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边检机关作为国家设立在对外开放口岸的重要执法力量,代表国家形象,担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管理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国(边)境的重要职责,其执法行为直接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和建设水平。因此,边检机关更要学习和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的大局,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全面推进法治边检建设。
【关键词】边检;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彰显了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和决心,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开启了崭新的历史起点。边检机关作为国家设立在对外开放口岸的重要执法力量,代表国家形象,担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管理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国(边)境的重要职责,其执法行为直接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和建设水平。因此,边检机关更要学习和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的大局,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全面推进法治边检建设。
法治思维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建设法治边检的基本准则。社会历史发展表明,法治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和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这一全新论述,为新时期边检机关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口岸管理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新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指导性。
一、制约法治边检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法制”的缺失。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法律制度的确立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完备的过程,新出台的《出境入境管理法》,较之前的“两法两细则一条例”,实现了出入境管理制度在法律阶位上的全面升级,是出入境管理领域最为主要的一部法律,其构建了较为科学、完整的出入境管理制度体系,但从法治边检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上来看,法律的执行还需要有相关配套的制度,在执法环节中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性规范。
(二)“文化”的缺失。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治动力和发展方向。如果说“法制”的缺失是“硬件缺失”,那么“法治文化”的缺失则可以称为“软件缺失”,也可称之为法治精神的缺失。边检法治文化是边检机关在执法管理和执法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行业文化,是边检管理与行政的实质特征和核心内容。法治文化的缺失主要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固有文化中自古以来便缺乏法治精神,不论是主张“法治”的法家还是主张“德治”的儒家,其共同所持的“法治工具论”使得法律追求平等、自由等其他价值得不到彰显,并对法律信仰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边检法治文化的缺失主要受到思想认识、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影响,没有把文化建设与检查员自身建设结合起来,没有认识到法治文化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潜移默化作用,没有认识到边檢法治文化建设对边检执法的促进作用,更没有将边检法治文化纳入边检职业文化总体框架统筹谋划推进,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二、自学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法治边检建设
既然法治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那么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边检机关更应当贯彻执行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法治边检建设。
(一)完善法规体系,为法治边检建设奠定基础。一是完善边检执法制度,确保执法有理有据。“法律的牙齿在于强制执行”,一部好的法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制度保证其执行。当前,与《出境入境管理法》配套出台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一个行政法规和《关于规范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通知》等四个规范性文件。由此可见,边检执法制度还需完善。二是规范边检执法行为,握好执法标准尺度。要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建立一套系统严谨的执法标准体系。三是健全边检执法监督,彰显执法公平公正。边检无小事。边检机关位于国门一线,执法工作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和时效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涉外事件。边检机关在健全执法执勤全过程监督机制的同时,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拓宽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外部监督渠道,让执法行为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定法治信仰,为法治边检建设筑牢理念。一是大力加强执法理念教育。边检机关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边检人员不断巩固强化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打牢“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根基。二是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边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边检机关要始终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边检工作的核心驱动力,着力培养边检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人格,并逐步内化为对法治文化的自觉追求,从而自觉使用法治精神执行法律。三是大力营造和谐法治氛围。建设法治边检不单单只是边检人员唱“独角戏”,它需要广大人民群眾的参与和认可。因此,边检机关要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边检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开展边检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执法回访、满意度测评、邀请监督员等方式,提高群众对边检工作的知晓率,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做到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不断筑牢法治边检建设的群众基础。
(三)建强执法队伍,为法治边检建设提供支撑。一是在创新教育形式上下功夫。边检机关要广泛吸收、借鉴各领域、各行业在教育培训上的经验做法,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资源,探索新的学习载体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二是在培养法制人才上下功夫。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实施边检法制工作人才的分类培养,如对基础型人才的培养,要抓基层、打基础,引导其练好基本功,对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则要在完成基础型、专业型、复合型的逐步升级后,提高理论研究造诣和解决边检法制工作疑难杂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2012.07.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关键词】边检;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彰显了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和决心,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开启了崭新的历史起点。边检机关作为国家设立在对外开放口岸的重要执法力量,代表国家形象,担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管理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国(边)境的重要职责,其执法行为直接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和建设水平。因此,边检机关更要学习和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的大局,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全面推进法治边检建设。
法治思维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建设法治边检的基本准则。社会历史发展表明,法治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和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这一全新论述,为新时期边检机关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口岸管理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新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指导性。
一、制约法治边检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法制”的缺失。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法律制度的确立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完备的过程,新出台的《出境入境管理法》,较之前的“两法两细则一条例”,实现了出入境管理制度在法律阶位上的全面升级,是出入境管理领域最为主要的一部法律,其构建了较为科学、完整的出入境管理制度体系,但从法治边检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上来看,法律的执行还需要有相关配套的制度,在执法环节中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性规范。
(二)“文化”的缺失。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治动力和发展方向。如果说“法制”的缺失是“硬件缺失”,那么“法治文化”的缺失则可以称为“软件缺失”,也可称之为法治精神的缺失。边检法治文化是边检机关在执法管理和执法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行业文化,是边检管理与行政的实质特征和核心内容。法治文化的缺失主要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固有文化中自古以来便缺乏法治精神,不论是主张“法治”的法家还是主张“德治”的儒家,其共同所持的“法治工具论”使得法律追求平等、自由等其他价值得不到彰显,并对法律信仰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边检法治文化的缺失主要受到思想认识、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影响,没有把文化建设与检查员自身建设结合起来,没有认识到法治文化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潜移默化作用,没有认识到边檢法治文化建设对边检执法的促进作用,更没有将边检法治文化纳入边检职业文化总体框架统筹谋划推进,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二、自学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法治边检建设
既然法治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那么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边检机关更应当贯彻执行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法治边检建设。
(一)完善法规体系,为法治边检建设奠定基础。一是完善边检执法制度,确保执法有理有据。“法律的牙齿在于强制执行”,一部好的法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制度保证其执行。当前,与《出境入境管理法》配套出台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一个行政法规和《关于规范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通知》等四个规范性文件。由此可见,边检执法制度还需完善。二是规范边检执法行为,握好执法标准尺度。要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建立一套系统严谨的执法标准体系。三是健全边检执法监督,彰显执法公平公正。边检无小事。边检机关位于国门一线,执法工作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和时效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涉外事件。边检机关在健全执法执勤全过程监督机制的同时,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拓宽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外部监督渠道,让执法行为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定法治信仰,为法治边检建设筑牢理念。一是大力加强执法理念教育。边检机关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边检人员不断巩固强化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打牢“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根基。二是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边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边检机关要始终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边检工作的核心驱动力,着力培养边检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人格,并逐步内化为对法治文化的自觉追求,从而自觉使用法治精神执行法律。三是大力营造和谐法治氛围。建设法治边检不单单只是边检人员唱“独角戏”,它需要广大人民群眾的参与和认可。因此,边检机关要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边检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开展边检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执法回访、满意度测评、邀请监督员等方式,提高群众对边检工作的知晓率,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做到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不断筑牢法治边检建设的群众基础。
(三)建强执法队伍,为法治边检建设提供支撑。一是在创新教育形式上下功夫。边检机关要广泛吸收、借鉴各领域、各行业在教育培训上的经验做法,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资源,探索新的学习载体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二是在培养法制人才上下功夫。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实施边检法制工作人才的分类培养,如对基础型人才的培养,要抓基层、打基础,引导其练好基本功,对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则要在完成基础型、专业型、复合型的逐步升级后,提高理论研究造诣和解决边检法制工作疑难杂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2012.07.01 中国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