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兴起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更广阔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互联网+”计划的推出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而西方主导和控制互联网的发展;更大范围的人们接受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进一步冲击;加剧了网络空间中资本对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些都要求必须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A811.6文献识别码:A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发挥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凝聚思想共识等作用。我国历来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当下“互联网+”的兴起和推广,在提升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这一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什么是“互联网+”
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的“互联网+”是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1]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进步提供更广阔空间,创造巨大的效益。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在通讯、社交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样也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推销其价值理念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控制了信息传播的媒介,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西方拥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我国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会使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更广阔范围内传播,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造成进一步冲击,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1)西方控制和主导着互联网的发展。
尽管我国互联网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实现自身利益为目的、以言论自由为借口,通过控制网站来输出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妄图动摇和摧毁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当下,“互联网+”计划的推出使得从事传统产业的人们不得不利用互联网来适应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与最先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分子群体相比,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言论的影响,而且他们判断和认识网络上真假信息的能力较低,相关认识也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因此很容易受到西方舆论信息的诱惑和误导。甚至有些人会产生向往资本主义、抵触社会主义的倾向,这就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基础,严重影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碎片化的资料具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解构的威胁。
随着“互联网+”的推出,互聯网会涉及更多领域,这就为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攻击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提供了条件,使其不仅仅局限在政治、经济层面,而是在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全方位展开,这在网络上的表现就是以碎片化的资料向大众呈现出来:随着微信、微博的普及,上面许多零碎信息也就由于适应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拥有零碎时间而迅速发展。这些信息涉及到时事评论、文学艺术、人生哲理等人们生活的多方面,而且经常以搞笑的段子、微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看似传播远离意识形态斗争的信息却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对中国进行着意识形态渗透。其中有些信息抓住我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来编写笑话,还有的是将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大、夸张,这都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磨灭了党的功绩。“互联网+”的发展使这些信息以各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不自觉的产生抵触党的情绪,否定社会主义发展,造成严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危机。而且这些长期从事碎片阅读的人们由于接触大量信息,还极易出现盲目认为自己熟知社会真相的错误判断,这就很难再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阻碍了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此外,这容易导致人们盲目地认识、理解不同种类的意识形态,“然而,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有着各自刚性的观点,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争执,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并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3]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3)互联网里的意识形态存在以资本为主导的意识形态。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不同的人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即代表不同的利益,存在一部分人当他们支持或反对某种言论时是受到资本力量的制约或受到金钱的驱使,而不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滋生了诸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一些人过度受到物质利益诱惑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从而其所持有的言论也是以维护和代表与某一资本相关的权利和利益为目的,当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精力会集中于经济层面,存在一部分人就容易误解,借此获取更大的物质利益,这就加剧某些原本已经出现偏差的价值观念,久而久之就抛弃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价值原则,背离社会主义,而其人自身也会被资本异化,这就壮大了互联网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阵营,分裂和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量。
邓小平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4]这就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加之当下我国实施“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思想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05).
[2]曹国伟.“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经济形态[EB/OL].2015,06(29).
[3]黄岭峻,王健.多元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研究[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7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1.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A811.6文献识别码:A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发挥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凝聚思想共识等作用。我国历来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当下“互联网+”的兴起和推广,在提升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这一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什么是“互联网+”
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的“互联网+”是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1]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进步提供更广阔空间,创造巨大的效益。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在通讯、社交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样也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推销其价值理念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控制了信息传播的媒介,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西方拥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我国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会使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更广阔范围内传播,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造成进一步冲击,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1)西方控制和主导着互联网的发展。
尽管我国互联网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实现自身利益为目的、以言论自由为借口,通过控制网站来输出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妄图动摇和摧毁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当下,“互联网+”计划的推出使得从事传统产业的人们不得不利用互联网来适应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与最先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分子群体相比,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言论的影响,而且他们判断和认识网络上真假信息的能力较低,相关认识也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因此很容易受到西方舆论信息的诱惑和误导。甚至有些人会产生向往资本主义、抵触社会主义的倾向,这就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基础,严重影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碎片化的资料具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解构的威胁。
随着“互联网+”的推出,互聯网会涉及更多领域,这就为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攻击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提供了条件,使其不仅仅局限在政治、经济层面,而是在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全方位展开,这在网络上的表现就是以碎片化的资料向大众呈现出来:随着微信、微博的普及,上面许多零碎信息也就由于适应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拥有零碎时间而迅速发展。这些信息涉及到时事评论、文学艺术、人生哲理等人们生活的多方面,而且经常以搞笑的段子、微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看似传播远离意识形态斗争的信息却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对中国进行着意识形态渗透。其中有些信息抓住我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来编写笑话,还有的是将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大、夸张,这都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磨灭了党的功绩。“互联网+”的发展使这些信息以各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不自觉的产生抵触党的情绪,否定社会主义发展,造成严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危机。而且这些长期从事碎片阅读的人们由于接触大量信息,还极易出现盲目认为自己熟知社会真相的错误判断,这就很难再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阻碍了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此外,这容易导致人们盲目地认识、理解不同种类的意识形态,“然而,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有着各自刚性的观点,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争执,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并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3]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3)互联网里的意识形态存在以资本为主导的意识形态。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不同的人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即代表不同的利益,存在一部分人当他们支持或反对某种言论时是受到资本力量的制约或受到金钱的驱使,而不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滋生了诸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一些人过度受到物质利益诱惑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从而其所持有的言论也是以维护和代表与某一资本相关的权利和利益为目的,当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要精力会集中于经济层面,存在一部分人就容易误解,借此获取更大的物质利益,这就加剧某些原本已经出现偏差的价值观念,久而久之就抛弃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价值原则,背离社会主义,而其人自身也会被资本异化,这就壮大了互联网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阵营,分裂和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量。
邓小平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4]这就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加之当下我国实施“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思想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05).
[2]曹国伟.“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经济形态[EB/OL].2015,06(29).
[3]黄岭峻,王健.多元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研究[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7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