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一线企业,你算老几?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卷首语
  
  一线企业的高手,在二线企业失足,这实在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TCL吴士宏、方正数码李汉生、用友软件何经华……这些从“先烈祠”里信手拈来的名单,赫赫在目,至今让一线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心有余悸。
  但自从打工皇帝唐骏先生出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之后,一线高手们备受鼓舞,开始心旌摇曳,蠢蠢欲动了。
  再加上大批二线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求贤若渴,祭出高官厚禄、香车美女、股权激励等撒手铜,一线企业的高手们,终于禁不住诱惑,扑通通地跳了进来。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结局依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这些跳下海的高手,劈波斩浪的本领顿失,取而代之的功夫只有“潜泳”。至于能“潜”多久呢?就像小品《火炬手》宋丹丹所说:那得看救生员啥时捞他。
  看来,老话题不妨还是要用新视角去翻炒一下,让一线高手们明白:成功是很难复制的。
  本系列共分上下两篇,以时间序列纵向展开。中心只有一个:让一线高手(包括准高手、假高手以及未来的高手)少走弯路,不走死路。
  当然,你也不要据此认为,这篇文章的阅读对象只能是一线企业的朋友。你如果不幸土生土长二线企业,你的老板一时半会儿不知被谁忽悠了,突然心血来潮,要引进一线高手,把你们统统打入冷宫,难道你的私心里就不想使个绊子,或者下些蒙汗药,让这些一线高手死得更壮烈一些?
  淮南的橘子,香甜可口,但一到淮北,却成了味同嚼蜡的枳。为什么这样呢?古人晏子说得精辟:水土异也!
  很多一线舞台的角儿,叱咤风云,威名远扬,但到了二线企业的舞台上,连龙套都跑不好。以至于很多二线企业老板,不住地摇头:空有名头、不过如此……
  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水土异也!
  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瓜果,一方水土更养一方人!
  不同水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人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也就随之不同。新疆的小姑娘个个能歌善舞,上海的小姑娘个个能说善辩,这都是当地特有的水土养育的结果。
  一线企业是强大者(一般是行业的寡头),水土肥沃;二线企业是弱小者(一般是市场跟随者或立基者),水土贫瘠。肥瘦差距之大,有如天壤之别,自然养育出迥然不同的两方人。
  
  差异一:规范文化与草根文化
  
  一线企业是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方面,都有清清楚楚的游戏规则和明明白白的管理措施。
  一线企业最典型的特点是“化”字满天飞。比如: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即便是个傻瓜,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或者不该干什么。
  二线企业则是在发展中不断规范,没有什么标准化之类的“化”,有的只是“五化”——模糊化、混沌化、草根化、江湖化,最后出神入化——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去拿捏、自己去揣摩。
  行文至此,你千万不可以认为一线企业就比二线企业高级,更不要认为一线企业的人才比二线企业的人才高等。一线企业的人,往往只知道照章办事,循规蹈矩,一旦没有标准,就不知天方地圆、天高地厚,渐渐就傻瓜化、机械化以至于退化。而二线企业的人,科学性不强,但艺术性极高,于无形之中,练就审时度势、进退自如、宽严相济、轻裘缓带、空灵飘逸等中国功夫。
  常见的情形:一线高手到了二线企业,总是感叹杂乱无章,一团糟,没有标准、没有方向,不知自己在哪里,也不知将要到哪里去,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当然,这些高手也惊叹和奇怪这些二线企业居然没有垮掉,因为按照一线企业的标准,这些企业起码应该死八百回了。
  常见的结局是:一线高手落个游手好闲(该干的没有干)、不务正业(不该干的干了)的骂名,很快被晾在了一边,坐上冷板凳。
  一位一线企业的营销高手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进入二线企业之后,老总下达任务命令时,总是用“拿下”这个词,这个市场要“一年内拿下”,这个客户要“一个月内拿下”,从来不说占有率、利润率等等各种考核,一个词就涵盖了营销的所有目标,简直是太深奥了!
  一位二线企业老板也曾经讥讽:没有SOP(标准操作流程),你难道就不会走路、吃饭?
  画外音:这些来自一线的高手,永远有一道坎很难跨越一一做事情不难,但搞明白该做什么事情实在太困难了。
  
  差异二:外脑与内脑
  
  一线企业内外资源之配置,只能用“武装到牙齿”来形容。
  表现包括:第一,内部分工细致,每个领域都有专业分工,部门设置叠床架屋,臃肿得可以参加相扑比赛;第二,外部的协力资源豪华奢侈,仅以营销部门为例,“4A”广告公司(一般是一个品牌一家)、专业媒体计划公司、专业零售市场研究公司、地面推广执行公司、专案市场研究公司、促销设计公司……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二线企业的内部组织短小精悍,一般是直线职能制,老板甚至集众部门经理于一身;至于外部资源,几近于无。一家年销售四五十亿元的二线方便面企业,拍摄广告片居然舍不得请广告公司做策划,老板直接找到一家制作社,既当编剧、又当导演。
  不难看出,一线企业培养的大多是专才、偏才,二线企业培养的是通才、全才。
  但这并不是关键问题。由于一线企业的内外资源实在太丰富(尤其是智库),一遇到问题,就求助外脑,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没有脑子了。
  比如,动辄要有质化和量化调查,否则就没有消费者洞察力;要有一流的广告公司服务,否则就没有创意;要花费几百万元购买资讯,否则就不知道市场竞争状况;要花数十万元租借昂贵的图片,否则设计不出高水平的海报(哪怕这张海报事后会胎死腹中,或根本就不会被业务员张贴出去);要请专业公司编排媒介计划,否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分配资源……
  难怪海尔的张瑞敏先生曾破口大骂营销人员:你们自己的脑子到哪里去了!
  常见的情况是:一线高手到二线企业后,大刀阔斧搞机构改革,照搬矩阵制或者事业部制,冒出一大堆总监和经理;引进BPR、ERP、BU、PMP等一堆洋名词;延揽以前认识的4A公司、市场研究公司和媒体公司……
  常见的结局是:落个“大手大脚”、“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罪名。笔者就听到一个二线老板义愤填膺地叫骂:这些人除了当败家子之外,没有什么功夫。
  画外音:一线企业的高手,像“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动不动要做CT、胃镜、核磁共振、血尿化验……花几千元检查费用,还没有搞明白什么毛病。二线企业的人才更像传统中医,破胸开颅的大手术做不了,但“望、闻、问、切”的基本功夫却非常了得,一服中药几块钱,药到病除,还没有副作用。
  
  差异三:风险厌恶和风险追求
  
  一线企业因为骨架大,惯性大,不能跑得太快,否则容易跌倒、散架。因此,贯穿于一线企业的工作作风就是:稳重(说白了就是“慢”)!   即便一目了然的机会摆在面前,一线企业都还是要经历长期、严密的调研和论证。哪怕机会“失不再来”,也无伤兖兖诸公的高薪、豪车、美酒和度假胜地,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
  一线企业员工大多属于“风险厌恶型”,都有这样的“潜思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线企业则不同,往往是闻风而动、迅速布局。说干就干,说动就动。特别在乎机会、珍惜机会,哪怕冒点风险、游走在法律边缘都可以。华龙方便面的老板就有一句名言:干了再说,错了再改!
  常见的现象:一线高手到二线企业后,拿手好戏是“写”,尤其擅长运用SWOT、SPACE、QSPM等战略工具,制作“可行性分析”的PPT。
  结局:光说不练,被冠以“银样镴枪头”,而弃之如敝屣!
  ……
  一二线企业之间的水土差异还很多,不再罗列。
  
  除非你精神分裂!
  
  仅就上述三大差异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来看,一线企业是富人家庭,养出的大多是“纨绔子弟”,颇似“公鸡”:外表威武雄壮,声音高亢嘹亮,作报告滔滔江水,写文案洒洒洋洋;二线企业水土贫瘠,养出的是“早当家的穷孩子”,颇似“母鸡”:尖嘴小爪,毛短个矮,不打鸣、不抢功,不逞强、不张扬。
  公鸡会叫但不下蛋,这就是一线高手失足的唯一的真正原因。试想想,你是一只高产的母鸡,怎么可能失足呢?
  或曰:照你这般讲,一线的高手就不能到二线企业修成正果?
  答案当然是能。
  人力资源专家早就给出了答案:要把在一线企业的一切一切都清零,从头开始。
  各位看官可要看清楚:这也意味着要彻底否定自己,来个“否定之否定”!所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但是,我们也要正告你:从人性的角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浴火凤凰。要全盘否定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听听几个下过海、潜过泳的兄弟,在“失足”后,想“再回头”的肺腑之言: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二线企业的环境,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
  ●要适应二线企业的环境,除非让你的人格分裂和神经错乱!
  ●一线企业被证明有效的许多方法和经典的东西,都要扔进回收站!
  ●要用前所未有的力量来否定自身!
  看到这里,又曰:我辛辛苦苦在一线企业混个人样,如今又要推倒重来,何苦呢?
  你还真说对了!
  一线企业是团队作战,是整体资源战,高手们之所以“刀枪不入”,是因为都躲在安全的指挥所里,干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勾当;二线企业则不同,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是一个“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的地方,‘是一个需要用血肉来筑成新的长城的地方!
  劝你不要为了反驳我的观点,老是拿打工皇帝唐骏的成功来说事。
  以唐骏先生的智商和能力,往前推300年,往后推300年,总共600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用网络红人“凤姐”的话,来点评这位打工皇帝,也许再恰当不过了。所以,请记住:一个美国喜剧大师要是去演希腊悲剧,显然会有极大挑战;而你离开一线企业,你可能什么角儿都不是。
  当然,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走一遭,否定和清零已经知道,成败得失不去预料,横下心来就是要把热血燃烧,那么,且听下篇的分解和唠叨。
  
  编辑:范超伟
其他文献
2010年第4期、5期本刊分别刊登的《一线高手二线失足》上、下篇,非常赞同作者刘新华先生的一个观点:水土异也。但下篇中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解决办法,笔者不敢苟同,而且不辩担心误人。  因为,进入二线企业之后,一线高手通常会发觉:  如果你破了“四旧”,老板还可能会问:我要你干什么?  你根本没拿群众“一针一线”,别人却会说你惺惺作态;  你抛弃了殖民主义思想,发誓不做统治者、不做救世主,
期刊
要学会拿捏打动人心的那几句话    在企业工作,每个人都明白报告的重要性,这是展现才华和工作成绩的最佳时机。拼死拼活地忙活了那么长时间,要向上司或同事们交代工作成果,一定要把所有成绩的贡献一条不漏地宣传出来。  可过犹不及,有些人便把报告写得(或说得)如论文一般复杂,看得(或听得)人一头雾水。本想汇报得面面俱到,结果却越说越乱,毫无重点。  由于罗松在企划部出色的表现,上司于敏慧被提拔为营销副总后
期刊
如今搞促销,想颠覆性地创新实在太难。当然,类似“单手解内衣”等不顾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除外。促销方式虽已接近饱和,但只要你懂得“运用之妙”,照样能把传统促销手法玩得风生水起。    2000条红绳让销量翻5倍    2007年,公司花巨资在杭州最繁华的延安路上开了一家旗舰店。店前人流量非常大,但进店率却不高,成交率也很低。因此,销售额一直上不去,亏损严重。公司派我带队去实地调研。  到当地深入了解后
期刊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聘请一名高管,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最优秀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距离悬崖多近能拿到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第三位被录取了。  好的位置、大的堆头、上DM头版、参加路演……卖场里的诱惑实在太多了,我们都想要。别人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别人
期刊
公司规模太大、市场份额太高、消费者太多、我们忙不过来……恐怕所有的消费品企业都喜欢用这样的托辞:不错,质量是很重要,服务是很重要,但是总部实在太忙,没时间亲自管这事。    3·15的滚滚天雷过后,惠普“外焦里嫩”地站在了中国消费者为其特别定制的耻辱柱上。在整个危机中,惠普的客户体验管理专员脱口而出的“小强凶猛”,将这件事从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大火,让惠普从一家普普通通的企业变成了消费者怒气的发泄对
期刊
请辞的玄机    2008年6月,因为营销管理的需要,公司开始导人大区管理模式。王东等8位省区经理正式升任大区经理。2009年2月,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王东火急火燎地跑到我办公室, “张总,大区经理我实在干不了,你还是让我回陕西做省总吧。”  “为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水。  “张总,你知道的,西北那鬼地方地广人稀,商业公司非常集中,经常是同一片地区多家商业公司交叉覆盖,而很多稍微偏远的地方又辐射不
期刊
提到农村市场,营销界的第一联想多数是“市场分散”,结论多是“市场难做”。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一个企业一旦从农村市场发展起来,并闯出知名声誉,它往往带有几分传奇色彩。  永业集团正是如此。永业是农村市场上快速升起的新星。短短几年内,它在农村市场的乡镇和村里建起了近万个科技服务站,营销网络在二十多个省区扎根,仅凭借“永业生命素”单支“秘密武器”,让永业国际撞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  永业集团全国营销中心总
期刊
中国人说“事不过三”。企业创新则一定要过三。一个企业如果能有节奏地实现三次重大创新,就可以确立“不断创新”的品牌形象,比较容易在第四次冒险中引导社会消费热潮。    2008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美国最受尊敬的企业,苹果公司高居榜首。在苹果公司之后,才看到通用电气、谷歌、宝洁、微软等其他巨头的身影。《财富》杂志的评论写道:苹果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总是能用硅片和软件“不断制造奇迹”。  200
期刊
高明的销售人员常常很善于抓机会,找对时机自然艺术地赞美顾客,迅速让顾客“醉入花丛”,快乐买单!    赞美的时机    顾客犹豫不决时  情景:建材超市一对气质儒雅的老年夫妻在仔细挑选实木地板,对着一款挑好的地板犹豫不决。  销售:叔叔,这款铺了一定会好看,因为,您的家具一定不会是淡的,一定是紫檀、红木什么的!这款地板颜色配紫檀、红木家具会更显档次!  分析:暗夸技巧好!通过猜顾客家具的材料,暗捧
期刊
质疑ITAT模式的人,无非是抓住货品不佳和地段不佳两大软肋不放在不好的商圈卖些二三线品牌主意怎么可能红火?其买要火很简单。好歹是个品牌货吧,我给你打个1折。你心动不?    ITAT的扩张神话    ITAT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服装连锁机构,全称“国际品牌服装代理商”(International Trademarks Agent Traders)。  2004年9月16日,第一家ITAT会员店在深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