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VS“机脑”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环境下,赖以驱动设计创新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基础性设计工作正在或即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如何调整,作为从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多年的教育者和设计师,一直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掌握用设计思维、设计技能和科学技术来尝试用创新设计产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本文将从“人脑”和“机脑”不同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工作方式出发,来探讨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模拟真人设计师进行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文字处理和版式处理进行设计的可行性和用户体验度,并通过“人脑”和“机脑”不同的设计行为和设计成果来探讨如何培养未来的设计师掌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来进行更具有创意的设计活动,同时使设计作品更加符合未来“新”的艺术设计人才需求。
  关键词:人脑;机脑;“机闹”;云计算;人工智能
  1 云智背景下的艺术设计
  1.1 “云智”背景
  “云智”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AI)的缩写。“云计算”,[1]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付费的,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Google、阿里、百度、腾讯等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云”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同时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手机、电脑等各种设备获取服务。“人工智能(AI)”是用于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新兴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最牛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模拟人的意识、思维来对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模拟,从而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的智慧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比如下文我们所要具体来谈的“艺术设计”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热词,也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来巨大冲击的计算机技术。
  1.2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区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为人的需求服务。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对人类社会、文化、经济、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等众多方面的思考和应用,同时通过艺术培养的审美能力也反映在了設计师的综合表现能力、感知能力和创意能力上。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被大规模的应用到各行各业,其中也包括了艺术设计领域。用计算机来替代人来完成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的重复性劳动成了一种趋势。“鹿班”[2]经过了3年内测已经被正式推广到商用领域。这虽然已经是一个被提了又提的旧话题,但是它确实成了未来对设计人才的生存和培养产生深远影响的产品。也对云智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之路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在艺术设计的专业领域上,过度使用云计算和AI概念的技术闹剧正在加剧,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极具两面性的现状,一方面云智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简化设计师的工作量,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滥用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阻碍了设计原本应该具有的情感因素受到了阻碍,从而影响了设计创新力的发展动力。
  2 “设计”与完成设计的“人”
  2.1 “人脑”与“机脑”
  “人脑”要指人的大脑,在本文中主要指真人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机脑”指计算机的大脑,在本文中特指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来从事设计的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它是研究、开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技能的可以用来模拟真人设计师进行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文字处理和版式处理,自动处理并高效完成一定的平面设计工作的智能系统。
  2.2 “人脑”与“机脑”在完成设计过程中最大的差异
  设计是面向人的需求而展开的行为,人的需求直接引导了设计需求的产生,不论用计算机来完成设计还是由人来完成设计,他们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人脑”设计师的大脑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敏感”“情感”“灵感”……在我们培养的设计师当中,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是感性的、充满着发散性的、跳跃的思维方式,帮助设计师能够感性的去体验和了解设计的需求也就是“人(目标用户的)需求”,这种需求通畅来说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同时也包含了心理需求。
  而“机脑”,人工智能的大脑在处理设计需求的时候则是采用了线性思维的方式,依靠自身强大的计算能力,将所有的机器所学习过的设计方法都尝试一遍,并通过一定的适用性标准来测试设计结果,从中筛选出最佳的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解决设计问题。
  2.3 一个假设
  “鹿班”是如何利用AI来完成智能生成图片的,从添加商品/素材-选择智能生成条件(包括了输入文案、输入尺寸、上传LOGO、选择行业)最后一键智能生成并购买下载使用。让我们用一个图表来说明这个设计成品诞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不费吹灰之力的在几秒之间就进行了4480个方案的设计运算,最终选择了1个方案。使用云计算+AI来完成设计貌似不费吹灰之力,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这些大师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被鹿班设计出来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少?在鹿班学习过的大数据中是否也包括了这些经典设计作品的资料呢?答案显而易见,人类的智慧和灵感永远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老师,只是计算机这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交学费,而这个学生也真的是一个勤奋的但是缺少了灵性的“人”,所以它可以学习并记下所有作品的模式,但是它不懂得人类的情感和作品和人之间微妙的联系,因此它不可能自己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语言或者艺术表达方式。
  2.4 “if…”条件语句
  这是计算机编程中间的条件语句,当表达式为真的时候就执行后继语句,当表达式为假的时候则执行语句2,顺次执行后继语句。如果程序判定了设计方案已经通过了设计评判的标准,是否就会停止继续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呢?
  由谁来告诉人工智能的算法,这些由计算机运算出来的这些作品中哪些是美的?在计算机用各种排列组合的方式设计出一幅又一幅的海报,又从中舍弃掉几千上万个作品,保留下最后1张成品的时候。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读懂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画面中不单纯依靠文字标题也能够通过图像传递出来的信息和情感因素呢?如果让我们用编程的方式来优化现有的AI设计系统,完成设计上述海报的设计要求,可能吗?   2.5 關于艺术设计的人机大赛
  我们常说创意是无法被复制的,人类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符号来传递和解读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来提议一场关于艺术设计的人机大赛。假设,请在场的任意一个人给出一个随机的设计命题(例如,动物保护的主题),然后请“鹿班”和设计师同时根据这个命题开始设计?
  关于这场竞赛的规则,对于身为超级计算达人的鹿班我们仅提出1个特别的限制条件,那就是将设计出来的作品,跟全球设计作品数据库去进行图像比对,只要有超过10%的相似度(参考学术论文查重的要求来制定的要求)的图就不能使用,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同样的时间以及能够使用同样的设计素材来进行设计的前提下,“鹿班”和“设计师”究竟鹿死谁手?相信这个结果可以告诉所有的艺术设计师和培养设计师的人,“美”的评价准则在于人而不是机器;“创意和灵感”的来源永远是人,计算机只是辅助人来进行更复杂和更广的数据检索和推演。
  3 云智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框架
  综上所述,在云智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一批擅于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AI来调研、分析和辅助解决设计问题的设计师。他们需要具备的特质包括了:第一,擅于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第二,善于向用户、向自己、向AI提问,善于提问的人也是善于思考的人,如果无法发现问题也就意味着设计师无法找到设计问题,也就会对设计无从下手;第三,对于设计具有独特的关于美感和情感的表达方式;第四,学会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来辅助设计,完成各种类型的设计项目。
  根据设计师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我们设计了一套云智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框架:
  设计人文课程(理论课):机器伦理、设计批评、设计史……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课程:设计基础、设计表达、影像编辑……
  创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课程:设计思维、用户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田野调查、数据建模、交互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课程:编程、硬件设计、数学、人工智能辅助设计……
  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数字媒体设计实践、社会服务设计、大数据营销……
  4 结语
  设计所传递的“情感”必然是人和人之间才能传递的信息,这个信息也必然将由人来塑造。培养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要的不是畏惧技术或者是机器至上主义的人,而是能够平衡计算机人工智能给设计师带来的便捷,又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人。云智背景下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需要掌握高于计算机的“美”的评价准则,只有用“心”和情感去进行作品的创作,用创意和灵感来激发设计的思维,掌握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甚至于未来发展的任何一种智能的设计工具来辅助设计和提高设计效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2014年云计算大会云计算标准化体系草案形成[Z].中国云计算,2014-03-05.
  [2] 鹿班的介绍[DB/OL].鹿班官网,luban.aliyun.com.
  [3] 罗素,诺维格.世界著名计算机教材精选·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 伊恩·古德费洛,约书亚·本吉奥.深度学习[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5] 塔里克·拉希德. Python神经网络编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多部优秀国产动画电影成功上映,特别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电影获得了众多好评和高票房。从动画制作上来讲非常细致,各个角色的形象特点突出,经典重构的大走向很好,有熟悉的基本要素,有足够的新鲜感,做到了从传统角度出发,题材形象颠覆传统却又保留了传统韵味,同时具有创意又能打动人心,是继《白蛇:缘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國产动画电影的又一飞跃。国产电影在高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动漫
期刊
摘 要: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汉绣作为历史文化的一大重要分支,其历史意义是重大的,作为世界上的非物质文化,值得后人的广泛流传和重视。汉绣作为一种民间流传下来的技艺,主要发源于湖北一带,是一种具备民族色彩的绣种。汉绣的前身是楚绣,是在结合楚绣的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再由历代绣工的不断改良形成的。汉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绣工精细,独具一番风采。汉绣艺术作为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深厚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是大力发展中国文化相关产业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亟须进行文化品牌营销来打造强势的中国文化品牌。本文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以其为框架,分析当代中國文化品牌营销策略的选择,认为文化品牌的营销策略应从文化营销和聚焦营销两方面着手,结合中国特色文化进行中国文化品牌的营销。  关键词:文化资本理论;当代中国;文化品牌;营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户型家居环境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结合小户型空间多功能家居设计的原理,以38平方米的小户型设计为例,探索在有限的居住面积里,空间功能转变的可能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寻求实现人性化和具有人文关怀的空间环境的具体设计方法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小户型;多功能;家居设计;利用率  随着现代大城市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房价飞涨,使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快节奏生活方式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交互作品“美丽新世界”开始,记录和论述了数字媒体设计论坛及展览“未来虚拟样本”中以思辨设计为教学导向的设计作品。以教学思维的转变和反思设计教育的价值为主要内容,探讨了数字媒体设计关注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以思辨的方式继续设计艺术的创作、教学和展览。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思辨设计;设计虚构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
期刊
摘 要:随着手机网络媒体应用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网络对时间的不断吞噬导致一部分群体一旦离开手机就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导致一部分群体沉迷于网络社交却将这种半封闭的虚拟社交误以为自己的社交状态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针对手机依赖症导致的社交孤独感这一社会现象,本文对MG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设计研讨,以期通过动态视效设计引发人们对手机依赖症和社交孤独感的思考和
期刊
摘 要: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尤其是许多民族传统建筑,正在被现代建筑所取代。本文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曼线村委会南薅村为例,就现代化影响下南薅村土掌房的传承方式进行探讨,以其为保护和传承傣族土掌房提供参考。  关键词:傣族;土掌房;改造  现代社会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让人民共享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尤其是
期刊
摘 要:李可染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无法绕开的人物,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创立的绘画样式,被称为“李家山水”。本文在研究中探寻了他的笔墨语言特征,对他绘画语言的承传与开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李可染承传了传统笔墨精神,创造了自家笔墨语言,丰富和完善了山水画语言体系,开启了传统山水向现代山水的转变,开创了山水画发展的新面貌。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笔墨语言  在中国画中,笔墨不仅仅只是艺术表达的工
期刊
摘 要:在北师大高校美育课程中,民间手工艺实践课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创新和完善。蜡染作为中国民间手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走进高校课堂还存在大量的实践困难点,学生对蜡染的理解和认知方面也存在大量空白。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总结蜡染进高校的实践重难点,以蜡染这种民间艺术在高校学生中的推广为目的,总结蜡染进入高校美育课程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苗族蜡染;高校美育;实践教学  课程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来临,题材丰富的表情包越来越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辅助工具,并发展为一种时尚文化。为响应“一带一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本文从《天方夜谭》文本内容入手,见微知著,寻找“一带一路”沿线地域文化符号元素,探索友邦文化和表情包形式相结合的可能性,从造型、色彩、动态设计等多个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元素表情包的设计的方法。以期能对“一带一路”文化建构和表情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