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出现以前,人们通过投票来表达对公共事件的意见,这是一种释放民意、体现民主的方式。传统的投票都是在一定组织下,以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前提,对某个公共事件表达自己看法的活动。网络的出现,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袭强劲的冲击波,而传统的投票也有了它的新形式——网络投票。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来分析说明网络的出现对投票的影响。
传统投票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以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为主的。如果一个社会事件用投票的形式来进行民意评测或表达的时候,这个事件会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公共事件。这类投票由专门的机构组织进行,其科学性、严谨性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证。还有一类是商业投票。这一类投票的使用都是通过提高参与度来实现一定的商业目的,比如苏有朋2001年为康师傅代言的绿茶广告,通过让观众电话投票来决定谁是最佳女主角;又比如超级女声比赛,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来支持选手。
在网络这个环境中,传统投票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较之传统投票,网络投票的类型更加丰富。从网络投票设置这一维度来看,在网络上发表投票没有过多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申请一个免费的空间来存放自己制作的投票页,或者是在现有的网站上免费注册,然后发起投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源程序的广泛使用,目前大部分门户网站及论坛都具备发起投票的功能。随着技术壁垒的消失,即使我们对网络技术一窍不通,我们也可以轻易地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投票。
网络投票的发起者自发性增强。传统的投票大致可以分为事件投票和商业投票,但其发起者都是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投票的发起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传统投票相似,为正式组织,比如2006年8月5日,上海市宝山路街道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就采取了网络投票的形式,居民通过输入社保卡号码和发卡日期投不记名电子选票。商业投票也算在这一类。这一类投票大致符合传统投票的标准,但还是容易受网络本身特性的影响,比如受自主性,信息量过大等影响,使投票设置有所偏颇。另一类为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我们看到传统类型的投票发起在网络投票中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而由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发起的网络投票占据了大多数,可以看到的是,正式组织发起的投票通常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自建的投票页上进行,而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通常依附于各大门户网站或论坛BBS提供的投票功能。
网络投票的事件琐碎化程度增加。从上面一点可以看到,在发布的网络投票中,由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发起的投票占据了所有发起网络投票的大多数。这一部分单个网民和非正式组织以年轻人为主,由他们发布的投票受发起者的眼界、爱好、关注点等的影响,使得投票设置事件大多琐碎,很多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事件。特别是各门户网站及BBS里的投票设置更为泛滥,我们调查了腾讯QQ,校内网等几大投票活跃的网站,证实了这种看法。这种现实很大程度上使得那些真正具有社会意义的公众事件被边缘化,从这一个层面来说,网络投票打着民主的幌子,弱化了真正的公共事件。
网络投票设置的科学性,严谨性降低。由于网络本身的无法监管,投票设置的公平性、公正性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的组织发起一些预先安排好的网络投票,通过投票结果引导社会舆论;另一些由单个网民发起的投票,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对投票的偏好性设置。例如,在美国选情调查的一项研究表明,“你认为布什总统在下届选举中会连任吗?”和“你认为布什那个家伙在下届选举中会连任吗?,看似一样的投票项,却有大相径庭的结果。投票设置的倾向性对投票结果的影响可见一斑,而这些来自投票设置方面的影响都使得投票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对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进行投票的时候,传统的投票设置占据了大多数,而网络上的各种投票只是处于一种参考性的地位。
我们再从参与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网络投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1亿,而15岁25岁的网民占据了全部上网人数的大部分。网民的年龄决定了网络投票的参与群体,多为15岁到25岁的年轻人。这一群体所分享的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导致其参加的投票严重趋同。这一群体关心的话题范围比较集中在生活、娱乐等方面,而对社会话题、国际形势等关心较少。我们在腾讯QQ的投票页上看到,在所有的投票设置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名为“2009全球最准的爱情测试”的心理测试的投票,参与者为12719人,而以电影为主题的投票,参加人数高居榜首的是“陪伴你度过童年的动画片,你最喜欢哪一部”,参与人数更高达23930人。著名传播学学者陈力丹指出:“中国有1亿网民,其中大约九成的上网者不会主动投票,网络投票充其量只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意见。这个群体又有特定的身份标志,如年龄小、空闲时间多等特点,造就了许多非常“神似”的投票结果,往往和整体民意存在较大误差。”“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同样,在网络投票中,你永远无法知道参与投票的是不是你想要调查的那部分人群。这些现象都显示出网络投票离一些学者认为的第二次民主复兴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显而易见的是,网络投票的出现的确使得民意的释放多了一条渠道。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连美国总统选举都会产生买票事件,要求网络投票是一块真正公平公正的表达民意的净土是不切实际的。很多网络投票,特别是具备商业娱乐性质的网络投票,已经被数不胜数的刷票机淹没,沦为一场民主的闹剧。刷票有两种,一种是自发支持偶像,这一群体大部分情况下使用手动刷票,早在2003年,姚明还是NBA的一个新人的时候,狂热的中国球迷就用人海战术把他推向了西部全明星首发的宝座,而中锋奥尼尔则坐上了替补席,尽管现在姚明全明星首发的身份已经无可争议,但在当时看来,则无疑是中国球迷刷票的结果。
还有一种是为了某种名利,雇用投票公司刷票。投票公司利用专门的投票机进行刷票,左右投票结果。网络投票是以投票为中心的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络投票的票数的统计和显示完全由软件控制,无须人工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投票的公正性,然而投票机以及投票公司的出现彻底搅乱了网络投票的公正性。为了防止作弊,提高大众认可的公平性,我们采取Session验证、IP地址验证、cookies验证、注册用户投票限制等方法来防止网络投票的结果被恶意控制。但这并不是正本清源之法,在投票采取限制每个IP投票数的技术之后不久,出现了一种新的投票机,这种新型投票机通过每隔几秒自动更换IP来完成刷票。以前段时间火热的“快乐男声”网络赛区的投票为例,有报道称:两家刷票公司在看过金鹰网的投票页面后,根据投票难度给出的报价相差10倍。山东烟台一家刷票公司给出的是一票5分钱的价格,但必须购买一万票以上才给代刷票,否则只做软件不代刷,刷票软件是150元一套。而我们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投票得到的694000个结果中,关于网络投票公司的结果有35500个。显然,网络投票公司已经在这股刮得轰轰烈烈的刷票之风中形成了一个畸形的产业。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民众近年来在网络投票上表现出来的这种热潮,原因之一是现实社会中表达民意的途径比较稀缺,网络的出现,刚好给压抑的民意形成了一个出口,使得民意呈一种“井喷”状。过于急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强烈的希望他人也对自己的意见持赞同态度,这在商业投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再则,网络的出现,提高了大众对娱乐的参与,但并未提高大众应有的政治参与。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意识的瓦解,大众用娱乐来填补空虚,在网络上表现为对琐碎的事件持续关注并进行意见表达,形成了一种浅层的民意。这种浅层的民意对真正的民主来说,产生了一种遮蔽,使得我们在看似获得一种绝对民主的同时,掩盖了社会存在的问题。
不够公正科学的投票设置,加上无法真正公平公正的投票,使得网络投票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离一些学者提出的民主复兴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但就像传统的投票也出现过买票的丑闻一样,网络投票目前这种混乱无序的现状并不意味着它无路可走。在热潮退去,大众理性回归之后,网络投票终会成长为民意表达的一把利器。
传统投票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以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为主的。如果一个社会事件用投票的形式来进行民意评测或表达的时候,这个事件会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公共事件。这类投票由专门的机构组织进行,其科学性、严谨性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证。还有一类是商业投票。这一类投票的使用都是通过提高参与度来实现一定的商业目的,比如苏有朋2001年为康师傅代言的绿茶广告,通过让观众电话投票来决定谁是最佳女主角;又比如超级女声比赛,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来支持选手。
在网络这个环境中,传统投票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较之传统投票,网络投票的类型更加丰富。从网络投票设置这一维度来看,在网络上发表投票没有过多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申请一个免费的空间来存放自己制作的投票页,或者是在现有的网站上免费注册,然后发起投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源程序的广泛使用,目前大部分门户网站及论坛都具备发起投票的功能。随着技术壁垒的消失,即使我们对网络技术一窍不通,我们也可以轻易地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投票。
网络投票的发起者自发性增强。传统的投票大致可以分为事件投票和商业投票,但其发起者都是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投票的发起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传统投票相似,为正式组织,比如2006年8月5日,上海市宝山路街道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就采取了网络投票的形式,居民通过输入社保卡号码和发卡日期投不记名电子选票。商业投票也算在这一类。这一类投票大致符合传统投票的标准,但还是容易受网络本身特性的影响,比如受自主性,信息量过大等影响,使投票设置有所偏颇。另一类为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我们看到传统类型的投票发起在网络投票中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而由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发起的网络投票占据了大多数,可以看到的是,正式组织发起的投票通常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自建的投票页上进行,而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通常依附于各大门户网站或论坛BBS提供的投票功能。
网络投票的事件琐碎化程度增加。从上面一点可以看到,在发布的网络投票中,由单个网民或非正式组织发起的投票占据了所有发起网络投票的大多数。这一部分单个网民和非正式组织以年轻人为主,由他们发布的投票受发起者的眼界、爱好、关注点等的影响,使得投票设置事件大多琐碎,很多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事件。特别是各门户网站及BBS里的投票设置更为泛滥,我们调查了腾讯QQ,校内网等几大投票活跃的网站,证实了这种看法。这种现实很大程度上使得那些真正具有社会意义的公众事件被边缘化,从这一个层面来说,网络投票打着民主的幌子,弱化了真正的公共事件。
网络投票设置的科学性,严谨性降低。由于网络本身的无法监管,投票设置的公平性、公正性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的组织发起一些预先安排好的网络投票,通过投票结果引导社会舆论;另一些由单个网民发起的投票,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对投票的偏好性设置。例如,在美国选情调查的一项研究表明,“你认为布什总统在下届选举中会连任吗?”和“你认为布什那个家伙在下届选举中会连任吗?,看似一样的投票项,却有大相径庭的结果。投票设置的倾向性对投票结果的影响可见一斑,而这些来自投票设置方面的影响都使得投票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对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进行投票的时候,传统的投票设置占据了大多数,而网络上的各种投票只是处于一种参考性的地位。
我们再从参与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网络投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1亿,而15岁25岁的网民占据了全部上网人数的大部分。网民的年龄决定了网络投票的参与群体,多为15岁到25岁的年轻人。这一群体所分享的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导致其参加的投票严重趋同。这一群体关心的话题范围比较集中在生活、娱乐等方面,而对社会话题、国际形势等关心较少。我们在腾讯QQ的投票页上看到,在所有的投票设置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名为“2009全球最准的爱情测试”的心理测试的投票,参与者为12719人,而以电影为主题的投票,参加人数高居榜首的是“陪伴你度过童年的动画片,你最喜欢哪一部”,参与人数更高达23930人。著名传播学学者陈力丹指出:“中国有1亿网民,其中大约九成的上网者不会主动投票,网络投票充其量只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意见。这个群体又有特定的身份标志,如年龄小、空闲时间多等特点,造就了许多非常“神似”的投票结果,往往和整体民意存在较大误差。”“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同样,在网络投票中,你永远无法知道参与投票的是不是你想要调查的那部分人群。这些现象都显示出网络投票离一些学者认为的第二次民主复兴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显而易见的是,网络投票的出现的确使得民意的释放多了一条渠道。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连美国总统选举都会产生买票事件,要求网络投票是一块真正公平公正的表达民意的净土是不切实际的。很多网络投票,特别是具备商业娱乐性质的网络投票,已经被数不胜数的刷票机淹没,沦为一场民主的闹剧。刷票有两种,一种是自发支持偶像,这一群体大部分情况下使用手动刷票,早在2003年,姚明还是NBA的一个新人的时候,狂热的中国球迷就用人海战术把他推向了西部全明星首发的宝座,而中锋奥尼尔则坐上了替补席,尽管现在姚明全明星首发的身份已经无可争议,但在当时看来,则无疑是中国球迷刷票的结果。
还有一种是为了某种名利,雇用投票公司刷票。投票公司利用专门的投票机进行刷票,左右投票结果。网络投票是以投票为中心的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络投票的票数的统计和显示完全由软件控制,无须人工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投票的公正性,然而投票机以及投票公司的出现彻底搅乱了网络投票的公正性。为了防止作弊,提高大众认可的公平性,我们采取Session验证、IP地址验证、cookies验证、注册用户投票限制等方法来防止网络投票的结果被恶意控制。但这并不是正本清源之法,在投票采取限制每个IP投票数的技术之后不久,出现了一种新的投票机,这种新型投票机通过每隔几秒自动更换IP来完成刷票。以前段时间火热的“快乐男声”网络赛区的投票为例,有报道称:两家刷票公司在看过金鹰网的投票页面后,根据投票难度给出的报价相差10倍。山东烟台一家刷票公司给出的是一票5分钱的价格,但必须购买一万票以上才给代刷票,否则只做软件不代刷,刷票软件是150元一套。而我们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投票得到的694000个结果中,关于网络投票公司的结果有35500个。显然,网络投票公司已经在这股刮得轰轰烈烈的刷票之风中形成了一个畸形的产业。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民众近年来在网络投票上表现出来的这种热潮,原因之一是现实社会中表达民意的途径比较稀缺,网络的出现,刚好给压抑的民意形成了一个出口,使得民意呈一种“井喷”状。过于急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强烈的希望他人也对自己的意见持赞同态度,这在商业投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再则,网络的出现,提高了大众对娱乐的参与,但并未提高大众应有的政治参与。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意识的瓦解,大众用娱乐来填补空虚,在网络上表现为对琐碎的事件持续关注并进行意见表达,形成了一种浅层的民意。这种浅层的民意对真正的民主来说,产生了一种遮蔽,使得我们在看似获得一种绝对民主的同时,掩盖了社会存在的问题。
不够公正科学的投票设置,加上无法真正公平公正的投票,使得网络投票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离一些学者提出的民主复兴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但就像传统的投票也出现过买票的丑闻一样,网络投票目前这种混乱无序的现状并不意味着它无路可走。在热潮退去,大众理性回归之后,网络投票终会成长为民意表达的一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