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主动去发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在探究的教学理念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维持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一、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的形成,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思维和心理障碍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人为造成的。不难看出,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学中要突破难点,教师应主要从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方面去寻找难点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排除,才能达教学效果。
二、教学难点不易突破的主要原因
1.学生相关的认知准备不足
即缺乏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感性经验或必要的知识基础。表现在:
①准备知识不充分
物理学内容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这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继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探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带来困难.
②感性认识欠缺
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往往需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但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就会在学习难点知识时造成困难。
2.学生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①错误的前概念抗拒新知识的获取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所形成的错误前概念会严重地阻碍科学概念的形成,使相应的教材难点内容不易突破。
②认知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或重建
一些难点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及时更新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但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常有一种维持原有认知结构的倾向,不恰当地把新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的原有框架之中。这样,就无法理解新知识的普遍意义。致使教学中难点不易突破。
3.不能适应思维的抽象程度或复杂程度的要求
①一些难点物理知识难以用直观的语言进行描述或难以用直观的现象加以说明,对于许多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而尚未完成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就形成了难点,教学中也不易突破。
②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引起混淆
有些物理概念,其内涵或外延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被表面上的某些相似或联系迷惑,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错误,影响到后继知识的学习,也是造成难点不易突破的原因之一.
4.从学习能力方面看,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验思想和研究方法
实施科学探究离不开具体化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到的有:等效、模型,比较、分类、类比、控制变量,转换法等。研究物理的逻辑思想方法及实验思想,在教材中没出现明确的名称,教师应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予以提炼总结归纳,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运用。教学中若忽略了这一点,学生既缺乏知识经验,又缺失学习方法,其主动探究将成一句空话,难点的教学当然就不易突破。
5.从非智力因素方面看,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中应突出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入手,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形象化的化难为易,以实验促探究,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1.以实际经验为切入点,注意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突破难点
物理学中很多概念都很抽象,而且枯燥无味,对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不易在头脑中建立物理模型,也不易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应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慢慢引导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通过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突破难点
如《电功率》的教学
突破难点:实验探究,解决疑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1)提出疑点
(2)实验探究
(3)组织讨论
(4)得出结论:
在以上难点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手段,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去发现、归纳、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①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的思路和语言叙述对于学生确切地、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如果教师思路不清,叙述繁琐,将很难使学生具有明快的思维,就会使教学的难点不易突破,也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的叙述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务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的;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使学生知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的过程等等。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有深刻影响,从而使学生具备突破难点的学习能力,
②课堂探究中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
4.“多媒体”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物理过程过于抽象,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确实难以理解,如各种力、声音、能量、电流、磁感线、分子运动、电子转移等。如何化抽象为形象,变不可见为可见,降低学习难度,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教学中用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及至最终变为对科学的热爱精神,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一、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的形成,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思维和心理障碍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人为造成的。不难看出,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学中要突破难点,教师应主要从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方面去寻找难点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排除,才能达教学效果。
二、教学难点不易突破的主要原因
1.学生相关的认知准备不足
即缺乏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感性经验或必要的知识基础。表现在:
①准备知识不充分
物理学内容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这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继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探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带来困难.
②感性认识欠缺
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往往需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但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就会在学习难点知识时造成困难。
2.学生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①错误的前概念抗拒新知识的获取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所形成的错误前概念会严重地阻碍科学概念的形成,使相应的教材难点内容不易突破。
②认知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或重建
一些难点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及时更新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但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常有一种维持原有认知结构的倾向,不恰当地把新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的原有框架之中。这样,就无法理解新知识的普遍意义。致使教学中难点不易突破。
3.不能适应思维的抽象程度或复杂程度的要求
①一些难点物理知识难以用直观的语言进行描述或难以用直观的现象加以说明,对于许多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而尚未完成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就形成了难点,教学中也不易突破。
②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引起混淆
有些物理概念,其内涵或外延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被表面上的某些相似或联系迷惑,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错误,影响到后继知识的学习,也是造成难点不易突破的原因之一.
4.从学习能力方面看,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验思想和研究方法
实施科学探究离不开具体化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到的有:等效、模型,比较、分类、类比、控制变量,转换法等。研究物理的逻辑思想方法及实验思想,在教材中没出现明确的名称,教师应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予以提炼总结归纳,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运用。教学中若忽略了这一点,学生既缺乏知识经验,又缺失学习方法,其主动探究将成一句空话,难点的教学当然就不易突破。
5.从非智力因素方面看,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中应突出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入手,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形象化的化难为易,以实验促探究,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1.以实际经验为切入点,注意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突破难点
物理学中很多概念都很抽象,而且枯燥无味,对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不易在头脑中建立物理模型,也不易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应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慢慢引导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通过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突破难点
如《电功率》的教学
突破难点:实验探究,解决疑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1)提出疑点
(2)实验探究
(3)组织讨论
(4)得出结论:
在以上难点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手段,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去发现、归纳、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①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的思路和语言叙述对于学生确切地、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如果教师思路不清,叙述繁琐,将很难使学生具有明快的思维,就会使教学的难点不易突破,也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的叙述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务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的;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使学生知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的过程等等。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有深刻影响,从而使学生具备突破难点的学习能力,
②课堂探究中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
4.“多媒体”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物理过程过于抽象,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确实难以理解,如各种力、声音、能量、电流、磁感线、分子运动、电子转移等。如何化抽象为形象,变不可见为可见,降低学习难度,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教学中用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及至最终变为对科学的热爱精神,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