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今时代发展下,文化育人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需要将文化育人理念充分渗透,在尊重儿童生命基础上,保证小学德育教学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 文化育人;小学德育;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一、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
在社会快速转型发展下,小学德育教学还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具体表现为:第一,实现的德育教学途径比较单一,需要促进教学文化的扩展性。小学德育教学中,使用的课堂模式都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采用模范性、疏导性教学,但是,当代学生接受的德育形式多种多样,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该现状,导致出现品德知识与行为割裂现象现象,所以,需要加大教学途径的扩展性。第二,没有重视到环境的影响,人们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将环境作为依托[1]。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因为知识量比较大,所以,会引发一些不健康信息的產生。同时,一些孩子在现代生活中,养成不好的习惯,家长也没有重视到孩子的思想德育教育,影响学生的德育学习。所以,需要促进文化环境的丰富性,为其营造良好、和谐的生长环境。第三,忽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无法促进该课程的有效开展,也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所以,在文化育人环境下,提高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2]。
二、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发展策略
(一)尊重儿童生命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命作为主体。在教学中,需要理解学生的生命,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和需要。期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他们最原始的状态展现出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将学生的生命作为小学德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因为小学生生在身心发展阶段,也是德育教学的传播阶段,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尊重生命,认识到该教学课程发挥的重要作用。还要将学生的生命体验作为基础,这种体验过程是学生经历、感悟的过程,是学生走向成熟与成长的标志,更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到儿童意识与感受,多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深刻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实施教学[3]。
(二)润泽儿童心灵
在校园中,为了有效传播文化,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校园作为环境。如管理文化的形成,为了促进学校的顺利发展,构建管理文化,需要在学校制度与日常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来,促进管理理念与文化的充分形成。为了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管理氛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学生主体作为出发点,促进文化环境的构建和体现。还需要为其构建班级文化,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各个人员相互统一下,可以实现硬文化与软文化,在这两种文化趋势下,不仅能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环境文化的构建,环境能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校园文化能够将其展现出来。校园环境的构建主要改变人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各个设施,都能为学生形成新的面貌。基于分析可以发现,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自然环境与设施,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能达到一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高尚文化氛围的形成,还能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该情况下,才能实现小学德育教学任务的优化开展[4]。
(三)扩展学科教育
在文化育人理念下,需要促进学科教育的扩展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个学校都开展促进学科教学的研发与扩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也需要在该方面引起重视。因为小学德育学科存在丰富性特征,其中的实践活动以及音体美课程都需要将其作为德育学习的载体。基于该情况,学校就要在多个途径上促进德育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开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进步。在德育课程建立期间,首先,要为其建立相关的实施目标,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还可以将德育学科作为一种文化,将这种文化在校园中进行传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保证学生在锻炼中,能够具备一定的涵养和品质。不仅如此,学校还需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将学生作为主体对象,保证他们在情感和意识上得以感化。
三、总结
文化是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形式,文化育人是人精神、情感的培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求教师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树立新的育人理念,这样不仅能保证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能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1):5-7.
[2]董世昌.浅谈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4):130-131.
[3]郭葳.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9):466.
[4]陶敏.探究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8):28.
【关键词】 文化育人;小学德育;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一、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
在社会快速转型发展下,小学德育教学还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具体表现为:第一,实现的德育教学途径比较单一,需要促进教学文化的扩展性。小学德育教学中,使用的课堂模式都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采用模范性、疏导性教学,但是,当代学生接受的德育形式多种多样,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该现状,导致出现品德知识与行为割裂现象现象,所以,需要加大教学途径的扩展性。第二,没有重视到环境的影响,人们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将环境作为依托[1]。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因为知识量比较大,所以,会引发一些不健康信息的產生。同时,一些孩子在现代生活中,养成不好的习惯,家长也没有重视到孩子的思想德育教育,影响学生的德育学习。所以,需要促进文化环境的丰富性,为其营造良好、和谐的生长环境。第三,忽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无法促进该课程的有效开展,也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所以,在文化育人环境下,提高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2]。
二、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发展策略
(一)尊重儿童生命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命作为主体。在教学中,需要理解学生的生命,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和需要。期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他们最原始的状态展现出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将学生的生命作为小学德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因为小学生生在身心发展阶段,也是德育教学的传播阶段,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尊重生命,认识到该教学课程发挥的重要作用。还要将学生的生命体验作为基础,这种体验过程是学生经历、感悟的过程,是学生走向成熟与成长的标志,更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到儿童意识与感受,多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深刻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实施教学[3]。
(二)润泽儿童心灵
在校园中,为了有效传播文化,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校园作为环境。如管理文化的形成,为了促进学校的顺利发展,构建管理文化,需要在学校制度与日常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来,促进管理理念与文化的充分形成。为了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管理氛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学生主体作为出发点,促进文化环境的构建和体现。还需要为其构建班级文化,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各个人员相互统一下,可以实现硬文化与软文化,在这两种文化趋势下,不仅能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环境文化的构建,环境能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校园文化能够将其展现出来。校园环境的构建主要改变人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各个设施,都能为学生形成新的面貌。基于分析可以发现,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自然环境与设施,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能达到一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高尚文化氛围的形成,还能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该情况下,才能实现小学德育教学任务的优化开展[4]。
(三)扩展学科教育
在文化育人理念下,需要促进学科教育的扩展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个学校都开展促进学科教学的研发与扩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也需要在该方面引起重视。因为小学德育学科存在丰富性特征,其中的实践活动以及音体美课程都需要将其作为德育学习的载体。基于该情况,学校就要在多个途径上促进德育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开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进步。在德育课程建立期间,首先,要为其建立相关的实施目标,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还可以将德育学科作为一种文化,将这种文化在校园中进行传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保证学生在锻炼中,能够具备一定的涵养和品质。不仅如此,学校还需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将学生作为主体对象,保证他们在情感和意识上得以感化。
三、总结
文化是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形式,文化育人是人精神、情感的培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求教师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树立新的育人理念,这样不仅能保证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能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1):5-7.
[2]董世昌.浅谈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4):130-131.
[3]郭葳.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9):466.
[4]陶敏.探究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