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图画书阅读对儿童的发展有多方面益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图画书的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儿童早期接触电子阅读媒介越来越普遍。国内外很多研究关注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然而研究的结果却复杂且不一致,缺少综合量化的分析。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影响的24项研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图画书阅读,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具有较小的优势,平均效应值g+=0.204(p=0.032)。通过调节分析发现,只具备多媒体功能的电子故事书对儿童的故事理解具有正向作用,且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成人伴读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电子阅读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学段和不同文化背景儿童的故事理解影响较为一致。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成人在儿童电子阅读中的作用,以及电子故事书的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具体影响。此外,可以进一步探究电子阅读对儿童词汇学习、语音意识、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关注电子阅读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作用。
[关键词] 电子阅读; 故事理解; 元分析; 儿童早期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对于0~8岁儿童来说,图画书是更为适宜的阅读材料。研究发现,图画书阅读不仅有助于儿童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1],而且能够支持注意力、记忆、叙事能力的發展,促进一般性学习[2]。儿童早期接触书籍的益处能够持续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21世纪以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广泛使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年幼儿童接触电视、电脑、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 2012—2013年,城市儿童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0个城市 4~6 岁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比例达 52. 6%[3]。伴随着3C市场的发展,电子故事书被很多家庭和学校使用。美国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于2013年的调查发现,27%的2~4岁儿童和39%的5~8岁儿童会通过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阅读电子书。
目前,阅读方式已趋向选择多元化,儿童除了传统的故事阅读(阅读纸质故事书或听音频故事),还可以通过电视、电子书阅读器、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媒介阅读电子书。大部分的电子故事书都具有多媒体功能,如背景音乐、声音、动画等元素,一些电子书具有交互性功能,如电子词典、游戏、提问等,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点击或触摸屏幕上的某个点来激活,通常被视为热点。正是这样的多媒体或交互性功能使电子阅读有别于传统的故事阅读,直接或间接对儿童的故事理解、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产生影响。电子故事书创造了多通道和强交互的学习环境,儿童通过图文声像进行组织加工[4],学习的路径和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故事阅读。
那么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有何弊益,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国内外关于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因研究工具、测试程序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从元分析的视角探究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量化分析,以期从综合概括的角度研究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理论视角
当前已有较为公认的理论解释多元媒介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根据迈耶的媒介学习理论,当信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同时呈现时,深度学习会发生[5]。如果非言语信息,如动画插图、声音和音乐与故事文本是一致的,这样的多媒体特征可以促进故事理解和新词汇学习[6]。具体来讲,多元媒介学习理论中的时近原则(当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在呈现时间上彼此接近时)预示着深度学习。假设两种信息在时间上高度一致,儿童就不需要为了整合口语叙事和插图信息而将其保持到工作记忆中,因而减少了儿童在听故事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如果多媒体故事书中的声音效果和背景音乐与叙事内容相吻合,能够烘托其中的情感和情绪,那么它就能促进故事的理解和叙事内容中抽象词语的学习。
根据双重编码理论[7],人类思维加工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是在两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通道。当非言语的多媒体元素与口头叙述同时被加工时,非言语的多媒体元素可能促进言语信息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同时,加工两种刺激不会导致认知负荷超载,相反,会促进学习。因为在图画故事书中,插图和叙事是相辅相成的,非言语信息可能会支持儿童对言语信息的理解,反过来,言语信息可能会支持儿童对插图和其他非言语信息的解释[8]。基于上述两种理论,可以看到电子阅读具有促进儿童故事理解的潜在优势,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涉及电子故事书功能设计(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实现方式及与故事内容的相关性)、儿童具体特点(对电子阅读媒介的熟悉程度、语言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
(二)实证研究
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关于电子故事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故事书,电子故事书更有利于儿童对故事的理解[9-12],而有些研究者发现,电子故事书与纸质故事书的故事理解效果相当[13-14],然而,也有实验发现,电子故事书阅读会降低儿童对故事的理解水平[15-16]。因此,当前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缺少综合量化的分析,虽然塔卡奇(Takacs)等人进行了电子故事书对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影响的元分析,但研究中并没有包括中国的研究,缺少东方的文化背景。从研究被试来看,塔卡奇等人将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也纳入其中,但并未单独报告电子阅读对语言发展正常和语言发展延迟儿童的影响。从时间角度来看,塔卡奇等人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的研究结果。而多元媒介电子故事书在21世纪以后出现剧烈增长,出现了更多新形式的电子阅读媒介,不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动画故事(电视),因此,对2000年至今且不同文化背景的相关研究进行元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研究电子阅读对语言发展迟缓儿童的故事理解影响十分重要,但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非常少,因此,本研究关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语言发展正常儿童。 通过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相较于传统的故事阅读在儿童故事理解方面具有较小的优势,g+=0.204,SE=0.095,CI=[0.017,0.390],p=0.032。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效应值是异质的,因此,从电子故事书的功能特征、成人伴读情况、被试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段、文化背景等四个方面进行调节分析。
1. 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单独具备多媒体功能的电子故事书对儿童的故事理解具有正向作用,且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具有多媒体功能和交互功能的电子阅读对故事理解有正向影响,但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而单独具有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对故事理解有消极影响,但与传统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由于只具备交互性功能电子书的样本数量没有达到4个,不适宜做调节分析,故排除。通过调节分析发现,电子故事书的功能特征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没有调节作用(Qbetween(1)=0.790,p=0.372),即两种特征的电子故事书(单独多媒体功能、多媒体和交互功能综合)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2. 成人伴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37个样本中,28个样本没有成人伴读,9个样本有成人伴读,其中3个样本电子阅读组和传统阅读组均有成人伴读,6个样本只有传统阅读组有成人伴读。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故事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子阅读组和传统阅读均有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分数高于传统阅读组,但与传统阅读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仅传统阅读组有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分数低于传统阅读组,但与传统阅读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无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起正向作用,且与传统阅读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通过调节分析发现,成人伴读对电子故事书和传统故事书的故事理解具有显著调节作用,(Qbetween(1)=4.252,p=0.039)。
3. 儿童社会经济地位及年龄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被试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段均属于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无论对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还是非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电子阅读对故事理解均起正向作用,且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的效应值大于非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但与传统故事阅读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数据分析结果详见表4。通过调节分析发现,被试社会经济地位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调节作用(Qbetween(1)=0.468,p=0.494),说明电子阅读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影响整体一致。
通过對两个学段儿童的调节分析,发现儿童学段不能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产生调节作用(Qbetween(1)=0.550,p=0.458),即电子阅读对两个学段儿童的故事理解效果较为一致。
4.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37个样本中,9个样本来源于中国文化背景,28个样本来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电子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有正向作用,但与传统阅读故事理解效果未达到显著性差异,g+=0.295,SE=0.299,CI=[-0.292,0.882],p=0.325。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分数显著高于传统阅读组,g+=0.171,SE=0.08,CI=[0.014,0.327],p=0.033。通过调节分析发现,文化背景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调节作用(Qbetween(1)=0.16,p=0.689),即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作用是一致的。
五、讨论与总结
研究对电子故事书阅读对儿童早期故事理解的影响进行元分析,选取了24项研究,样本总量为1325人。一级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比传统的故事阅读更有利于儿童的故事理解。异质性检验发现,不同研究之间的效应值是异质的,故而从电子故事书的特征、成人伴读、被试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段、文化背景四个方面进行了调节分析。
(一)电子故事书的功能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
通过元分析发现,只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故事书更有利于儿童的故事理解,与传统阅读组差异显著,而同时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只具有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当电子故事书同时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时,多媒体功能的正向影响被削弱。根据媒介学习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进行解释,同时加工两种刺激没有导致认知负荷,有可能会促进学习。
电子故事书中多媒体功能的发挥可能要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多媒体故事书的声音效果、背景音乐和动画与故事叙事内容较为一致,与文本内容相呼应,能解释故事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那么它就能促进故事的理解。
对于同时具备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而言,交互性功能可能削弱了多媒体功能对故事理解的正向影响。电子书的交互性功能经常不是在口头叙述之后出现,而是出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13]。这样的交互功能可能会影响故事的流畅性或将儿童的注意力从听故事转向其他。从个体信息加工的视角来看,从听故事转换到听故事过程中的游戏(热点、交互性功能),需要儿童持续地在听故事和游戏之间转换,由于认知负荷过重会对儿童的故事理解和学习产生严重后果[38]。然而与故事内容相关或具有识字功能的交互性元素可能会提高故事倾听的效果[28,39],因此,电子故事书中交互性元素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探究交互性功能与故事内容的相关性、交互性功能出现时机、频率等对故事理解的影响。
(二)成人伴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
元分析发现,成人伴读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没有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阅读。有成人支持的情况下,两种阅读媒介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电子阅读媒介在故事理解层面能够担当成人伴读的角色。相较于单独的电子阅读,有成人伴读的传统阅读在儿童故事理解方面没有显示出优势,但分享阅读有其他方面的益处。儿童的阅读动机和态度可能会在成人支持下的故事书阅读中被更好地激发和促进[40-41]。亲子关系和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也可能从成人与儿童的故事分享和讨论中受益[42-44]。 在成人与儿童共同阅读电子故事书时,儿童与成人的参与度都高于传统纸质阅读。成人能够更好地作为儿童的鹰架,帮助儿童学会利用电子媒介这一新的文化工具,将儿童对非相关的交互性功能的注意转移到对故事内容线索的关注[45]。此外,因为交互性功能的存在,成人与儿童互动的深度和广度都更进一步。在两种阅读媒介均存在成人伴读的情况下,成人与儿童互动的策略和质量比閱读媒介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加需要关注成人伴读在电子阅读中的多种角色和影响。
(三)电子阅读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影响
电子阅读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故事理解均起到正向作用,且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的效应值大于非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但与传统故事阅读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和刺激相对匮乏一些,因此,从中获益更多一些。从元分析结果来看,电子故事书具有成为有效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但电子故事书自身功能设计、使用方法及故事文本内容质量是后续研究要关注的。
(四)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子阅读故事理解效果的影响
通过调节分析发现,文化背景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调节作用。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技术的工具性价值,在工具性价值方面技术具有普适性。技术在故事书阅读中是一个载体,一种媒介,就像传统阅读媒介一样,设计者和使用者都会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去选择适宜的故事内容,因此,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电子阅读对故事理解的影响是一致的。
六、结 语
通过对24篇有关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影响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具有较小的优势;成人伴读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电子阅读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学段和不同文化背景儿童的影响较为一致。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具有较小的优势,那么如何让电子故事书在故事理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继续探究成人在电子阅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对电子故事书的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做更为精细化的探究,探究电子故事书的声音、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和游戏、热点、电子字典等交互性元素对故事理解的具体影响。在被试群体层面,国内需要更多关注电子阅读对言语发展迟缓等特殊儿童的影响。此外,在电子故事书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的“质”与“量”,尤其在交互性功能设计方面,提供与故事内容更为一致的交互性设计,给使用者提供功能选择的自由空间。近年来,游戏化学习在儿童阅读中的应用和探索得到关注,交互式游戏化电子书就是游戏化阅读的一种模式,其对儿童阅读及信息技术应用素养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46]。
电子故事书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所使用,关于电子故事书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故事理解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更多的研究单独或同时探究了电子阅读对儿童词汇学习、阅读兴趣与动机、阅读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更为综合的视角去考虑电子阅读给儿童带来的影响。由于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在做元分析的过程中只关注了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其他方面暂未考虑。但是,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国内需要在此方面进行更多细致性的研究,以期更全面真实地了解电子故事书对儿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MOL S E, BUS A G. To read or not to read: a meta-analysis of print exposure from infancy to early adulthood[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1, 137(2): 267.
[2] GREENHOOT A F, BEYER A M, CURTIS J. More than pretty pictures? How illustrations affect parent-child story reading and children's story recall[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4, 5(2): 1-10.
[3] 何辉, 魏庄, 刘春阳,等. 北京市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情况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351-353.
[4] 李维, 王娟. 阅读媒介对5~6岁儿童故事生成的影响——基于数字化阅读和绘本阅读的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6):95-102.
[5] MAYER R E. The promise of multimedia learning: using the same instructional design methods across different media[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3, 13(2): 125-139.
[6] MAYER R E.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essential processing in multimedia learning: segmenting, pretraining, and modality principles[M]// MAYER R, MAYER R E. (Eds.).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69-182.
[7] PAIVIO A. Mind and its evolution: a dual coding theoretical approach[J]. Psychological record, 2009,59(2):295-300. [8] SIPE L R. How picture books work: a semiotically framed theory of text-picture relationships[J].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1998, 29(2): 97-108.
[9] SHAMIR A, KORAT O. Developing an educational e-book for foster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J].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007, 24(1-2): 125-143.
[10] SMEETS D J H, BUS A G. Interactive electronic storybooks for kindergartners to promote vocabulary growth[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12, 112(1): 36-55.
[11] TAKACS Z K, SWART E K, BUS A G. Benefits and pitfalls of multimedia and interactive features in technology-enhanced storybooks: a meta-analy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5, 85(4): 698-739.
[12] VERHALLEN M J A J, BUS A G, DE JONG M T. The promise of multimedia stories for kindergarten children at risk[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6, 98(2): 410.
[13] DE JONG M T, BUS A G. How well suited are electronic books to supporting literacy?[J].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 2003, 3(2): 147-164.
[14] 韓映虹, 张文洁. 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对 5~6岁大班幼儿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J]. 幼儿教育, 2013(10): 46-50.
[15] DE JONG M T, BUS A G. Quality of book-reading matters for emergent readers: an experiment with the same book in a regular or electronic forma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94(1): 145.
[16] PARISH-MORRIS J, MAHAJAN N, HIRSH-PASEK K, et al. Once upon a time: parent-child dialogue and storybook reading in the electronic era[J].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2013, 7(3): 200-211.
[17] CAPLOVITZ A G.The effects of using an electronic talking book on the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of preschool children[D]. Austi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2005.
[18] CRITELLI K. The effect of multimedia e-books on the acquisition of early literacy skills [D]. New Jersey:The 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2011.
[19] DE JONG M T, BUS A G. The efficacy of electronic books in foster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s emergent story understanding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04, 39(4): 378-393.
[20] DOTY D E, POPPLEWELL S R, BYERS G O. Interactive CD-ROM storybooks and young read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001, 33(4): 374-384.
[21] GAZELLA J, STOCKMAN I J. 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under different modality and task condi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2003, 12(1):61-72.
[22] HOMER B D, KINZER C K, PLASS J L, et al. Moved to learn: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ity in a Kinect-based literacy game for beginning reader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4, 74: 37-49. [23] KORAT O, SHAMIR A. Electronic books versus adult readers: effects on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 as a function of social class [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07, 23(3): 248-259.
[24] RICCI C M, BEAL C R.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e media on children's story memory[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94(1): 138.
[25] RICHTER A, COURAGE M L. Comparing electronic and paper storybooks for preschoolers: attention, engagement, and recall[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7, 48: 92-102.
[26] ROBB M B. New ways of reading: the impact of an interactive book on young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 and parent-child dialogic reading behaviors[D]. Riversid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0.
[27] SEGERS E, TAKKE L, VERHOEVEN L. Teacher-mediated versus computer-mediated storybook reading to children in native and multicultural kindergarten classrooms[J].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2004, 15(2): 215-226.
[28] SMEETS D J H, BUS A G. The interactive animated e-book as a word learning device for kindergartners[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14, 36(4): 899-920.
[29] VERHALLEN M, BUS A G. Video storybook reading as a remedy for vocabulary deficits: outcomes and processes[J].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line, 2009, 1(1): 172-196.
[30] VERHALLEN M, BUS A G. Video storybooks:a worthwhile investment for all young L2 learners[D]. The Netherlands:Leiden University, 2009.
[31] 陈慧卿. 国小二年级学童对电子童书与纸本童书之阅读能力研究[D].台中:朝阳科技大学,2003.
[32] 郭芳彣.幼儿阅读纸本图书与电子童书对故事理解之效果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17.
[33] 姜洪伟,钱震敏,王娴婷.基于IPAD和纸书的幼儿阅读能力比较研究[J].中国出版, 2016(13):55-59.
[34] 刘佩杏.不同材料介质绘本的使用对中班儿童故事理解的测查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5] 毛颖梅,卢雪纯.不同阅读介质对幼儿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1):107-111.
[36] 牛玉柏,时冉冉,岳园,等.电子故事书对 5~6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5, 21(3):226-233.
[37] 苏惠玲.电子绘本对词汇学习与阅读理解影响之研究——以国小一年级学童为例[D].嘉义:南华大学,2012.
[38] BUS A G, TAKACS Z K, KEGEL C A T. Affordances and limitations of electronic storybooks for young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J]. Developmental review, 2015, 35: 79-97.
[39] SHAMIR A, KORAT O, FELLAH R. Promoting vocabulary,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concept about print among children at risk for learning disability: can e-books help?[J]. Reading and writing, 2012, 25(1): 45-69.
[40] SONNENSCHEIN S, MUNSTERMAN K. The influence of home-based reading interactions on 5-year-olds'reading motivations and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2, 17(3): 318-337.
[41] BAKER L. The role of parents in motivating struggling readers[J].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2003, 19(1): 87-106.
[42] BUS A G. Joint caregiver-child storybook reading: a route to literacy development[J]. 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 research, 2001(1): 179-191.
[43] LAIBLE D. Mother-child discourse in two contexts: links with child temperament,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4, 40(6): 979.
[44] ARAM D, AVIRAM S. Mothers' storybook reading and kindergartners' socioemotional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J]. Reading psychology, 2009, 30(2): 175-194.
[45] LAURICELLA A R, BARR R, CALVERT S L.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during traditional and computer storybook reading for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im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storybook de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computer iInteraction, 2014, 2(1): 17-25.
[46] 李秀晗,曲茜美.游戲化学习在儿童数字化阅读中的设计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2):116-122.
[关键词] 电子阅读; 故事理解; 元分析; 儿童早期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对于0~8岁儿童来说,图画书是更为适宜的阅读材料。研究发现,图画书阅读不仅有助于儿童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1],而且能够支持注意力、记忆、叙事能力的發展,促进一般性学习[2]。儿童早期接触书籍的益处能够持续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21世纪以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广泛使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年幼儿童接触电视、电脑、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 2012—2013年,城市儿童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0个城市 4~6 岁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比例达 52. 6%[3]。伴随着3C市场的发展,电子故事书被很多家庭和学校使用。美国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于2013年的调查发现,27%的2~4岁儿童和39%的5~8岁儿童会通过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阅读电子书。
目前,阅读方式已趋向选择多元化,儿童除了传统的故事阅读(阅读纸质故事书或听音频故事),还可以通过电视、电子书阅读器、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媒介阅读电子书。大部分的电子故事书都具有多媒体功能,如背景音乐、声音、动画等元素,一些电子书具有交互性功能,如电子词典、游戏、提问等,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点击或触摸屏幕上的某个点来激活,通常被视为热点。正是这样的多媒体或交互性功能使电子阅读有别于传统的故事阅读,直接或间接对儿童的故事理解、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产生影响。电子故事书创造了多通道和强交互的学习环境,儿童通过图文声像进行组织加工[4],学习的路径和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故事阅读。
那么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有何弊益,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国内外关于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因研究工具、测试程序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从元分析的视角探究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量化分析,以期从综合概括的角度研究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理论视角
当前已有较为公认的理论解释多元媒介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根据迈耶的媒介学习理论,当信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同时呈现时,深度学习会发生[5]。如果非言语信息,如动画插图、声音和音乐与故事文本是一致的,这样的多媒体特征可以促进故事理解和新词汇学习[6]。具体来讲,多元媒介学习理论中的时近原则(当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在呈现时间上彼此接近时)预示着深度学习。假设两种信息在时间上高度一致,儿童就不需要为了整合口语叙事和插图信息而将其保持到工作记忆中,因而减少了儿童在听故事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如果多媒体故事书中的声音效果和背景音乐与叙事内容相吻合,能够烘托其中的情感和情绪,那么它就能促进故事的理解和叙事内容中抽象词语的学习。
根据双重编码理论[7],人类思维加工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是在两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通道。当非言语的多媒体元素与口头叙述同时被加工时,非言语的多媒体元素可能促进言语信息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同时,加工两种刺激不会导致认知负荷超载,相反,会促进学习。因为在图画故事书中,插图和叙事是相辅相成的,非言语信息可能会支持儿童对言语信息的理解,反过来,言语信息可能会支持儿童对插图和其他非言语信息的解释[8]。基于上述两种理论,可以看到电子阅读具有促进儿童故事理解的潜在优势,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涉及电子故事书功能设计(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实现方式及与故事内容的相关性)、儿童具体特点(对电子阅读媒介的熟悉程度、语言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
(二)实证研究
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关于电子故事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故事书,电子故事书更有利于儿童对故事的理解[9-12],而有些研究者发现,电子故事书与纸质故事书的故事理解效果相当[13-14],然而,也有实验发现,电子故事书阅读会降低儿童对故事的理解水平[15-16]。因此,当前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缺少综合量化的分析,虽然塔卡奇(Takacs)等人进行了电子故事书对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影响的元分析,但研究中并没有包括中国的研究,缺少东方的文化背景。从研究被试来看,塔卡奇等人将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也纳入其中,但并未单独报告电子阅读对语言发展正常和语言发展延迟儿童的影响。从时间角度来看,塔卡奇等人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的研究结果。而多元媒介电子故事书在21世纪以后出现剧烈增长,出现了更多新形式的电子阅读媒介,不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动画故事(电视),因此,对2000年至今且不同文化背景的相关研究进行元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研究电子阅读对语言发展迟缓儿童的故事理解影响十分重要,但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非常少,因此,本研究关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语言发展正常儿童。 通过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相较于传统的故事阅读在儿童故事理解方面具有较小的优势,g+=0.204,SE=0.095,CI=[0.017,0.390],p=0.032。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效应值是异质的,因此,从电子故事书的功能特征、成人伴读情况、被试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段、文化背景等四个方面进行调节分析。
1. 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单独具备多媒体功能的电子故事书对儿童的故事理解具有正向作用,且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具有多媒体功能和交互功能的电子阅读对故事理解有正向影响,但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而单独具有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对故事理解有消极影响,但与传统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由于只具备交互性功能电子书的样本数量没有达到4个,不适宜做调节分析,故排除。通过调节分析发现,电子故事书的功能特征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没有调节作用(Qbetween(1)=0.790,p=0.372),即两种特征的电子故事书(单独多媒体功能、多媒体和交互功能综合)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2. 成人伴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37个样本中,28个样本没有成人伴读,9个样本有成人伴读,其中3个样本电子阅读组和传统阅读组均有成人伴读,6个样本只有传统阅读组有成人伴读。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故事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子阅读组和传统阅读均有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分数高于传统阅读组,但与传统阅读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仅传统阅读组有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分数低于传统阅读组,但与传统阅读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无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起正向作用,且与传统阅读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通过调节分析发现,成人伴读对电子故事书和传统故事书的故事理解具有显著调节作用,(Qbetween(1)=4.252,p=0.039)。
3. 儿童社会经济地位及年龄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被试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段均属于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无论对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还是非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电子阅读对故事理解均起正向作用,且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的效应值大于非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但与传统故事阅读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数据分析结果详见表4。通过调节分析发现,被试社会经济地位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调节作用(Qbetween(1)=0.468,p=0.494),说明电子阅读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影响整体一致。
通过對两个学段儿童的调节分析,发现儿童学段不能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产生调节作用(Qbetween(1)=0.550,p=0.458),即电子阅读对两个学段儿童的故事理解效果较为一致。
4.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儿童故事理解的调节分析
37个样本中,9个样本来源于中国文化背景,28个样本来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电子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有正向作用,但与传统阅读故事理解效果未达到显著性差异,g+=0.295,SE=0.299,CI=[-0.292,0.882],p=0.325。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分数显著高于传统阅读组,g+=0.171,SE=0.08,CI=[0.014,0.327],p=0.033。通过调节分析发现,文化背景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调节作用(Qbetween(1)=0.16,p=0.689),即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作用是一致的。
五、讨论与总结
研究对电子故事书阅读对儿童早期故事理解的影响进行元分析,选取了24项研究,样本总量为1325人。一级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比传统的故事阅读更有利于儿童的故事理解。异质性检验发现,不同研究之间的效应值是异质的,故而从电子故事书的特征、成人伴读、被试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段、文化背景四个方面进行了调节分析。
(一)电子故事书的功能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
通过元分析发现,只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故事书更有利于儿童的故事理解,与传统阅读组差异显著,而同时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只具有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与传统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当电子故事书同时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时,多媒体功能的正向影响被削弱。根据媒介学习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进行解释,同时加工两种刺激没有导致认知负荷,有可能会促进学习。
电子故事书中多媒体功能的发挥可能要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多媒体故事书的声音效果、背景音乐和动画与故事叙事内容较为一致,与文本内容相呼应,能解释故事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那么它就能促进故事的理解。
对于同时具备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的电子故事书而言,交互性功能可能削弱了多媒体功能对故事理解的正向影响。电子书的交互性功能经常不是在口头叙述之后出现,而是出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13]。这样的交互功能可能会影响故事的流畅性或将儿童的注意力从听故事转向其他。从个体信息加工的视角来看,从听故事转换到听故事过程中的游戏(热点、交互性功能),需要儿童持续地在听故事和游戏之间转换,由于认知负荷过重会对儿童的故事理解和学习产生严重后果[38]。然而与故事内容相关或具有识字功能的交互性元素可能会提高故事倾听的效果[28,39],因此,电子故事书中交互性元素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探究交互性功能与故事内容的相关性、交互性功能出现时机、频率等对故事理解的影响。
(二)成人伴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
元分析发现,成人伴读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没有成人伴读情况下,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阅读。有成人支持的情况下,两种阅读媒介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电子阅读媒介在故事理解层面能够担当成人伴读的角色。相较于单独的电子阅读,有成人伴读的传统阅读在儿童故事理解方面没有显示出优势,但分享阅读有其他方面的益处。儿童的阅读动机和态度可能会在成人支持下的故事书阅读中被更好地激发和促进[40-41]。亲子关系和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也可能从成人与儿童的故事分享和讨论中受益[42-44]。 在成人与儿童共同阅读电子故事书时,儿童与成人的参与度都高于传统纸质阅读。成人能够更好地作为儿童的鹰架,帮助儿童学会利用电子媒介这一新的文化工具,将儿童对非相关的交互性功能的注意转移到对故事内容线索的关注[45]。此外,因为交互性功能的存在,成人与儿童互动的深度和广度都更进一步。在两种阅读媒介均存在成人伴读的情况下,成人与儿童互动的策略和质量比閱读媒介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加需要关注成人伴读在电子阅读中的多种角色和影响。
(三)电子阅读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影响
电子阅读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故事理解均起到正向作用,且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的效应值大于非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组,但与传统故事阅读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和刺激相对匮乏一些,因此,从中获益更多一些。从元分析结果来看,电子故事书具有成为有效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但电子故事书自身功能设计、使用方法及故事文本内容质量是后续研究要关注的。
(四)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子阅读故事理解效果的影响
通过调节分析发现,文化背景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没有调节作用。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技术的工具性价值,在工具性价值方面技术具有普适性。技术在故事书阅读中是一个载体,一种媒介,就像传统阅读媒介一样,设计者和使用者都会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去选择适宜的故事内容,因此,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电子阅读对故事理解的影响是一致的。
六、结 语
通过对24篇有关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影响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对儿童的故事理解具有较小的优势;成人伴读对电子阅读的故事理解效果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电子阅读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学段和不同文化背景儿童的影响较为一致。元分析发现,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具有较小的优势,那么如何让电子故事书在故事理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继续探究成人在电子阅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对电子故事书的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做更为精细化的探究,探究电子故事书的声音、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和游戏、热点、电子字典等交互性元素对故事理解的具体影响。在被试群体层面,国内需要更多关注电子阅读对言语发展迟缓等特殊儿童的影响。此外,在电子故事书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多媒体和交互性功能的“质”与“量”,尤其在交互性功能设计方面,提供与故事内容更为一致的交互性设计,给使用者提供功能选择的自由空间。近年来,游戏化学习在儿童阅读中的应用和探索得到关注,交互式游戏化电子书就是游戏化阅读的一种模式,其对儿童阅读及信息技术应用素养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46]。
电子故事书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所使用,关于电子故事书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故事理解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更多的研究单独或同时探究了电子阅读对儿童词汇学习、阅读兴趣与动机、阅读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更为综合的视角去考虑电子阅读给儿童带来的影响。由于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在做元分析的过程中只关注了电子阅读对儿童故事理解的影响,其他方面暂未考虑。但是,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国内需要在此方面进行更多细致性的研究,以期更全面真实地了解电子故事书对儿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MOL S E, BUS A G. To read or not to read: a meta-analysis of print exposure from infancy to early adulthood[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1, 137(2): 267.
[2] GREENHOOT A F, BEYER A M, CURTIS J. More than pretty pictures? How illustrations affect parent-child story reading and children's story recall[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4, 5(2): 1-10.
[3] 何辉, 魏庄, 刘春阳,等. 北京市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情况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351-353.
[4] 李维, 王娟. 阅读媒介对5~6岁儿童故事生成的影响——基于数字化阅读和绘本阅读的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6):95-102.
[5] MAYER R E. The promise of multimedia learning: using the same instructional design methods across different media[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3, 13(2): 125-139.
[6] MAYER R E.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essential processing in multimedia learning: segmenting, pretraining, and modality principles[M]// MAYER R, MAYER R E. (Eds.).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69-182.
[7] PAIVIO A. Mind and its evolution: a dual coding theoretical approach[J]. Psychological record, 2009,59(2):295-300. [8] SIPE L R. How picture books work: a semiotically framed theory of text-picture relationships[J].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1998, 29(2): 97-108.
[9] SHAMIR A, KORAT O. Developing an educational e-book for foster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J].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007, 24(1-2): 125-143.
[10] SMEETS D J H, BUS A G. Interactive electronic storybooks for kindergartners to promote vocabulary growth[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12, 112(1): 36-55.
[11] TAKACS Z K, SWART E K, BUS A G. Benefits and pitfalls of multimedia and interactive features in technology-enhanced storybooks: a meta-analy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5, 85(4): 698-739.
[12] VERHALLEN M J A J, BUS A G, DE JONG M T. The promise of multimedia stories for kindergarten children at risk[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6, 98(2): 410.
[13] DE JONG M T, BUS A G. How well suited are electronic books to supporting literacy?[J].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 2003, 3(2): 147-164.
[14] 韓映虹, 张文洁. 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对 5~6岁大班幼儿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J]. 幼儿教育, 2013(10): 46-50.
[15] DE JONG M T, BUS A G. Quality of book-reading matters for emergent readers: an experiment with the same book in a regular or electronic forma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94(1): 145.
[16] PARISH-MORRIS J, MAHAJAN N, HIRSH-PASEK K, et al. Once upon a time: parent-child dialogue and storybook reading in the electronic era[J].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2013, 7(3): 200-211.
[17] CAPLOVITZ A G.The effects of using an electronic talking book on the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of preschool children[D]. Austi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2005.
[18] CRITELLI K. The effect of multimedia e-books on the acquisition of early literacy skills [D]. New Jersey:The 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2011.
[19] DE JONG M T, BUS A G. The efficacy of electronic books in foster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s emergent story understanding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04, 39(4): 378-393.
[20] DOTY D E, POPPLEWELL S R, BYERS G O. Interactive CD-ROM storybooks and young read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001, 33(4): 374-384.
[21] GAZELLA J, STOCKMAN I J. 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under different modality and task condi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2003, 12(1):61-72.
[22] HOMER B D, KINZER C K, PLASS J L, et al. Moved to learn: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ity in a Kinect-based literacy game for beginning reader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4, 74: 37-49. [23] KORAT O, SHAMIR A. Electronic books versus adult readers: effects on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 as a function of social class [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07, 23(3): 248-259.
[24] RICCI C M, BEAL C R.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e media on children's story memory[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2, 94(1): 138.
[25] RICHTER A, COURAGE M L. Comparing electronic and paper storybooks for preschoolers: attention, engagement, and recall[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7, 48: 92-102.
[26] ROBB M B. New ways of reading: the impact of an interactive book on young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 and parent-child dialogic reading behaviors[D]. Riversid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0.
[27] SEGERS E, TAKKE L, VERHOEVEN L. Teacher-mediated versus computer-mediated storybook reading to children in native and multicultural kindergarten classrooms[J].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2004, 15(2): 215-226.
[28] SMEETS D J H, BUS A G. The interactive animated e-book as a word learning device for kindergartners[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14, 36(4): 899-920.
[29] VERHALLEN M, BUS A G. Video storybook reading as a remedy for vocabulary deficits: outcomes and processes[J].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line, 2009, 1(1): 172-196.
[30] VERHALLEN M, BUS A G. Video storybooks:a worthwhile investment for all young L2 learners[D]. The Netherlands:Leiden University, 2009.
[31] 陈慧卿. 国小二年级学童对电子童书与纸本童书之阅读能力研究[D].台中:朝阳科技大学,2003.
[32] 郭芳彣.幼儿阅读纸本图书与电子童书对故事理解之效果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17.
[33] 姜洪伟,钱震敏,王娴婷.基于IPAD和纸书的幼儿阅读能力比较研究[J].中国出版, 2016(13):55-59.
[34] 刘佩杏.不同材料介质绘本的使用对中班儿童故事理解的测查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5] 毛颖梅,卢雪纯.不同阅读介质对幼儿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1):107-111.
[36] 牛玉柏,时冉冉,岳园,等.电子故事书对 5~6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5, 21(3):226-233.
[37] 苏惠玲.电子绘本对词汇学习与阅读理解影响之研究——以国小一年级学童为例[D].嘉义:南华大学,2012.
[38] BUS A G, TAKACS Z K, KEGEL C A T. Affordances and limitations of electronic storybooks for young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J]. Developmental review, 2015, 35: 79-97.
[39] SHAMIR A, KORAT O, FELLAH R. Promoting vocabulary,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concept about print among children at risk for learning disability: can e-books help?[J]. Reading and writing, 2012, 25(1): 45-69.
[40] SONNENSCHEIN S, MUNSTERMAN K. The influence of home-based reading interactions on 5-year-olds'reading motivations and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2, 17(3): 318-337.
[41] BAKER L. The role of parents in motivating struggling readers[J].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2003, 19(1): 87-106.
[42] BUS A G. Joint caregiver-child storybook reading: a route to literacy development[J]. 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 research, 2001(1): 179-191.
[43] LAIBLE D. Mother-child discourse in two contexts: links with child temperament,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4, 40(6): 979.
[44] ARAM D, AVIRAM S. Mothers' storybook reading and kindergartners' socioemotional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J]. Reading psychology, 2009, 30(2): 175-194.
[45] LAURICELLA A R, BARR R, CALVERT S L.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during traditional and computer storybook reading for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im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storybook de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computer iInteraction, 2014, 2(1): 17-25.
[46] 李秀晗,曲茜美.游戲化学习在儿童数字化阅读中的设计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2):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