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致力于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又要满足学生能力的需求,为其和谐可持续发展服务。《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从培养学生各方面关键能力的目标出发,安排学习任务,凸显高职特色。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成本会计岗位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2-02
针对如何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得可谓轰轰烈烈,风生水起,各有特色。会计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经典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也颇丰,笔者就会计专业《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出探讨,希望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一、《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的模式
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苏教高(2008)15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课程改革要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课程开发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课程方案设计的步骤包括: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其中,“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宏观设计过程,设计出专业课程体系;“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微观设计过程,它是建立在会计专业(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宏观设计已完成的基础上的,首先从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学习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将典型工作任务目标转化为学习情境,然后针对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的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学习领域运用的显性知识、默会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开发
(一)《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体现为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而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成本会计的具体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七大常见职能,但不是所有的常见职能都可以形成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因此,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应该经过企业调研,充分听取企业一线人员的意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能进行分析,形成《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目标,如表1所示:
(二)《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微观设计
“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这是学习情境有效实施的前提,同时要求基于行动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该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能力目标。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做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专业能力体现为以下方面:认知生产企业的不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选择的影响,不同成本计算方法核算的基本流程,各项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能编制成本报表,制定成本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的流程,并用会计的方法和载体,形成成本会计资料,为管理当局提供各项成本信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主要为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成员和老师沟通的能力、小组间协调的能力、遇到问题如何合理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主要表现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利用以往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2.课程学习情境的转化。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纽带,学习情境的编排也需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过程性。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学习情境可以选用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目标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合理分配每个学习情境的课时,如表2所示。
3.课程学习情境的细化设计。《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根据其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后,接下来根据学习情境形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學习任务分为“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四个环节,体现在任务中应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并对每个环节合理分配课时,做到在具体的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关联的显性知识,体会默会知识,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现以成本会计岗位操作中“生产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这一学习情境为例,说明如何将学习情境细分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又如何实施、知识点的穿插、课时的分配等方面的详细内容设计。如表3所示。
4.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素材与教学场所的准备。教学需要准备的素材有成本会计教材、成本会计实训教程、成本会计案例、各项要素生产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各项生产费用分配及汇总表、空白记账凭证、各成本核算账户的总账和明细账账页等。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求提供的教学场所应包括多媒体教室、会计岗位实训室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资讯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对学习情境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采用演示法,让学生走进会计岗位实验室,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岗位的直观了解。在计划与决策环节,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在实施环节,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实施的进展情况,采用讲授法对学生的实施过程加以指导。在检查与评价环节,利用会计实训室,对各小组案例分析、实施成果进行检查,各小组应将实施结果进行演示,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进行总结,并将内容进行提升和扩展,同时加强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5.课程的考核方法设计。传统的学科教学以期末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强调以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增强学生各方面的关键能力;因此,与传统的学科考核方法不同,在课程考核方法设计时,也应考虑“实践”与“以学生为主体”这两方面,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并重。因此,《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辅以期末笔试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表现性评价是指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时的一系列尝试。依托真实的或模拟的任务、过程和作品是评價的重点、评价标准的多重性,是表现性评价的三大特点。《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在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时,应以学习任务过程为评价的重点,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作出综合评价,同时在期末时辅以笔试。以过程评价为主,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等方面;以笔试为辅,综合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的保障
1.观念的转变。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者转变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也是一样,要求从高职学院的高层管理者开始,到专职教师到学生,彻底的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学科教学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为课程开发和由课程实施带来的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保障其顺利进行。
2.师资队伍。《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需要“既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具体实施。因此,学校不仅应看重教师的学历,更应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去企业一线锻炼。
3.实施的硬件。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以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虽设有实训室,但与“强调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高职课程实施的要求相比,显然在质和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在学习情境设计时,要求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实训室的设置上,既要保证“够用”,又要保证“能用”,模拟成本会计岗位的真实工作情境,以期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院员工长期坚持、全心投入,由典型带动一般,并对课程改革实施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巩固教学改革的成果,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庆斌,郝超.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的瓶颈分析[J].职教论坛,2008(07)
2.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8)
(责编:贾伟)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成本会计岗位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2-02
针对如何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得可谓轰轰烈烈,风生水起,各有特色。会计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经典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也颇丰,笔者就会计专业《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出探讨,希望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一、《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的模式
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苏教高(2008)15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课程改革要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课程开发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课程方案设计的步骤包括: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其中,“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宏观设计过程,设计出专业课程体系;“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微观设计过程,它是建立在会计专业(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宏观设计已完成的基础上的,首先从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学习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将典型工作任务目标转化为学习情境,然后针对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的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学习领域运用的显性知识、默会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开发
(一)《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体现为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而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成本会计的具体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七大常见职能,但不是所有的常见职能都可以形成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因此,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应该经过企业调研,充分听取企业一线人员的意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能进行分析,形成《成本会计岗位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目标,如表1所示:
(二)《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微观设计
“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这是学习情境有效实施的前提,同时要求基于行动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该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能力目标。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做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专业能力体现为以下方面:认知生产企业的不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选择的影响,不同成本计算方法核算的基本流程,各项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能编制成本报表,制定成本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的流程,并用会计的方法和载体,形成成本会计资料,为管理当局提供各项成本信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主要为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成员和老师沟通的能力、小组间协调的能力、遇到问题如何合理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主要表现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利用以往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2.课程学习情境的转化。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纽带,学习情境的编排也需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过程性。成本会计岗位操作学习情境可以选用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目标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合理分配每个学习情境的课时,如表2所示。
3.课程学习情境的细化设计。《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根据其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后,接下来根据学习情境形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學习任务分为“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四个环节,体现在任务中应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并对每个环节合理分配课时,做到在具体的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关联的显性知识,体会默会知识,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现以成本会计岗位操作中“生产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这一学习情境为例,说明如何将学习情境细分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又如何实施、知识点的穿插、课时的分配等方面的详细内容设计。如表3所示。
4.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素材与教学场所的准备。教学需要准备的素材有成本会计教材、成本会计实训教程、成本会计案例、各项要素生产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各项生产费用分配及汇总表、空白记账凭证、各成本核算账户的总账和明细账账页等。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求提供的教学场所应包括多媒体教室、会计岗位实训室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资讯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对学习情境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采用演示法,让学生走进会计岗位实验室,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岗位的直观了解。在计划与决策环节,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在实施环节,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实施的进展情况,采用讲授法对学生的实施过程加以指导。在检查与评价环节,利用会计实训室,对各小组案例分析、实施成果进行检查,各小组应将实施结果进行演示,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进行总结,并将内容进行提升和扩展,同时加强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5.课程的考核方法设计。传统的学科教学以期末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强调以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增强学生各方面的关键能力;因此,与传统的学科考核方法不同,在课程考核方法设计时,也应考虑“实践”与“以学生为主体”这两方面,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并重。因此,《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辅以期末笔试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表现性评价是指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时的一系列尝试。依托真实的或模拟的任务、过程和作品是评價的重点、评价标准的多重性,是表现性评价的三大特点。《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在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时,应以学习任务过程为评价的重点,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作出综合评价,同时在期末时辅以笔试。以过程评价为主,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等方面;以笔试为辅,综合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开发的保障
1.观念的转变。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者转变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也是一样,要求从高职学院的高层管理者开始,到专职教师到学生,彻底的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学科教学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为课程开发和由课程实施带来的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保障其顺利进行。
2.师资队伍。《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需要“既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具体实施。因此,学校不仅应看重教师的学历,更应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去企业一线锻炼。
3.实施的硬件。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以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虽设有实训室,但与“强调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高职课程实施的要求相比,显然在质和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成本会计岗位操作》课程,在学习情境设计时,要求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实训室的设置上,既要保证“够用”,又要保证“能用”,模拟成本会计岗位的真实工作情境,以期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院员工长期坚持、全心投入,由典型带动一般,并对课程改革实施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巩固教学改革的成果,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庆斌,郝超.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的瓶颈分析[J].职教论坛,2008(07)
2.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8)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