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年少时我就爱读报,向往记者职业。万万没想到成人后的就业现实,却把我与大众读物连环画绑在一起。从此,一绑就是一生。 我进入《连环画报》的时段正是画报的“黄金岁月”,销量直线上升,一度成为全国限量征订的“香饽饽”月刊之一。 回望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正值正邪思潮激烈交锋,被十年动乱折磨的人们,也都不由自主地释放深埋已久的郁闷与不平。 《连环画报》适时先后发表的《人到中年》 《人生》 《草原上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少时我就爱读报,向往记者职业。万万没想到成人后的就业现实,却把我与大众读物连环画绑在一起。从此,一绑就是一生。
我进入《连环画报》的时段正是画报的“黄金岁月”,销量直线上升,一度成为全国限量征订的“香饽饽”月刊之一。
回望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正值正邪思潮激烈交锋,被十年动乱折磨的人们,也都不由自主地释放深埋已久的郁闷与不平。
《连环画报》适时先后发表的《人到中年》 《人生》 《草原上的小路》《枫》等作品,都是反映了人们在那年月深埋的隐痛,因而得到共鸣,广受赞赏。但也有不同声音,以《枫》为例,编辑部初看画稿时,也曾疑虑某些画面是否过于尖锐、刺激。编辑部为此多次开会研讨,最终决定硬着头皮,不畏风险,做出对作品“不修改”“不删节”、原貌采用的决定。作品面世后,一度轰动,虽有读者来信强烈要求停止发行,所幸得胜者仍为作品。
回憶上述往事,心中涌动的是庆幸和感激。在此衷心庆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70 大寿!并祝人民美术出版社新老同事,各界老友、知交阖府安康!
吴兆修(笔名:任伍、阿莲、尤橄等),1931年生于浙江。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荣誉委员。荣获全国连环画工作者荣誉奖、优秀编辑奖。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编辑、编辑组组长、副主任,《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副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连环画卷》副主编。终身从事连环画编辑工作。经手编辑的主要作品有: 《风暴》《草原上的小路》《青春之歌》《格林卡》《无产阶级的歌》《最后一课》《伤逝》《人到中年》《人生》《伊利亚特的故事》《红楼梦故事》《贼说话》《皮九辣子》等。
其他文献
书法的渊源来自人们内在精神,中国自古以来文人退隐意识的最佳“补偿物”即是中国书法。退隐意识是与道家思想相契合的传统文人意识,历代书法家的创作表现抑或书学理念都不乏退隐意识,其抒散了书法家的怀抱,使书法家心灵复归清静圆满。退隐意识不仅使书法作品呈现出超拔的审美境界,也使书法家在复杂尘世中把握住本真,闪烁出人格的光辉。
1992 年 3 月,“林口连环画展”由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主办,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连环画报》总编姜维朴亲自审稿,筹划布展,并带领专家顾同奋、孟庆江、童介眉、庞邦本等出席开幕式。由于《连环画报》对林口县的连环画创作进行重点扶持,林口县的连环画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在《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富春江画报》《美术大观》等发表作品60余部,在人民美术出版社、
《连环画报》创刊于1951年,我是出生于1953年,我们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产物.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课余时间最喜欢看的书是连环画,也因这一点,连环画常被称为“小人书”,而
经过数年的努力,七卷本《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出版了,这是一个集体研究、撰述的成果。我有幸参与其中第三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深入(隋唐时期)》部分章节的研究和撰写,收获良多,深感史学批评领域研究的重要,而史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又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这里,我想结合研究所得,就史学批评的研究、展开和判断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向师友和读者请教。
在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岁月里,连环画以其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成为几代中国青少年学习知识、增广见闻的好朋友。 1951年创刊的《连环画报》艰难复刊于“文革”后期,并且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本与连环画相关的刊物。据说还是得益于落实周总理对出版工作的指示才有的机缘。在当时文化荒漠中复刊的《连环画报》能够得到全国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美术工作者的瞩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首先是它的忠实读者,后又有幸成为它的若干选题的
说起来我和《连环画报》真的很有缘分:首先我和《连环画报》正好同年生,我比它小三个月,我应称它为“哥哥”;其次,我画的第一部连环画是从《连环画报》开始的,是靠“哥哥”的一步步引领,我才在连环画领域里成长起来。在《连环画报》创刊70周年之际,谈下我在《连环画报》的创作之道,算是我给“哥哥”的生日礼物吧! 一是感悟脚本,激动自己。虽然连环画脚本都是别人所作,但我认为只有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才会使绘画更加
64开本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群众中发展最快、流通最广、最受人们喜爱的大众读物.rn我生于20世纪40年代,那个年代的农民娃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常从
20世纪80年代初,每个普通人家里都是没有电话的。《连环画报》通过邮局联系到我,我跑到邮局去接约稿电话。我记得稿件的题目是《千里送京娘》,是由童介眉老师约的稿。这件事我记忆犹新,真让我感动极了。 能有作品在《连环画报》上刊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荣誉,是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希冀与追求。 感谢《連环画报》这个舞台给予我多次“亮相”的机会。而为把“相”亮好,《连环画报》的编辑们为我倾尽心
连环画曾经是全国少年儿童放学后共同追逐的美梦,也是画家寄托梦想、展示才情的共同希望,而《连环画报》绝对是那个时代画家心心念念地托起梦想与希望的最高平台.毫不夸张地
欣悉《連环画报》创刊 70 周年,真诚地道一声“生日快乐”! 我这一生与《连环画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连环画报》,让我走进了美术的世界 ;因为《连环画报》,使我在摔打中成长 ;因为《连环画报》,让我被全国的读者、同行所熟知。我的知名度是由《连环画报》的影响所赋予的。 近些年,随着自己年纪增长,技艺渐退,已基本不为《连环画报》创作了,但对《连环画报》的关注惦念一直没有减少。《连环画报》如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