知识的初步轮廓,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明确后,再联系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注意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该阶段目的在于抓重点、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澄疑点、解迷惑,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求索,决不是学生单个苦思冥想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课前课后老师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里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讨论,有全班的交流,有师生的切磋,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有正反方的辩论,有老师的适时点拨,有学生或老师的小结。学生自己求索,应掌握好“收”与“放”的关系,放开以各抒己见,收拢以达到相对统一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系列化、规范化。
3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3.1实施“三自一导”,“导”应贯穿于“三自”的始终。“三自一导”是对传统教法的扬弃,是一种教育创新,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决不是放羊式学习,并非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着眼点是指导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授以学生读书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和求索方法,是交“钥匙”。作为教与学这对矛盾,老师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三自”决不是老师撒手不管。相反,老师的任务更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面对学生获得的众多的信息,教师如何导读、导问、导向,不仅要求教师有更多的信息与理论贮备和教法上的深入研究,而且还要求教师坚持教学相长,坚持教学民主,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本领。
3.2实施“三自一导”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了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这个学习认识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难以真正体现出来。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则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容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及应试教育中的机械记忆的共同特点就是单向的信息传送,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疑并没有得到交流,心中的疑团并没有得到解开,思想并没有得到升华。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检验“三自一导”是否真正到位,最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了,是否真正开窍了,是否真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了。例如:笔者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内容时,就让三位同学表演了一个小品《可怜的厂长》: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出口到日本的商品被退回来了,结果一查原因是技术员把图纸画错了一个地方,问审管核的副厂长,他说他那天恰好在审核时,幺舅子结婚把酒喝多了,没仔细看就签了字。内容不多,表演也很简单,但意义深刻,也符合新课程“做中学,学中做”理念的要求。
3.3实施“三自一导”要克服三种障碍。一是要克服环境障碍,增进教学民主。教师要运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假设和陈述,形成师生双边心智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二是要克服情感障碍,鼓励开拓进取。要帮助学生战胜怯懦,树立信心。要告诉学生,在自学之后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提出来就是好的;三是要克服思维障碍,鼓励质疑问难。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提问,教师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疑点,故布疑阵,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可以成为课堂“战争”的发起者,提出一个观点或一个话题,展开师生间最好是生生间的面对面的思想交锋。
总之,中职德育课采用“三自一导”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创新思维习惯。在学生所学的已有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逻辑推理,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贵等.“三自一导”教学法应用初探[N].中学教学参考,2010
2丁琬琰.谈新课程理念下“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N].现
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5)
3汤宗万,实施“三自一导”法 还学生主体地位[N].思想品德课
教学网
4藤永义,张爱群,“三自一导”教学的实践与思考[N].中学政治教
学参考,2001(7)
5走进新课程[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等等
【关键词】 三自一导 教学法 中职德育
1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提出及涵义
“三自一导”教学法,是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原政治教研员、特级教师滕永义老师在作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三自”指学生自已读书、自已设疑、自已求答;“一导”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导读、导疑、导答、导行。所谓“三自一导” 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逐步学会“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基本教学模式,它由“自读——自思——自求”三个环节构成,以“自思”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逐步做到“会读”、“会思”、“会求”。实施“三自一导”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三自一导”教学的“自己读书”是基础,“自己质疑”是深入,“自己求索”是升华。
2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读书、自提问、自解答。在学生自学探究之后,教师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作以引导或针对学生解答中出现的问题,作以点拨、引导。
2.1学生自己读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基本做法分三步:①导入启动,教师创设情境,对学生“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情商,开发学生的情绪智慧,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成语故事、趣事逸闻、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②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③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读,有粗读、精读之分。粗读,是开始第一遍读,目的是了解大体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读,是对重点、难点的反复品味,反复琢磨。精读又可分为通读、分节读。通读以整体推进,分节读以分节、分段或分题推进。此外,还有学生自己默读,或让同学领读,或分角色读,或齐声读。自己默读是学生自个儿钻研,领读是唤起同学注意,分角色读是造成思维的氛围,齐读则是共同探索的目标或成果(即结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为质疑、求索奠定基础。
2.2学生自己质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例如笔者在讲“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时,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书,学生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但当笔者提问“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时,学生茅塞顿开,讨论时立即提出:“企业含义是什么?”“企业经济效益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针对后面的内容,如“管理出效率”、“规模出效益”等都提出了质疑。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价格和价值规律”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又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③借题发挥,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通过迷惑度较高的多向思维练习,让学生在碰钉子中质疑。④巧布迷阵,即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个迷阵,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析错设疑方式,以观点或材料辨析,布下迷阵,诱使学生质疑等。总之,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启迪他们的思路。
学生自己质疑的另一种情况是往往“跟着感觉走”。他们喜欢抓住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对课文质疑。此时,老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
总之,自疑是“三自”的关键。只有生疑,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学习的动力,才能逐步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时教师了解学生提出的“疑点”,并有针对性地指导“疑”的方向。
2.3学生自己求索。学生自己求索即自己探求知识,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自读教材,自设疑问的前提下,自己寻找,或同学间通过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构建知识的初步轮廓,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明确后,再联系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注意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该阶段目的在于抓重点、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澄疑点、解迷惑,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求索,决不是学生单个苦思冥想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课前课后老师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里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讨论,有全班的交流,有师生的切磋,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有正反方的辩论,有老师的适时点拨,有学生或老师的小结。学生自己求索,应掌握好“收”与“放”的关系,放开以各抒己见,收拢以达到相对统一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系列化、规范化。
3 “三自一导”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3.1实施“三自一导”,“导”应贯穿于“三自”的始终。“三自一导”是对传统教法的扬弃,是一种教育创新,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决不是放羊式学习,并非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着眼点是指导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授以学生读书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和求索方法,是交“钥匙”。作为教与学这对矛盾,老师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三自”决不是老师撒手不管。相反,老师的任务更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面对学生获得的众多的信息,教师如何导读、导问、导向,不仅要求教师有更多的信息与理论贮备和教法上的深入研究,而且还要求教师坚持教学相长,坚持教学民主,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本领。
3.2实施“三自一导”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了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这个学习认识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难以真正体现出来。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则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容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及应试教育中的机械记忆的共同特点就是单向的信息传送,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疑并没有得到交流,心中的疑团并没有得到解开,思想并没有得到升华。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检验“三自一导”是否真正到位,最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了,是否真正开窍了,是否真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了。例如:笔者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内容时,就让三位同学表演了一个小品《可怜的厂长》: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出口到日本的商品被退回来了,结果一查原因是技术员把图纸画错了一个地方,问审管核的副厂长,他说他那天恰好在审核时,幺舅子结婚把酒喝多了,没仔细看就签了字。内容不多,表演也很简单,但意义深刻,也符合新课程“做中学,学中做”理念的要求。
3.3实施“三自一导”要克服三种障碍。一是要克服环境障碍,增进教学民主。教师要运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假设和陈述,形成师生双边心智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二是要克服情感障碍,鼓励开拓进取。要帮助学生战胜怯懦,树立信心。要告诉学生,在自学之后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提出来就是好的;三是要克服思维障碍,鼓励质疑问难。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提问,教师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疑点,故布疑阵,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可以成为课堂“战争”的发起者,提出一个观点或一个话题,展开师生间最好是生生间的面对面的思想交锋。
总之,中职德育课采用“三自一导”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创新思维习惯。在学生所学的已有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逻辑推理,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贵等.“三自一导”教学法应用初探[N].中学教学参考,2010
2丁琬琰.谈新课程理念下“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N].现
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5)
3汤宗万,实施“三自一导”法 还学生主体地位[N].思想品德课
教学网
4藤永义,张爱群,“三自一导”教学的实践与思考[N].中学政治教
学参考,2001(7)
5走进新课程[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