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训练水平对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水平对战士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300例战士为观察对象,根据军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名,观察血清肌红蛋白(Mb)水平。结果:观察组Mb基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不同兵种的战士Mb水平来看,仅侦察兵与其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水平与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肌红蛋白水平;训练强度;训练时间
  【中图分类号】R446.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53-01
  血清肌红蛋白(Mb)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细胞中,是一种具有传递和贮存氧功能的低分子色素蛋白质,与氧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相当于血红蛋白(Hb)的6倍左右,储存了全身氧量的10%,在极低的氧张力情况下,肌肉缺氧时,可以放出氧供肌肉收缩的急需。它与运动疲劳及运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战士训练强度及时间与Mb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以较为科学的组织战士进行系统训练。为了解战士在训练后的Mb水平,使该项指标在科学指导组织训练中有重要参考价值,遂对某部队300名经过适当训练战士的Mb平均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1月年至2014年12月某部队建制战斗连队参军的300名战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均无心脏疾患和肌肉损伤,根据军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为20~23岁;军龄3~5年;身高165c~185cm,平均身高(173.2±4.5)cm;体重:55~75kg,平均体重(62.5±5.6)kg;对照组,年龄为18~19岁;军龄6个月至1年;身高166~184cm,平均身高(174.1.2±3.9)cm;体重:56~76kg,平均体重(63.2±4.9)kg。两组研究对象身高、体重等情况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抽取对照组和观察组战士静脉血3ml,要求在停止训练及剧烈活动l~2d后的空腹时抽取,方法为当日清晨起床后,早上6时空腹稍休息后抽血;分离血清,置于-20℃低温条件下保存待测。采用试剂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Mb放射免疫药盘,使用双管(双抗体法)测定[1]。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肌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Mb基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肌红蛋白值(ng/ml)
  组别例数肌红蛋白值平均值
  观察组15046.90±15.34*
  对照组15038.45±5.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同兵种战士肌红蛋白水平比较将观察组中一级士官按兵种分成普通步兵、侦察兵、卫生兵、通讯兵、汽车兵等五类进行统计分析,经两两比较只有侦察兵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不同兵种战士肌红蛋白水平比较(ng/ml)
  组别例数肌红蛋白值平均值
  普通步兵3445.80±12.14
  侦察兵2751.45±12.49*
  卫生兵2844.70±13.56
  通讯兵3046.10±12.08
  汽车兵3145.30±11.54
  注:与其他组别比较,*P<0.05。
  3讨论
  Mb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细胞体内,不能透出肌细胞膜,血清中浓度一般均较低。普通正常人血清Mb正常值为(29.85±16.04)ng/ml。在急性心肌梗死或横纹肌溶解症等肌肉破坏的患者中因肌肉细胞大量破坏,导致Mb释放入血,血清中浓度迅速升高,但一般保存6~10d,排除肌肉破坏的特殊情况,在剧烈运动后由于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血清中Mb水平也会明显升高,长期训练是一个运动连续过程,Mb水平会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均保持较高水平[2]。本文通过对某部队150名接受较长时间训练的一级士官调查Mb水平测定,发现其Mb值明显高于训练时间较短的1年以内兵龄的新战士,这种增高可能是由于一级士官长期进行正规战术训练,训练量大导致耗氧急剧增高,肌肉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而使骨骼肌及心肌所含肌肉中部分Mb透过细胞膜渗透至血液中,且长期训练致使Mb水平居于较高水平。
  据文献报道训练量的大小是影响肌肉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3]。对不同兵种战士Mb值来看,侦察兵组与其他组比较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侦察兵训练科目明显较多,训练要求高、强度大,导致训练中参与的肌群活动量大,Mb值明显增高。一级士官与新兵的Mb值存在着差异。这可能与战士所接受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有关。
  综上所述,一级士官与新兵的Mb值存在着差异,表明血清肌红蛋白水平与训练量时间和训练强度有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肖祥蠓,邹颂.实用放射免疫分析及其临床意义[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115-117.
  [2]王建芳.运动对血清酶和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7(1):46.
  [3]张疆琨.力量练习对血清肌酸肌酶、肌红蛋白和尿3一甲基组基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13(1):7 .
  (收稿日期:2015.03.0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抽取4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0)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n=20)患者在常
【摘 要】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模式对社区代谢综合征(MS)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12例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行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医生模式实施全程跟踪观察,观察干预1年后两组血糖、血脂、体质量等的变化,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干预1年后BMI、HbAl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TC均明显
基础医学实验技能课程在我校开设已经有五年,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关注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使刚进入医学校园的大学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医学实验技能,为将来接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5例阴道分娩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静脉滴注或臀肌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观察比较两组防治产后出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
目的i通过探究家兔烫伤早期脑水肿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与磁共振(MRI)成像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AQP4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t选择42只家兔,分成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观察组制作烫伤模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患者护理中应用中药湿敷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各34例。常规护理组患
【摘 要】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37.50%;观察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摘 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8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900例和优质护理组90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抑郁评价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h抑郁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24h抑郁评价及术后24h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遵医行为与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314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产妇遵医行为与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临床遵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