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感恩节专题:聆听艺术家谈恩典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节是近些年国人越来越热衷的节日,事实上多是微信朋友圈的复制转发,甚至没有感谢的对象,抑或群发给了所有的对象。商家因此多了一个打折促销的噱头,通常没有明确且有辨识度的因由。在中华农业文明发挥影响力的年代,秋社庆典的意指和早期印第安人、埃及人、希腊人一样,都是对丰收之神、风雨、土地等自然神的祭祀。及至1620年的冬天,刚刚到达美洲的“清教徒”们,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战胜了严寒,学到了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所以转年的冬天有了第一个感恩节,除了丰收的庆祝以及和恩人的分享,更重要的是信徒对上帝的感恩。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和加拿大相继把这个节日通令全国,拉开了冬季长假和圣诞购物的序幕。据说这个“新大陆”的节日在老牌欧洲国家颇为反感,祝其“感恩节快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笔者是更正教基督徒,和当年“五月花号”上的勇士们一样,都承袭了16世纪初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引发的改革宗信仰。借此节期访谈两位艺术界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也是基督徒界广为认可的属灵榜样,一位是写实油画的重要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的教务长朱春林教授,一位是著名诗人、“圣水墨”实践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导岛子(王敏)教授。希望小文记录的创作感受和生命认知,能成为读者的亮光,信仰的管道。
  岛子老师
  ——“圣水墨”之实践
  岛子老师是中国1980年代最重要的新诗作家之一。自西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西安文联的《长安》文艺月刊工作,数年间在国内重要的文学杂志上广泛发表,并出版《实验诗选》。因为那段时间遍阅各个宗教经典,特别是《易经》和印度婆罗门教的《奥义书》,当然也有《圣经》和《古兰经》的异象进入到诗歌作品中,被誉为“文化史诗式”的写作。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文艺学硕士”,毕业后留京在艺术传媒领域工作,撰写了大量的艺术批评文章,也常到四川美院等高校讲学。经历了学潮后的社会转型和深深思考,开始有意识地读《圣经》,1997年在成都受洗。当川美筹建“美术学系”时,罗中立院长特别邀请岛子老师加入,并委以系主任之职,因此有了自1998年秋到2002年聘入清华美院前的四年拼搏,头发也全部变白,有人说他提前老了,他却说是神看他成熟了,赐了一个冠冕。
  继岛子老师从事艺术理论教学起,对中外艺术史的系统梳理就成了他重要的学术维度。通过对中西方各大艺术门类和思想文化体系的熟悉,研究和思考,特别是成为基督徒后基于信仰维度的观照,他发现圣经文化中的“启示传统”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在大卫诗篇,所罗门智慧书,甚至整本旧约中都充满了先知精神。从艺术作品的维度,他很早就注意到了拜占庭艺术的圣像传统,完全不是写实和再现,而是从“神的视角”看一切物体和人类,这种精神贯穿了传统的西方社会。在西学东渐和西风东渐的过程中,及至清末民国的欧美留学,也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根本,只是学会了一些技法,后来的民主革命和教育传递的过程更是抽离了神学基础,强调“中国化”,“本色化”。所以才有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一位帅小伙,圣母玛利亚被画成了观音娘娘、圣子成了年画娃娃,即或有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也完全无法接近原本的信仰体验。
  因为从事艺术批评工作和艺术史论教学,直接进行艺术创作也被岛子当做必须的事情。1990年代开始主要是研究摄影,还有一种从小至今长期坚持的书法创作(他小时候长在旧学底子极好的外公家)。加上长期的诗歌创作和文艺理论梳理,对作为水墨画基础的书法,中国文化主体的诗性,中国文人艺术修养(诗书画印一体)有非常深的认识,也开始形成自己对“高古之气”的追求。信主之后通过持续地阅读《圣经》和启示文学,他建立了自己的品格,直指中国艺术境界的最高层次 逸品,只不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无法解决他的终极追问,所以“逃到基督里”,获得了生命的主体和属灵的表达。采访是在清华美院五楼的工作室,他先领我到门口正对的书柜前看一件“经文书法”(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行。——约翰福音1章1-2节):墨迹的行草,嵌在深蓝的底色上,自上而下泼洒金色,中间横贯一大块深棕,表达上帝的创世和基督的救赎。岛子老师说,圣经书写不同于其他创作,因为圣灵大有能力,经文本身会发出信息,图像和观念都合在里面。
  中央工艺美院合并到清华美院后要引进博导人才,这位早就蜚声国内外诗歌界和文艺理论界,经常到光华路本部讲学,又把川美史论系做出成绩的岛子老师就成了不二人选。他的家一直在北京,数年下来往返重庆黄角坪非常辛劳,现在能有机会安心学术也是希望之选。2002年开始的清华教学也工作量很大,但是觉得非常蒙神光照和引领。长久以来的积累和思考,特别是信主以来对“中国艺术语境下的基督精神表达”就成了自然的方向,寒暑假时间除了阅读和思考,诗歌和书法,也开始了水墨创作,并且直接进入到圣经题材,是为“圣水墨The SaintismArt”——受神的话语启示而产生的水墨作品,目前已有数百幅。首先是这种作品和神秘主义的区别,不再是一种类似于民间信仰、原始巫术的附庸,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画或当代的实验水墨。更重要的是里面有“圣”,不是自认为圣人或自诩为圣徒,而是一种“变血为墨”的观念层次。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赦免了我们的罪。“作为领受洗礼,出死入生的个体,意识到耶稣基督宝血的进入,改变了我的生命和我从事的水墨艺术,最终呈现在基督生命里的艺术形态。广而言之就是无数伟大艺术家的属灵作品。”
  圣水墨的创作主题集中于《圣经》中的各个主题,至今已有数百幅。例如“创世记”、“圣灵运行”、“三位一体”等基本神学命题;保留人的基本意象,通过强化翅膀的丰富表情而表达圣爱的“天使”系列;表现上帝圣洁永恒的“上帝与黄金”系列;继承干百年来圣像传统的“圣母子”系列,基督受刑的“十字架苦像”系列,“圣钉”,“哭墙”,“挽歌”系列;表达新耶路撒冷的辉煌,天国的喜乐,以此连接国人信仰体验,表达崇高感和超验感的“大教堂”系列。岛子老师还特别提到2008年画的一件4米高的作品《苦竹》(以及此后创作的“苦竹”系列),看上去是一个竹子十字架,但它横竖都在生长,一反中国文人画中的“君子人格”,代之以基督救赎和圣灵运行的“神格意象”,中国绘画史上没有这样的竹子,在西方艺术史上也没有一个竹子做的十字架,在德国展览中学者解释为“双重建构”,也确实表达了他的艺术事工维度。岛子老师的色彩以墨为主,又把水墨重彩、金碧青绿,教堂玻璃画的色彩体系融合进来,尝试把光感画进来,光色交融,显现不可见的圣灵所在。圣水墨不仅是他基督徒身份或个体信仰的表达,更希望能启示人们思考一些无法在世俗或科学中寻找的答案。   岛子老师的作品自2006年起多次参加展览,北京的798、宋庄艺术区,上海的朱屺瞻美术馆、多伦美术馆,南京的爱德基金会联展都留下其身影。重要个展有2011年起在德国多个城市的数次巡回“活水生灵”,2011开始巡回、201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举办的“挽歌与赞美诗”,2014年北京宋庄的“我的灵魂睡在祢的脚旁”,及至刚刚在北师大京师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双重构建”暨《岛子诗选》首发式。他平时有大量的《圣经》和基督教文学经典研读、启示文学的阅读,创作的主题和思路也越来越多元,圣经书法的撰写和画面中每一枚印章的刻制,都是围绕着“圣水墨”这个不变的主题。他说原有的很多系列都在继续创作,最近正在酝酿一个“裹尸布”系列,会有十几幅作品构成,然后再综合成一幅4米多宽的作品,整个过程会拍成纪录片,以这种艺术的方式表达基督信仰中最核心的“复活”的主题。他说将来的创作在主题深化的同时可能有所扩展,也可能不只是这种宗教性的,而是诗性的、启示录式的。在材料上还是以水墨作为一种载体语言,可能要再做一些实验,再扩充总体性的表现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一些重要的团契和会议中作见证是他在地上的使命。
  春林老师
  ——生命诉诸笔端
  春林老师是安徽桐城人,自幼喜爱画画,天分卓然。1988年从安徽戏校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一画室,毕业分到了著名的“北京工艺美校”担任基础课教师。他喜爱教师这个职业,可以安静地画画,又能向同事和前辈学习;此时他也通过绘画、诗歌、文学和影视接触不同的文化,思考人生的方向。1996年复活节他和妻子一起,由同事带领参加基督教的敬拜,被优美的赞美诗、和平灿烂的笑容和真诚友爱的氛围触动,觉得在浮躁、功利的社会中有真正的信仰确实很好。所以开始不定期去教会,也经常参加特讲,读读《圣经》和基督教书籍。他的妻子很快进入了慕道阶段,常和小组的人一起为他祷告。暑假有个查经班,春林开始参加并委身下来。圣诞节夫妻同时受洗,然后一起读经祷告,接待兄弟姐妹,邀请诗班和学习小组到家中,觉得生活和工作的状态都被光照了。
  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是《初熟的果子》(146x91cm,1997)。一次偶然的机会去果园采摘,突然有了灵感,请妻子摆了这个动作,迅速画了写生稿。当时学校的教学还很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刻画,无法像自己希望的那样面面俱到,所以采用了比较轻松的画法,背景也简要概括,旨在呈现出果园的氛围。作品完成后送去参加“青年美展”,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以高票入选“获奖作品”。回忆这段细节时,春林老师的神情充满感恩,说这完全是圣灵带领,神在信仰之初给了他一个建造和信心,不是靠自己想的,也觉得没画好,甚至题目都是后起的。这段时间的作品不多,因为每周六天上班,周日又在教会服事,周中还开放家庭查经。但信仰很甘甜,另一件作品《晨祷》恰好说明。
  2000干禧年,中央美院第一届油画高研班成立,教学小组以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钟涵等名师为主。根据国家油画学会和美协的推荐,最后审定18位青年画家。这个班从酝酿之初就受到油画界乃至美术界的关注和猜测,春林也从入选到毕业之间经历了家庭、生活、艺术和信仰的巨大震荡。当年大女儿出生,新生命的孕育和到来打乱了家庭的秩序;高研班要脱产学习,向工作单位申请时遇到了很大的拦阻;得以入学后,毕业8年的艺术摸索和种种想法被导师以更高的要求取代;特别是2001年10月去欧洲考察40天带来的冲击。出国前有作品《阳光普照》,作为宁波美术馆为迎接建党80周年的主题创作,提交的创作稿总是被否,及至后来这件乡土田园题材才获通过。当时是春林第一次出国,在导师们的带领下看了许多原作,加上欧洲人文积淀和文明素质与国内的反差,回来后艺术上更加困惑,生活中也需要处理很多事情,严重影响了睡眠。尝试用很多方法调节自己,跑步,学太极拳,或者睡前喝点酒,都收效甚微。家里虽然还接待教会,但个人的读经、祷告都很表面,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信仰。
  后来神迹出现了,他清楚地记得是2002年2月28日深夜,失眠的困境中几乎“耍赖”地向神祷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啊!你若不医治我,我还怎么信你啊?!你还在吗,你还是神吗?!然后居然不知何时就睡着了,美美地一觉到天亮,非常甘甜,醒来心里的焦虑、惧怕全没有了。他枕边有放《圣经》的习惯,随便翻开一页——诗篇27篇映入眼帘:“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保障或作力量)我还惧谁呢。”然后一句句读下去,都照亮心里,及至这一篇的未了“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他立刻明白神真是听祷告的神,经过等候、寻求、破碎和熬炼,神会完全医治。从那时起他很快就调整过来,结合圣灵果子的主题和长久关注的塞尚,画了一批水果和静物作品,表达“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拉太书5章22-23节)”的圣灵品质。
  那段黑暗时期,同为基督徒的属灵伙伴们也给了他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导师之一的杨飞云教授,多次劝慰他“要好好祷告,画画时不要想太多,找到自己,做好自己就够了”,高研班于2002年夏天开始毕业创作,2003年元月在王府井的国际艺苑举办了阶段展,春林老师已经在信仰中完全扎根,得到释放和带领,所展出的作品流露出他特有的清新自然,笔触味道。后来爆发了“非典”,他恰巧在昌平有一个工作室,每个周末领着妻子女儿回到城里,迎接周末的诗班排练和周日的敬拜,晚上再返回郊区,平日就在画室画画,或者带着家人到山上写生。这一阶段最典型的作品是《山高水长》,从山上俯瞰,表达神的爱充满天地、宇宙、万有,表现生命重建后的自由、拯救,平安、喜乐。春林老师说: “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神的计划高过人的计划;人若不经历圣灵的真正重生,总想自己做主,生命就没有依靠,没有价值。”所以他更加谦卑、顺服,方方面面由神做主,绘画的信心和艺术语言的特点也建立起来了。
  2005年春节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借调杨飞云老师领衔成立美术创作院(油画方向),杨老师希望春林也能加入进来。那时的北京工艺美校几经转型,升级为北京设计艺术学院,后被北京工业大学合并,发展方向和他从事的纯绘画越来越远。招聘他人职的校长两年前因病去世,他在这个学校作为教学骨干还要为很多设计教学方面的事情分心,这个转型的机会当然是“上帝的恩典”。他试着去和学校的新领导沟通,结果非常顺畅,一周之内就办好了所有的手续。当时的艺术研究院在北四环内的惠新北里,杨老师的工作室在东六环外的燕郊(河北省),所以大家商量在城内租一块地方作为画室,最后找到了高碑店(东五环,通惠河边)的一个厂区,筹备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官方支持,升级为“中国油画院”,2007年9月建成开学,春林老师作为教务长一直努力工作,认真创作。
  现在春林老师每年会固定参加“中国写实画派”的年展,自2004年起已经有第十届了。还有油画院的学术展,交流展,也会参加油画学会和品质机构的联展。每年会和全院师生一起有至少两次为期一个月的下乡写生,近两年的春节都是在写生中度过,创作了非常多的人物、风景和水果静物。每年也会和师生一起出国考察一到两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十几二十天,交流,观摩和临摹。回到学校则组织全院的教学、学术展览和讲座等活动,其他时间则多在工作室则安心创作。代表作有2007年的《活水》(180x130cm),画中是他的6岁多的大女儿和在家工作数年的保姆,表现的是唯有从上帝那里流出的活水江河,使人自由喜乐,还有《故事》(2006),背景中的名画是弗朗西斯科(1416-1492)的《基督复活》,女子手中拿的是圣经,向孩子讲述的永恒故事就是祂的故事——历史History。
  春林老师还提到2008年的一些作品:《雏菊》(180*90cm)地毯好比基座,桌子和花瓶、菊花形成哥特式的崇高感,主人公在细致观察,传达上帝的创造奇妙。《晨星》和《佳音》都表现了生命的真义,反映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成为我们的拯救、欢喜和盼望,前者画中的果子形成了“十字架”,后者孩子指着自己的耳朵,预表着福音是真正的佳音。还有《天路》系列作品,主人公立于大地之上,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面对》系列和《静静的时光》两个系列则是表达不同人的生命状态,通过较长期的绘画过程建立关系,分享福音。2012年以后的作品开始,春林老师的作品色调更加厚重沉稳,背景更加虚空,形式也更加古典。他说十年来多次去欧、美、俄考察,中世纪作品对他有很大启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和生命的进深,自然都有所调整。20年的信仰经历让他有了更宏观的角度和事业看待艺术和生命,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过于沉重,要言之有物,通过生活中点滴的感动甚至几个物件,传递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
简单的着装,质朴的表情,余平就以这么“素”的形象出现任自己的摄影展上。面对人头攒动的现场,他似乎有许紧张,不断有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上前与他交谈,他礼貌地回应着;而遇上空闲时期,他则一个人走到边上喝水休息。与-般的主角在自己的主场不停刷存在感的状态不同,他似乎很享受于这种淹没于人群的感觉。“朴实无华”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而原本以为会遭遇瓶颈的采访,却因他的爽直健谈而变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将镜头下的
期刊
说到“私人宝库”,大多数人脑海中会闪现这样一幅画面:戒备森严的密闭空间里,墙上是一格格上锁的抽屉,一个衣着考究的富翁和这座宝库的保管人一起插进钥匙,打开抽屉。富翁摩挲着盒子里的珍宝,距离把它放进这里,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多少物是人非,局势变迁,而珍宝在宝库里完好无缺。  电影或者小说里都曾出现过这样的画面,那现实生活中的“私人宝库”是不是这样呢?  “保险箱”自古就有,用于富人藏匿钱财  早期并没
期刊
罗伯特·雷曼  永远的白色  TIPS 极简导出的安静并非空无一物  节制但充满存在感的极简主义艺术,需要一种十分安静的环境,才能充分释放它们的能量。如果你不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也许是你的心不够安静,而让你的心不够安静的原因,也许是你的居住环境太过嘈杂。合适极简主义艺术的空间,最好除了生活必需,基本没有任何一点多余的繁缛装饰,呈现出一种“清心寡欲”的状态,就好比进行了身体和心灵的净化。在这样一种“
期刊
2015秋拍开始前,笔者曾与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一起谈到夏天的中国股灾对艺术市场的影响:许多人都会说股市繁荣会吸走在艺术市场上淘金的热钱,股灾至少会让这些热钱的一部分回归艺术市场。但程寿康却表示,他宁可要一个健康能赚钱的股市,因为买家对艺术市场的信心,不仅仰赖艺术市场的前景,也仰赖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前景。  收藏展精彩纷呈  首先是拍卖公司同行之间的竞争更激烈,拍卖公司都是人才荟萃,他们之间的竞争
期刊
用镜头定格“上海中心”的每个瞬间  有一张2013年8月3日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结构封顶的纪念明信片,曾公开在中国邮政局发售——这张照片,就出自黄伟国之手。而黄伟国跟上海中心的这段美妙缘分,始自七年前的一个炎炎夏日。  2007年,黄伟国曾服务于上海城投置业管理公司,在位于浦东的国家开发银行大厦上班。当时小陆家嘴项目(即上海中心项目)筹备处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国开发大厦3楼,也是城投置业管理公司服务的大客
期刊
巴西为国际当代艺术界贡献了众多知名艺术家,其中我所熟知的艺术家AdrianaVarejao当属巴西艺术界的领军者。  Adriana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在超过25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发展出了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主题。她的作品被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在内的重要艺术机构纳为馆藏,也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展出。巴西Inhotim当代艺术中心(The Centro de ArteContempor
期刊
说到“蒂芙尼”,很多人都会想起著名的珠宝品牌Tiffany&Co.和那别致的蓝色盒子包装。但是这里的蒂芙尼工坊TiffanyStudios,制作的则是美国顶尖的玻璃艺术品。两个“蒂芙尼”的创始人正好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先是老爸查尔斯-康夫特-蒂芙尼(Charles Comfort Tiffany)在纽约做珠宝生意大获成功,树立了美国本土的奢华珠宝品牌后来大儿子路易斯·康夫特·蒂芙尼(LouisCo
期刊
飞来的创意,演绎即兴的故事  沈飞  一场完整的话剧需要由什么元素构成?剧本,导演,演员,道具……这些似乎都缺一不可。但如果今天告诉你,这些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两个人站在一起,就能演一出剧了。你会不会觉得有些天方夜谭?将颠覆传统的话剧形式引进国内  即兴戏剧是一种没有剧本的表演,演员在舞台上,通过与观众展开多元化互动,引导观众“创造”命题,从而在简易的舞台上现场加工一段未经“打磨”的小品。从创
期刊
秋风起,又是一年纽约秋拍季,上一季的疯狂还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这一季的市场风云再起,扑朔迷离的买卖行情,再度掀起人们的狂热与兴趣。从几位市场大牌的遇冷到中国收藏家刘益谦以拍卖史上第二高价将一幅美术馆珍藏级别的莫迪里阿尼油画收入囊中,话题与看点不断,纽约秋拍夜场,从来都是这么精彩。  苏富比:亦步亦趋  在前几季拍卖老对手佳士得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候,苏富比选择了坚守传统,然而这一次也终于坐不住了,
期刊
最近去了一趟大西北,看到了那些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和魂牵梦绕的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干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林,心里真是万般感慨和感动。不止一次我抚摸着躺在沙漠里的胡杨树干和几亿年风化成各种形状的沙漠奇石,感动流泪。看到那些大沙漠深处被风吹起,无数涟;奇和各种各样纹路的沙子,心中真是感叹人生之苍茫、自然之神奇。  我越来越体会到石涛的“师自然、师造化和师我心”的师自然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个艺术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