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原则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和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貌原则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点,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差异也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中的礼貌原则,遵循各自的礼貌准则,方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礼貌原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的社会现象及准则,它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和影响。礼貌是交际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语言是其借助表达的方式之一。在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人們有各自的礼貌方式,而人们在语言的礼貌表达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掌握了许多外语单词和句型,也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却仍然会出现交际失败的原因。这些句子可能符合语法原则,但不一定得体或符合语用原则。在外国人看来,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难理解。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就有必要了解英汉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英语中的礼貌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在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经常违反这些准则使用含蓄间接的表达,合作原则无法解释某些交际行为。在语用学中,为补充格莱斯合作原则的不足,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从“损惠”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礼貌原则。这样礼貌原则就可以和合作原则结合起来,共同规约人们的会话活动。利奇的礼貌原则包括以下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受损,尽量多让别人受益。
  (2)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受益,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一致性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性。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以上六条准则中,利奇认为得体原则最重要。何兆熊认为,得体准则用于指令,而指令是各种言外行为中最需要讲究礼貌、也最能体现礼貌的一种行为。在英语文化中“得体准则”是人们交际时最常采用的准则,它是人们在实施诸如请示、命令、警告、建议、劝告等指示性言语行为时惯常遵循的准则。从以上的原则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总结:说话人说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多委屈一点自己。从而使对方在交际中感到更多的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二、汉语中的礼貌原则
  在中国,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重视礼貌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兼顾了不同文化中礼貌的共同特点和汉文化中的个体特征,对礼貌行为所遵循的准则及礼貌的文化特征也做了深入的探讨。我国语言学家顾曰国(1992)提出了制约汉语言语行为的五条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
  顾曰国教授认为,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是“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就前两条而言,在指谓自己和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和“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时要“抬”和“尊”。称呼准则则体现了这样一种传统,即人们出于礼貌,在相互称呼时,要“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在汉文化中“彬彬有礼”被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其基本内容为“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文雅即由此而来。求同准则,指人们在交际时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尊重对方的“面子”,使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和希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可以采取“先礼后兵”,“先贬后褒”的策略。德、言、行准则指的是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少说自己付出的代价。
  三、英汉语言体系中礼貌原则的对比
  (一)赞誉和谦逊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赞誉和谦逊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规定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应当赞誉别人时而不赞誉被认为是违反礼貌原则的。中国人往往喜欢用贬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谦逊。如当别人赞赏自己时,中国人喜欢说:“哪里!哪里!”,刘晓庆在国外的一次采访中被问及谁是中国最好的演员时,她回答说是自己,这消息传到国内之后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原因并非刘晓庆不是名副其实的好演员,而是因为她没有遵循好中国人的谦虚准则。如果一个中国人英语讲得不够好,当有美国人问起时,他往往会回答:My English is poor.我的英语很糟糕。如果是一个美国人汉语讲得不好,当有中国人问起时,他则往往会回答:I am still having a few problem, but I getting better.我仍然有一些问题,但我会做得更好。或者回答:I am not 100% fluent, but at least I am improving.我不是100%流利,但至少我在进步。有人就此开玩笑地说,全中国人最擅长的一句英文是:My English is poor.而从来碰不到一个美国人说:My Chinese is poor.
  (二)称呼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称呼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东方,血缘宗亲关系复杂,称呼讲究辈分和长幼。“九族”列为:高祖、曾祖、祖父、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而英语语言国家的家庭称谓一般比较笼统,没有长幼之分,只讲辈分。如:sister(姐妹,姐姐,妹妹),brother(兄弟,兄,弟)。另外,外国人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媒体上也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而在中国直呼长辈的名字,则一般会被认为是没大没小,极不礼貌,引起众人指责。
  (三)禁忌、隐私方面所体现的不同价值观念
   “隐私”在不同的文化中定义不同,价值也不同。英语民族对隐私这个词的含义理解较广。西方是崇尚个人奋斗,推崇个人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国家。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精神是礼貌的,反之,则被认为是粗鲁的。比如,汉语言文化中表示对别人关心和热情时,喜欢询问他人的年龄、工作、工资、婚姻状况、儿女、购物物品价格或地点等。这些很平常的言语行为是中国文化的群体取向,是重视自己与对方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必要机制,被普遍认同是一种礼貌的行为。但在西方社会,这些言语则会被认为是侵犯他人的隐私,不礼貌。如与一名英国人见面攀谈,你问:What’s your job?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或者问:What’s your occupation?你是做什么的?这样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假如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话会让对方很失面子,极不愉快。所以你要问: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目前您是在上班吗?接下来你再问: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或者问: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您从事哪个行业呢?
  (四)个人主义下的价值观念的不同
  在中国,个人主义被认为是自私的表现,带有贬义色彩。中国注重儿孙满堂,最恶毒的话,莫过于断子绝孙。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是褒义词,人们崇尚自由和独立。其价值观念是建立在个人行动的自由、权利和独立的基础上的。其价值体系包括以下三个主张:价值是由人体验的,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个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一切个人从道义上讲都是平等的。在西方社会,强行邀请别人被认为是侵犯了他们的自由。而在中国社会,这被认为是热情和诚意的表现。比如,当邀请别人就餐时,劝对方多吃,或者邀请他们吃所不喜欢的食物,显然是违反了礼貌原则的。
  四、取得文化认同,跨越交际障碍
  从闭关锁国的清朝到如今与外国之间交流频繁的二十一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彼此的语言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文化背景。一种文化认为合乎礼貌的言语和行为,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未必得到同样的认可。礼貌是不断变化的观念,会随着某一群体、某一年龄组人的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动态的。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则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语言能力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我们不仅要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并主动取得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共识与认可,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升华,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思想准则和价值取向。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认同是相互的,人类需要这种相互的文化认同以便跨越文化交流的屏障。在将来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注意礼貌原则的文化内涵,处理好礼貌原则中各项准则与交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努力达成不同文化间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期望的交际效果。
  五、结束语
   礼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每一种礼貌体现了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个体特征,包含着该民族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礼貌原则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西方虽然在礼貌原则上的提法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同样重视礼貌在社会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取得文化认同,跨越交际障碍,使不同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减少摩擦,不断融合,共同发展,以达到自然和谐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張今.文学翻译理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喻爱华(1965-),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作为与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预算直接关
“桂林马蹄”和“余杭大红袍”的荸荠茎尖接种在 MS+KT0 .1 mg.L-1的培养基上 1 5d后 ,诱导出的试管苗在 MS+6BA2 .0 mg.L-1+NAA1 .0 mg.L-1的培养基上增殖培养 2 5d后 ,再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白色的楼堡上坐着你,对着镶龙铜镜轻梳曼妆,眉如青岱眸似秋水。整理好头顶那一抹亮黄的羽毛,细点朱唇,起身,发丝划过干燥的空气,婀娜地走向凉台,远眺。   那样唯美的画面,时间因你定格。   黄沙大漠丝毫不影响你的千娇百媚,淡蓝色的薄纱掩不住你的美丽,一双大眼睛摄人心魄。那次在大宴汗使的晚聚上你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像一株正艳的郁金香,就那样绽放在众人眼前。你和他相遇,四目相对,情愫暗生。   清亮的歌
交际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的必要手段,人类的交际过程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交际行为,教师将非言语交际有意识的引入课堂,学会运用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手段去提高课堂交际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这也是时代对大学公共英语讲堂的要求。  非言语交际,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包括使用言语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易经》为《周易》之母本,《易传》是历代思想家在熟读经文的基础上,结合其同时代的思想潮流及自己的深沉思索而写下的一篇篇读书心得,有《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由于经传产生年代的不同及重占筮与重哲理的差别,故《周易》的文学性在经文及传文中有不同的表现。概而言之,《易经》仍属于原始文学的范畴,其文
月亮这一意象在我国民间情歌中被普遍运用。民间情歌通过有起兴、比喻等方式,体现了月亮美丽、感伤等特点。月亮这一意象是蕴含我国各民族民众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表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月亮的形象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就已出现:“月亮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首民歌藉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爱慕。在汉乐府民歌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关月亮的作品。到了近现代社会,月亮
Na OH-AQ麦草浆通过木聚糖酶预处理 ,结合次氯酸钙单段漂 ,不仅有利于改善漂白浆的白度 ,大幅度降低漂白剂的用量 ,而且可以提高成纸的综合强度性能 Na OH-AQ wheat straw p
本文阐述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