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特区因改革而建,深圳大学因特区而生。
深圳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9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564人,硕士研究生7132人,博士研究生253人。深圳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教学学院,90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
该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345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0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5人,加拿大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顶尖千人、千人、长江学者、杰青、973首席科学家81人,青千、优青47人,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
建校35年来,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
深圳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人事制度改革促进高端人才引进
2012年试行高端人才特聘条例;2013年在新成立的高等研究院、国际商学院设立“人事特区”,探索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人事制度;2016年,全面推行“预聘-长聘”制,无论专任教师还是管理、技术人员,一律按岗位聘用,即使可入体制内编制也弃而不用……和中国顶尖大学相比,深圳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深度和速度不遑多让,在一些方面甚至更强、更快。
“除了天时地利,深大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因素是人事制度改革。”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介绍,深大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42岁,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9%,海外留学或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者占34%,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在全国地方高校名列前茅,高层次人才规模超过原211大学中位水平。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高教发展新路,是特区大学的使命。”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表示,深圳大学具有特区大学的地缘优势,它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毕业的十多万校友八成以上扎根深圳服务特区。
深圳大学担负特区大学的改革使命,从早期的学分制收费、校办银行到师生民主参与的探索,再到当前全员人事聘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圳大学始终坚持扮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角色。深圳大学在全校范围推行预聘—长聘制度,打破传统的人事编制束缚,构建管理规范、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人事聘用机制;构建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的分层分类育人体系,建立了创业学院、学生创业园,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学生自主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近年来,深圳大学科研实力和办学声誉连上新台阶,全国大学排名上升30多位,世界大学排名上升280多位,跻身“全球进步最快大学行列”。
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017年12月28日,深圳大学举行了2017度奖学金表彰大会。据了解,2017年,深圳大学发放各类奖学金共计1210.2万元,其中个人奖学金金额最高可达10万元。
为落实《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2017年起,深圳大学修订了奖学金评定办法,除了奖励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单项奖,包括“学习之星、双创之星、公益之星、文体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之外,还增设了综合奖——“荔园之星”和“荔园卓越之星”,该奖项设置了三个核心评价指标以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导向。这三个核心指标分别是:体现专业学习能力的学业成绩、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成果、体现所培养人才之人格品质的公益服务情况。
此外,2017年深圳大学还针对优秀新生特别推出一项“拔尖创新人才培优计划”。广东省的考生,高考成绩省排名理科8000名及以上,文科2000名及以上,省外考生,省排名理科前2%,文科前1%均纳入培优计划。
据了解,培优计划方案包括:一是学生的学业导师将分别由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杰青、优青和教授等担任;二是学生将获得相应的新生奖学金3万到10万元人民币不等;三是国际交流资助2万人民币到10万美元,资助优秀本科生国际名校深造;四是获得一次自选专業或修读双专业(学位)的机会;五是获得高等研究院面试资格,或任选入读其他特色实验班;六是可以选择生活导师、教授级学业导师、知名校友的企业导师。此外,优秀学生还可直接进入“大学生涯规划导师全程跟踪计划”和高端科研实验室;推荐进入“百强名企带薪实习计划”;优秀本科毕业生可获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学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优计划,让优秀的考生进入深大以后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成才。这些学生成长成才之后也会回馈我们这座城市和我们这个学校。
编辑/麦婉华
深圳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9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564人,硕士研究生7132人,博士研究生253人。深圳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教学学院,90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
该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345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0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5人,加拿大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顶尖千人、千人、长江学者、杰青、973首席科学家81人,青千、优青47人,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
建校35年来,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
深圳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人事制度改革促进高端人才引进
2012年试行高端人才特聘条例;2013年在新成立的高等研究院、国际商学院设立“人事特区”,探索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人事制度;2016年,全面推行“预聘-长聘”制,无论专任教师还是管理、技术人员,一律按岗位聘用,即使可入体制内编制也弃而不用……和中国顶尖大学相比,深圳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深度和速度不遑多让,在一些方面甚至更强、更快。
“除了天时地利,深大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因素是人事制度改革。”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介绍,深大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42岁,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9%,海外留学或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者占34%,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在全国地方高校名列前茅,高层次人才规模超过原211大学中位水平。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高教发展新路,是特区大学的使命。”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表示,深圳大学具有特区大学的地缘优势,它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毕业的十多万校友八成以上扎根深圳服务特区。
深圳大学担负特区大学的改革使命,从早期的学分制收费、校办银行到师生民主参与的探索,再到当前全员人事聘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圳大学始终坚持扮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角色。深圳大学在全校范围推行预聘—长聘制度,打破传统的人事编制束缚,构建管理规范、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人事聘用机制;构建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的分层分类育人体系,建立了创业学院、学生创业园,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学生自主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近年来,深圳大学科研实力和办学声誉连上新台阶,全国大学排名上升30多位,世界大学排名上升280多位,跻身“全球进步最快大学行列”。
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017年12月28日,深圳大学举行了2017度奖学金表彰大会。据了解,2017年,深圳大学发放各类奖学金共计1210.2万元,其中个人奖学金金额最高可达10万元。
为落实《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2017年起,深圳大学修订了奖学金评定办法,除了奖励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单项奖,包括“学习之星、双创之星、公益之星、文体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之外,还增设了综合奖——“荔园之星”和“荔园卓越之星”,该奖项设置了三个核心评价指标以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导向。这三个核心指标分别是:体现专业学习能力的学业成绩、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成果、体现所培养人才之人格品质的公益服务情况。
此外,2017年深圳大学还针对优秀新生特别推出一项“拔尖创新人才培优计划”。广东省的考生,高考成绩省排名理科8000名及以上,文科2000名及以上,省外考生,省排名理科前2%,文科前1%均纳入培优计划。
据了解,培优计划方案包括:一是学生的学业导师将分别由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杰青、优青和教授等担任;二是学生将获得相应的新生奖学金3万到10万元人民币不等;三是国际交流资助2万人民币到10万美元,资助优秀本科生国际名校深造;四是获得一次自选专業或修读双专业(学位)的机会;五是获得高等研究院面试资格,或任选入读其他特色实验班;六是可以选择生活导师、教授级学业导师、知名校友的企业导师。此外,优秀学生还可直接进入“大学生涯规划导师全程跟踪计划”和高端科研实验室;推荐进入“百强名企带薪实习计划”;优秀本科毕业生可获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学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优计划,让优秀的考生进入深大以后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成才。这些学生成长成才之后也会回馈我们这座城市和我们这个学校。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