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乡村,我们常会发现一些人家的大门口上刻有“南阳世家”、“汾阳世家”、“弘农世家”等门匾,或在厅堂上悬挂“四知堂”、“汾阳堂”等匾额。这些门匾和堂匾能告诉我们这户人家究竟是姓什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郡望”和“堂号”。
“郡望”和“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
我国地广人众,姓氏达数千之多。族群经常分支、迁徙。为了记住祖宗的发祥地,不忘生身的由来,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记号。秦汉时期以郡为行政建制,各姓都以始祖所住之郡为“郡号”。以后生传繁衍,迁到其他郡去,成为该地的巨室大族,称为“望出”的郡。“望出”的郡与祖宗发祥地合称“郡望”。姓氏之下各个支派,还以各自祖先的道德声望、功名才学自己创立“堂号”、“分堂号”。堂号不全属郡号,但现在有的郡望、堂号不大好区分了。
溯本追源、寻根访祖。有些堂号还蕴含着有趣的故事,现采撷几则以飨同好:
唐代宰相裴度,因为宦官当权,自己受排挤,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桥创建别墅,起造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阴如盖,命名为“绿野堂”。后来裴氏有一支就以“绿野堂”为堂号。
北宋神宗时,南安人柯述(或说是晋江人)曾奉命赴漳州赈济饥荒,有两只喜鹊栖于厅堂。传说当柯述离漳时,百姓手攀车子,不忍柯述离开,双鹊飞翔数十里,喧噪彷徨不忍去。泉州柯氏便以“瑞鹊”为堂号。
范氏的“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到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到家中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范氏后代子孙以此为典,用“麦舟堂”作为其堂号。
“郡望”和“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
我国地广人众,姓氏达数千之多。族群经常分支、迁徙。为了记住祖宗的发祥地,不忘生身的由来,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记号。秦汉时期以郡为行政建制,各姓都以始祖所住之郡为“郡号”。以后生传繁衍,迁到其他郡去,成为该地的巨室大族,称为“望出”的郡。“望出”的郡与祖宗发祥地合称“郡望”。姓氏之下各个支派,还以各自祖先的道德声望、功名才学自己创立“堂号”、“分堂号”。堂号不全属郡号,但现在有的郡望、堂号不大好区分了。
溯本追源、寻根访祖。有些堂号还蕴含着有趣的故事,现采撷几则以飨同好:
唐代宰相裴度,因为宦官当权,自己受排挤,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桥创建别墅,起造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阴如盖,命名为“绿野堂”。后来裴氏有一支就以“绿野堂”为堂号。
北宋神宗时,南安人柯述(或说是晋江人)曾奉命赴漳州赈济饥荒,有两只喜鹊栖于厅堂。传说当柯述离漳时,百姓手攀车子,不忍柯述离开,双鹊飞翔数十里,喧噪彷徨不忍去。泉州柯氏便以“瑞鹊”为堂号。
范氏的“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到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到家中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范氏后代子孙以此为典,用“麦舟堂”作为其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