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彤彤,甜滋滋,这便是邻居三奶奶家的红枣。每当我想起那好吃的红枣,就会想起三奶奶,想起她家的那棵老枣树。
老枣树每到春末便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可她的“皮肤”仍旧干巴得很,和三奶奶的很相像;个子嘛,跟三奶奶家的茅草房差不多;至于岁数嘛,听三奶奶讲,和她自己的年龄也差不多。
老枣树不像红妆素裹的桃花姑娘那样婀娜多姿,也不似亭亭玉立的荷花少女那般冰清玉洁。在我的印象中,她和慈善的三奶奶一样,整天佝偻着身子,默默地生存着……
邻居三奶奶,面容清瘦,额上的皱纹又深又密,脸庞就像老枣树的皮一样,粗糙而写满了沧桑,稀疏的银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小髻。她常穿一件灰色衣服,腿上扎着黑色的绑腿,锥子形的小脚迈着小碎步。她拄一根磨得光滑的拐杖,佝偻着身子,半天也走不了多远,看上去总是一副仁慈、和善的模样。
儿时,每到夏秋时节,老枣树下便成了我和伙伴们的乐园。坐在树下的大石头上,风儿悠悠,还夹杂着枣儿的清香,让人感到十分惬意。靠枣树根“住”着一块矮方石,是三奶奶的专座,只要上面搁上了蒲团,就能听到小伙伴的吆喝声:“快来听三奶奶拉呱呀!”三奶奶很会讲故事,这在我们乡下被称作“拉呱”。一听到这吆喝声,我就慌忙拿起煎饼,光着脚丫飞出屋门,直奔老枣树下。只见三奶奶慢慢地把拐杖倚在枣树旁,坐下来,悠悠地拉起呱来。三奶奶一颗牙齿都没有,可她讲起故事来却是那样清楚,那样好听,每次我都听得忘记了一切……
那时,三奶奶的拉呱,对我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她拉呱中蕴含的道理,教育了我该怎样做人。听三奶奶讲故事,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那些故事可是像枣儿一样甜,一样养人呢!
山里人是大方的,三奶奶也不例外。
到了秋天,青青的大枣渐渐被秋风吹红,好看极了,馋得我们垂涎三尺,整天在枣树底下转悠。有时实在忍不住了,便捡石块去打,或者干脆几个人拿一根长篙对着枣树乱打一通。对此,三奶奶从不生气,也从不打骂我们,反倒嘱咐我们别让石块砸着头。然而有一次,三奶奶的拐杖差点打到了我的头上,结果,我却分明听到那拐杖“噌”地一声打到了地上。那是因为,我们用石块打枣,不小心把三奶奶的瓦罐给打破了,伙伴们见状都飞一般地逃窜了,只有我没跑。我伤心地哭了,怕父亲知道后会打我。三奶奶把我送回家,对父亲说:“没事,千万别打孩子,千万……”唉,三奶奶总是那般的仁慈。中秋节到了,三奶奶把收下来的枣晒好,串起来,挨家挨户送。我们吃过枣都跑去看三奶奶,给她送月饼,到老枣树下听她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三奶奶家的红枣比村里任何一家的都要好吃。老枣树用好吃的枣给了我们丰富的营养,三奶奶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的心里,三奶奶就是那棵老枣树!
啊,三奶奶——老枣树!
(指导老师:陈荣昌)
【点评】 通过前面的“心声”和两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一个满怀文学梦想的女孩。她热爱生活,也热爱文学;她喜欢读书,更喜欢写作。
她的文字体现出情感的细腻,在《感谢生活感谢老师》中,她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跋涉的感受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她的文字也体现出她的热情,她挚爱她的母校,对母校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她的文字还体现出她的善思,一个“开错窗”的小故事便引发出她的百般思绪。我想,正是源于对文学的热爱,源于多思善感的品性,她的写作素材才那么丰富,她的文字才那么温馨动人吧!
【简评】借物喻人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作者写的是老枣树,可笔墨始终不离三奶奶。在作者的眼里,老枣树就是三奶奶的化身,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老枣树年老、皮肤干巴,三奶奶也是;老枣树经历了无数风雨,饱经沧桑,三奶奶德高望重,她的“拉呱”最能吸引人,最能教育人;老枣树将它好吃、有营养的枣子奉献给了孩子们,三奶奶也是那么的慈爱大方、甘于奉献。
作者表现人物的手法丰富而得当。从外貌特征到性格特征的描绘,从正面描写到侧面介绍衬托,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三奶奶的形象,但并没有铺陈开来写,而是通过重点叙述两件事情来表现。再加上作者时刻不忘以老枣树作比,使三奶奶的形象有血有肉、清晰可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如“个子嘛”“至于岁数嘛”,又如说三奶奶善于“拉呱”。这样的语言读来令人感到亲切,也与文章的整体风格一致。
老枣树每到春末便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可她的“皮肤”仍旧干巴得很,和三奶奶的很相像;个子嘛,跟三奶奶家的茅草房差不多;至于岁数嘛,听三奶奶讲,和她自己的年龄也差不多。
老枣树不像红妆素裹的桃花姑娘那样婀娜多姿,也不似亭亭玉立的荷花少女那般冰清玉洁。在我的印象中,她和慈善的三奶奶一样,整天佝偻着身子,默默地生存着……
邻居三奶奶,面容清瘦,额上的皱纹又深又密,脸庞就像老枣树的皮一样,粗糙而写满了沧桑,稀疏的银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小髻。她常穿一件灰色衣服,腿上扎着黑色的绑腿,锥子形的小脚迈着小碎步。她拄一根磨得光滑的拐杖,佝偻着身子,半天也走不了多远,看上去总是一副仁慈、和善的模样。
儿时,每到夏秋时节,老枣树下便成了我和伙伴们的乐园。坐在树下的大石头上,风儿悠悠,还夹杂着枣儿的清香,让人感到十分惬意。靠枣树根“住”着一块矮方石,是三奶奶的专座,只要上面搁上了蒲团,就能听到小伙伴的吆喝声:“快来听三奶奶拉呱呀!”三奶奶很会讲故事,这在我们乡下被称作“拉呱”。一听到这吆喝声,我就慌忙拿起煎饼,光着脚丫飞出屋门,直奔老枣树下。只见三奶奶慢慢地把拐杖倚在枣树旁,坐下来,悠悠地拉起呱来。三奶奶一颗牙齿都没有,可她讲起故事来却是那样清楚,那样好听,每次我都听得忘记了一切……
那时,三奶奶的拉呱,对我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她拉呱中蕴含的道理,教育了我该怎样做人。听三奶奶讲故事,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那些故事可是像枣儿一样甜,一样养人呢!
山里人是大方的,三奶奶也不例外。
到了秋天,青青的大枣渐渐被秋风吹红,好看极了,馋得我们垂涎三尺,整天在枣树底下转悠。有时实在忍不住了,便捡石块去打,或者干脆几个人拿一根长篙对着枣树乱打一通。对此,三奶奶从不生气,也从不打骂我们,反倒嘱咐我们别让石块砸着头。然而有一次,三奶奶的拐杖差点打到了我的头上,结果,我却分明听到那拐杖“噌”地一声打到了地上。那是因为,我们用石块打枣,不小心把三奶奶的瓦罐给打破了,伙伴们见状都飞一般地逃窜了,只有我没跑。我伤心地哭了,怕父亲知道后会打我。三奶奶把我送回家,对父亲说:“没事,千万别打孩子,千万……”唉,三奶奶总是那般的仁慈。中秋节到了,三奶奶把收下来的枣晒好,串起来,挨家挨户送。我们吃过枣都跑去看三奶奶,给她送月饼,到老枣树下听她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三奶奶家的红枣比村里任何一家的都要好吃。老枣树用好吃的枣给了我们丰富的营养,三奶奶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的心里,三奶奶就是那棵老枣树!
啊,三奶奶——老枣树!
(指导老师:陈荣昌)
【点评】 通过前面的“心声”和两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一个满怀文学梦想的女孩。她热爱生活,也热爱文学;她喜欢读书,更喜欢写作。
她的文字体现出情感的细腻,在《感谢生活感谢老师》中,她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跋涉的感受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她的文字也体现出她的热情,她挚爱她的母校,对母校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她的文字还体现出她的善思,一个“开错窗”的小故事便引发出她的百般思绪。我想,正是源于对文学的热爱,源于多思善感的品性,她的写作素材才那么丰富,她的文字才那么温馨动人吧!
【简评】借物喻人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作者写的是老枣树,可笔墨始终不离三奶奶。在作者的眼里,老枣树就是三奶奶的化身,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老枣树年老、皮肤干巴,三奶奶也是;老枣树经历了无数风雨,饱经沧桑,三奶奶德高望重,她的“拉呱”最能吸引人,最能教育人;老枣树将它好吃、有营养的枣子奉献给了孩子们,三奶奶也是那么的慈爱大方、甘于奉献。
作者表现人物的手法丰富而得当。从外貌特征到性格特征的描绘,从正面描写到侧面介绍衬托,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三奶奶的形象,但并没有铺陈开来写,而是通过重点叙述两件事情来表现。再加上作者时刻不忘以老枣树作比,使三奶奶的形象有血有肉、清晰可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如“个子嘛”“至于岁数嘛”,又如说三奶奶善于“拉呱”。这样的语言读来令人感到亲切,也与文章的整体风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