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LA建构游戏:单一元件焕发多元价值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
  杜丽静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主修幼儿园课程方向;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在读哲学博士,主修0~8岁儿童游戏方向。现任职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部。
  笔者在台湾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巧遇一些来自大陆的幼儿教师参访团,有教师评价台湾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较差,教师撰写的活动方案不够细致,教师组织的活动自由有余而层次不足……其实,这都是固执地以大陆地区的幼儿教育观审视台湾地区幼儿教育而产生的结论。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一直享有“优质“人本”的盛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幼教代表团前来取经,其精髓正在于“中西合璧式”的教育品质培养——既不像西方完全以“自由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教育,也不像大陆传统的以教师“教学和引导”为主,而是积极吸取了中西方优势,整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幼儿教育风格。
  当前,台湾地区部分幼儿园正在尝试个别化、小组化的“学习区”课程,这种课程的进度由幼儿自行决定,属于自由、综合、深度学习式的探究课程。KAPLA游戏就是其中之一,KAPLA的材料看似单一,实则可以促进幼儿多重教育价值的发展。
  一、“小精灵的木片”:体积小而形状单一
  KAPLA的名字源自荷兰,是荷兰文Kaboufer PIankies的缩写,意思是“小精灵的木片”,这种积木来自法国的松木林。KAPLA的发明者为了建构他童年梦想中的城堡,经历了无数次的设计与测试后,发明了单个长、宽、高比例为1:3:5的积木,最后在法国南部完成了他的梦想城堡,更为世人带来这款独特的玩具。如今,KAPLA已风靡欧洲、美国和日本,并出现在中国台湾地区的许多家庭和幼儿园中。这套材料设计精简,木质天然,纹路自然,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选择不同数量的积木,让幼儿在搭建游戏中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KAPLA的教育价值:丰富而持久
  在台湾,很多幼儿园教师把KAPLA放在积木建构区,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数量不同的元件材料,这种看似单调的材料却拥有想象不到的教育价值。
  首先,KAPLA可以增强幼儿的空间思维和形状认知。当幼儿使用KAPLA材料搭建一座小房子时,他必须用三维方式把留存在脑海中的房子的造型表现出来:先用单一元件搭建出一个正方体,表征房子的基底:再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搭建在正方体上面,表征房子的屋檐(见图1)。在搭建过程中,幼儿可以逐渐发展空间思维,明确上方、下方、前方及后方的方位属性。
  其次,KAPLA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KAPLA属于一种形状单一的建构材料,与单位积木形状多样的元件相比实属单调,这就更需要幼儿借助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用单一的材料形象进行表征和建构,甚至创造性地搭建出不同的结构与造型。
  再次,KAPLA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幼儿为了搭建出更丰富的造型,也许会遭遇一次次积木倒塌、不停修改的过程,他们不得不反复摆弄,重新设计,不断调试,直至最后将自己理想的造型用KAPLA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加强对物体造型关注的持久性,在长时间的探索和建构中,幼儿的耐心得到提升,毅力获得了磨炼。
  最后,KAPLA可以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如果孩子们想用KAPLA进行完整的主题搭建,仅仰赖一位幼儿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幼儿需要和其他同伴协商、分工,相互交流,商讨决定他们的搭建主题,并在建造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主题作品。每位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自如、自由地搭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KAPLA游戏的开展:从自由探索到主题的持久探究
  (一)初次自由探索KAPLA搭建的过程
  幼儿接触和尝试新材料的过程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探索期,他们通过对材料的随意摆弄、拼搭、堆叠,在行动中逐步发现材料搭建的秘密。如果时间充足,他们还会不断地调整搭建技能,从中习得建构过程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内化所需要的数学概念,直至表征出理想的建构物体造型。例如,在进行楼梯搭建的时候,幼儿最初只是把KAPLA元件垒高或铺平(见图2)。渐渐地,他们在垒高的过程中变换方式,以递进和后缩的方式堆叠材料,所呈现的作品看上去像楼梯的一层层阶梯。由于幼儿在初期搭建的过程中并未对不同层积木的后缩距离有足够的认识,楼梯在搭建数层后就倒塌了。几次失败之后,他们开始意识到楼梯倒塌的问题是每块KAPLA元件后缩的距离不同,有的长,有的短。于是,他们继续着手做不同的尝试,开始留意并小心翼翼地让每个元件的后缩距离保持一致。这次,他们惊讶地發现,在搭建了5个元件楼梯之后,楼梯没有倒塌。可当放到第6片元件时,楼梯倒塌了。很快,他们就发现需要改变元件的后缩距离,进而不断往上堆叠。结果发现,在一层一层叠放的过程中,如果下方已经没有其他元件支撑,此时再多增加一片,楼梯就会倒塌。
  不难看出,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感知到什么是平衡和稳定。当很多积木堆叠在一起的时候,底部可以支持上部的位置移动,使整体保持稳定则可称为“平衡”。幼儿可能无法明确说出“平衡”这个词,但是他们在诸如楼梯搭建过程中的感知、体验已经为其未来的概念抽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直观经验储备。
  (二)建造一个物体的多种方式探索
  幼儿在初期的自由探索中学会了搭建技能,将数学概念有的放矢地运用出来,并认识了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他们将会持续探索某一个建筑物的多种搭建方式,发散性地解决一个个问题。例如,幼儿在最初搭建房子的时候,发现房子倾斜,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并体验什么是稳固,以及如何稳固建筑物的经验(见图3)。最后,幼儿把搭建稳固房子的八种经验记录了下来。从幼儿搭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知道要想确保房子的稳定性,必须遵循几点规则:第一,从底层到上层的连续搭建要平整、整齐;第二,从底层到上层的间隔搭建要保证KAPLA元件的中心与下面两块材料有接触;第三,从底层到上层的间隔搭建要保证间隔层对齐。幼儿在经历了长期单一造型的多种方式搭建探索之后,能够积累更为丰富的建构经验,为后续更为完整的建构提供准备,也为其多元地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创造了可能。   (三)建筑物搭建的多种方法探究
  幼儿在积累了丰富的建构经验和单一造型的多种方式探索之后,已经不满足于局部的造型搭建了,他们开始尝试完整建筑物的搭建挑战。例如,某一小组幼儿想进行桥的搭建,为了体现桥的功能,他们选择在两张桌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把桌子下面的空地营造成一条小河(见图4)。小组幼儿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有关“桥”的经验,通过亲自观察、绘图阅读、网上搜集资料和共同研讨等方法,开始用KAPLA单一元件构建、堆叠、调试并修正,总结出搭建桥的四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幼儿发现,桥要有桥墩才能稳固,于是,他们在两张桌子之间搭建了一个与桌子高度相等的柱子,在两张桌子的空距之间平铺KAPLA元件,构成一座平桥。第二种方法是:幼儿利用前期搭建楼梯的经验,在两张桌子之间一层一层地进行搭建,再用平铺的方式将两边楼梯连接起来,形成一座拱桥。第三种方法是:幼儿基于前期两种搭建(平桥和拱桥)经验,在桌子的平面上采用间隔直立搭建的方式堆叠起几个桥墩,然后采用搭建楼梯的方法搭建两座连续的拱桥,下面可以通车,上面可以行人。第四种方法是:幼儿在搭建两个桥墩时,将之前的楼梯间的间距拉大,用木片以一层压一层的方法把桥面延伸出去,再用KAPLA元件直立起来形成桥索,呈现出一座完整的铁索桥。每一种桥的受力不同,其形态、结构也不同。幼儿在运用KAPLA元件探索平桥、拱桥和铁--索桥的搭建过程中,已然对桥的结构与相应的物理概念形成了一定感知,为其日后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内化于心的深度认识。
  (四)完整建构一个主题
  幼儿在经历了前期的逐次建构探索之后,便可完整地进行主题造型的建构了。此时,幼儿可共同商量将要搭建的物体造型,达成共识后,他们可依据每个人的特长及意愿分配任务。或许,孩子们要经历多次游戏和较长时间才能建构出一个完整的主题造型,例如,由小组幼儿齐心协力共同建构的台北市区主题建筑,其中包括高楼、桥梁、低矮的房子以及还在“建设中”的建筑物等(见图5)。
  (五)幼儿的发现与解决历程
  KAPLA元件相对单一,最初,幼儿也许会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当幼儿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静下心来,专注地探索KAPLA搭建时,就可以不断地产生新的发现,甚至可以将自己发现及解决问题的历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见图6)。
  幼儿在搭建KAPLA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物体总是歪歪斜斜的。他们经过多次探索之后总结出了经验:第一,要小心放;第二,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来;第三,眼睛要看材料;第四,要排整齊(摆正、对齐,边对边、角对角);第五,可以量一量距离;第六,一起合作,互相帮助,相互交流KAPLA搭建经验。事实上,让幼儿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能彰显出幼儿从中自然获得的学习品质和建构习惯、合作及搭建技能,又兼顾了幼儿多领域、全方位的发展需求和教育价值。
  当前,台湾地区的部分幼儿园已在全园范围内开展学习区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取消了传统的集体教育,代之以丰富多样的学习区。KAPLA这一看似单调、无趣,实则充满考验和多样化发展可能性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的自然递进中,锻炼了专注力、耐力、毅力、发现问题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等,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深度促进了幼儿在科学认知、非理性因素、学习品质、动作技能及社会性等多重教育价值的同步、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新西兰学习故事的概念入手,系统介绍了什么是“学习故事”,“学习故事”所倡导的儿童观、课程观和学习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关联等,帮助广大幼儿教师在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中转变观念,改变行为,逐步做到从“管住”到“关注”,从“给予”到“支持”,从“走近”到“走进”,不断发现儿童的力量,构建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
期刊
我园地处农村,园外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时值4月底,幼儿园周边的小麦抽穗了,广阔无垠的麦浪里藏着许多有趣的小秘密,吸引着幼儿去探索、去发现……  故事在“发现”中开始  4月27日,大一班的雍嘉妮、王一凡等7位小朋友与教师一起来到幼儿园周边的一块麦田,共同观察探索小麦的生长情况。  观察信息:  15:00.刚到目的地,幼儿看到大片的小麦田,就争先恐后地往田埂边冲去……最先来到田埂上的是于徐康,只听见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所谓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言行和所承担的任务持认真负责和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培养发展的关键时期。责任感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持续与智力开发,同时更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
期刊
众所周知,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指的是规则,大到国家法律,小到家庭琐事,都要有规则的约束,整个社会才不会出乱子,做到井然有序。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每一项活动都有各自的规则。每个班级都会划分一些区域,如图书区域、盥洗区域、学习区域、睡眠区域等,这些区域都有不同的规则,幼儿需要按照规则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规则习惯。通常情况下,区域规则都由教师制订
期刊
7~8合刊已做
期刊
近日,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就市人大代表孙达华提出的“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建议进行专题督办。一方面,南京市正通过新改扩建幼儿园,且新建幼儿园绝大部分为惠民园,扩大幼教师资供给等举措,加快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预计到2020年,全市新建幼儿园148所,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公办园就读幼儿不低于70%。”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在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学位数的同时,南京市也正通過多
期刊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内在的向上生命力,当成人放手时,就会发现幼儿释放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正是因为成人的放手,幼儿才出现了种种可能,他们有能力规划自己的生活,有能力观察自己生活的样子,有能力记录和表征自己的观察,有能力通过回忆和表征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幼儿参与自己的观察记录,运用日记记录自己的一日生活,运用连续表征记录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和游戏计划,运用拍照、语音等设备记录自己的游戏经验。在观察记
期刊
对很多幼儿园来说,只要不再盯着大城市里的幼儿园,将目光重新投向自己所在的这片天地,就会发现别有洞天,在园本课程建设的道路上,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资源、教育契机。走上写有自己名字的特色发展之路。  这里是邳州。  3月6日。春风带着希望,穿街过巷,将嫩绿点在梧桐树梢,播撒在城市的角落里,过不多久春潮便会涌起。沿着长长的梧桐路走去便到了江苏省邳州市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邳州市机关园)。
期刊
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该省刚刚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专题发布。  《意见》结合青海省实际,从“强、提、调、全、入、纳、培、引、扩、援”10个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举措。如在“培”方面,省内定向公费师范生服务期限调整为8年,年度培养总规模不低于400人;在“援”方面,安排500名青南支教周转编制,进一
期刊
近日,山东省财政厅、教育厅印发通知,将全省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最低标准确定为每生每年710元,该政策覆盖所有公办幼儿园。  第一,增加省级奖补资金投入。201 8年,省级安排的学前教育奖补资金规模增至3.9亿元。  第二,完善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体系。  第三,支持学前教育教師素质提升。实施公费师范生乡村幼儿教师培养计划,2018年至202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补助资金,支持招收1500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