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群众艺术欣赏力的普及和提高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和促进群众文艺欣赏力是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人民幸福指数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作为一名文化馆工作人员就得走基层,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线,了解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现状,知晓群众文艺普及存在人员匮乏;创作题材范围小,作品易断层;创作出发点偏功利等相关问题。并以此为据,全力思考普及提高群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措施,如建设群众艺术基础设施、发挥文化馆职能、培养优秀创作人才、组织文化志愿服务与活动、开展现代化艺术文化普及、进行艺术培训等。从而为提高民众艺术欣赏力及综合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努力,为满足现代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群众文艺;欣赏力;促进;普及与提高;精神文明;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115-02
  目前,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群众文艺工作广泛普及,群众艺术欣赏力得以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满足现代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以群众及文艺工作者为载体,全面铺开群众文艺创作工作,促进全民文艺发展。本文在对群众文艺欣赏力普及及提高的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总结关于普及以及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水平的策略。例如,对文艺创作的优化策略,也就是建设群众艺术基础设施,发挥文化馆职能,培养优秀创作人才,组织文化志愿服务与活动,开展现代化艺术文化普及等,以此来使各产业都能够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来。现代化社会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参与,走群众路线可贯彻落实全民运动方针。为保持群众精神需求与生活水平的同步性,需对群众艺术文化进行创作,提高民众艺术欣赏力及综合文化素质。在新社会广泛传播群众艺术,可共同建设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培养全民文艺精神素养,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一、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现状
  通过采取娱乐活动满足精神需求,便是群众文化的由来。艺术知识全面,富有多种表现形式。群众通过艺术的形式开展文化艺术行动,是群众艺术的一种。近年来,民众在优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开始向往高品质精神食粮。在全民艺术的普及和推动下,文艺工作者需要参考民众生活信息、时代特色,从而创造民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促使群众文化艺术深入人心,提升全民综合素养。平衡文艺创作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规范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良性循环发展。但是目前,受到经济等各种条件的冲击。不同地区的群众艺术推广活动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例如,包含北京、上海在内的大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在推广群众文化艺术的活动中,可以采取讲座以及论坛等各种活动方式;而经济不发达的中小型城市,资金不足、理念落后推广工作止步不前,因此需要做进一步探究。此外,我国现有的推广形式以及群众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且不具自身特色。因此无法有效吸引群众参与其中。普及全民艺术工作需要时时了解群众艺术文化普及信息动态,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方式,融合中国特色文化,从而创造出独具自身特色的群众艺术文化普及方式。
  二、群众文艺普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匮乏。人员匮乏指的并不是群众的参与人数,而是使文艺创作者的稀缺。人员作为普及群众艺术文化,提升全民欣赏力的核心人物。需要深入基层,从而生产富有群众信息的群众文化,以基层群众为基础,寻找专业素质较强的创作人员。例如,目前少部分的文艺创作者是在以舞蹈爱好为本的基础上,开展文艺创作的副业,但是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无法平衡爱好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该部分的创作者创作质量逐渐降低,有关舞蹈文艺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少。没有创作优秀作品的专业人才,群众艺术欣赏力便会止步不前。
  (二)创作题材范围小,作品易断层。目前广场舞深受民众的喜爱,但是类似于专业性的舞蹈形式却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制于创作者自身的专业技能,而另一方面则是创作者在自身的小范围内,无法获取新型题材。范围的局限性导致舞蹈形式和动作单一,题材老旧无法迎合全民不同年龄阶段所需的艺术欣赏需求。再加之目前大部分的文艺作品更偏向于老年人喜欢的广场舞形式。而适合年轻人的帅气且偏现代舞的舞种,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两种不同年龄阶段所需要的艺术体现和欣赏水平不一且融合困难,因此开始出现断层现象。
  (三)创作出发点偏功利。为构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社会,加快大众化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国家设置了很多关于艺术类的奖项,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创作者,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文艺创作,而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好的作品能够使群众艺术文化深入人心,培养自身群众文化素养。但是部分创作者为追求荣誉,作品内容脱离群众。
  三、普及提高群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措施
  (一)建设群众艺术基础设施。向群众普及艺术文化,提升群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可借助基础设施装备作为基石,政府和企业、民众共同参与开展普及工作。首先,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足够资金,建设优质高效的设施;其次,可发动企业以及民众的力量,全民参与文化建设工作;最后,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整合年轻力量并结合现代技术,从而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二)发挥文化馆职能。文化馆内储存了大量的文化内容,并可以借助馆内的场地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因此,提升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能力,并不断的普及群众艺术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围绕群众基层,根据地域的不同吸纳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风俗、民情发展状况等相关信息,开展具有当地特色且民众易接受的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民众参与其中,通过职能战略对民众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二,民众不愿自主进行艺术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在于普及内容的不合理,而另一方面则在于宣传方式有误。针对这两种问题,需打破现代普及内容和方式的单一性,拓宽渠道;第三,加强文化管理人员员工素质以及责任分配意识,并通过考核、奖惩的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有效开展艺术文化普及宣传工作。文化馆可以通过管理平台举办书法比赛,吸引大批的书法爱好者参与其中互相交流分享,感興趣的民众也可以通过参观、亲自实践的方式提升自身艺术欣赏水平。   (三)培养优秀创作人才。首先,培养优秀的文艺创作人可以通过专家分析、文化活动等发现优秀的人才,并借助培训讲座培养人才创作意识。此外,创建多样化的展示平台,以便具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可以在平台中展现自身价值,并进行艺术文化的推广,在宣传方式的帮助下普及现代群众艺术文化知识。除此之外,整合文艺资源和艺术人才,在扩充人员队伍基础上,汇集创作灵感,并通过人员之间互相交流,从而开展新型富有活力的创作模式。
  (四)组织文化志愿服务与活动。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与群众的喜好为基础,举办广场舞比赛、诗朗诵等各种形式在内的文化服务活动。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在专业志愿者带动下,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群众艺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从而在不同的地域开展大范围的宣传活动。
  (五)开展现代化艺术文化普及。例如,从培养民众摄影艺术欣赏水平的角度来讲,政府部门需深入基层成立专门的重点摄影艺术团队,并通过开办艺术团队培训班汇集不同地区的精英力量。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在现代化管理科学理念的带动下,开展现代化组织建设。具体的实施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建立关于文化的网络平台,并将网络公开全民都可阅读下载,实行文化资源与公众共享的模式,促使公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传播;第二,在传统的离线浏览基础上,增添网络文化信息内容,优化信息浏览方式便捷人们搜索相关文化信息;第三,运用现代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载体,结合现代虚拟现实技术对文物进行还原,帮助人们在了解文物溯源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护文物。
  (六)进行艺术培训。我国的人民群众需要积极参与到我国的文艺创作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文艺创作知识,还需要对自身知识内涵加以提升,加强自身的知识底蕴,以此来有效弥补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对文艺创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能使整个社会人员的文艺创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使文化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和建设。综合地说,想要使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群众的自身文艺创作能力能得到一定提升,不仅需要培养高文艺素质的文化知识人才,还需要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文艺创作体系加以引导和完善。在对群众开展文艺创作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应的培训制度加以建立,需要对群众在基层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组建基层群众团队。所以群众只有通过接受更多培训,才能使他们通过文艺创作,来促进自身的文艺水平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自身的文艺专业素质得到有效加强,以此来为群众开展更加亲民、更加符合群众要求的文艺创作,在对基层群众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队伍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的步骤对其开展培训工作,使其能更好适应新形势,能对新的要求进行满足。
  四、结语
  现代化社会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参与,走群众路线可贯彻落实全民运动方针。为保持群众精神需求与生活水平的同步性,需对群众艺术文化进行创作,提高民众艺术欣赏力及综合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满足现代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以群众及文艺工作者为载体,全面铺开群众文艺创作工作,促进全民文艺发展。本文在对群众文艺欣赏力普及及提高的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总结关于普及以及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水平的策略。本文对目前文艺创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就是文艺创作人员匮乏,创作题材范围小、作品易断层,并且创作出发点偏功利。并针对此类现实问题,提出了文艺创作的优化策略,也就是建设群众艺术基础设施,发挥文化馆职能,培养优秀创作人才,组织文化志愿服务与活动,开展现代化艺术文化普及等,以此来使各产业都能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张鑫.文化(艺术)馆免费开放的前提是提高群众参与性[J].青年时代,2016,(8):95-95.
  [2]高向慧.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的几点思考[J].艺术大观,2020,65(29):127-128.
  [3]陈晨.关于群众文化建设和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途径浅谈[J].大众文藝,2019,000(006):13-1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以及经济体系都在不断地进步以及融合,体现出了全面發展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国进入了互联网发展时代,并且促进了整体文化传播方式以及内容的变革。基于新媒体的实际价值,使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更加丰富,传统的文化传播内容更加完善,并且为传统的文化传播带来了丰富的空间。音乐文化作为艺术文化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能够陶冶人们的
期刊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作为相对独立的符号,其自身凝结、体现着区别于其他符号的文化因素,具有浓厚的人文性。作为汉字之一的“理”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理”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析“理”字本义和引申义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到“理”与中国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有些密切的联系。另外,将“理”字的各引申义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使得“理”字发展轨迹较为清晰。  【关键词】“理”;本义
期刊
【摘要】正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当代流行歌词的文学性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流行歌词也已随着现代汉语研究的发展而渐渐进入了学术分析的视野。本文基于当代修辞学的研究视角,以吴青峰所创作的流行歌词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了吴青峰以“清谲隽秀”为主要特点的歌词写作风格,并从吴青峰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这一风格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吴青峰;歌词;语言;修辞;风格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淮剧作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现代化技术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淮剧发展遭遇了一定的阻力。当前多样化的娱乐形式瓜分了淮剧的市场,方言唱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剧的受众面,传统折子戏与现代戏之间较难取舍,改善淮剧目前的发展问题需要合理推敲台词、探索多样化宣传途径、精细化打磨传统剧,创作贴近现实生活的现代剧。  【关键词】淮剧;戏曲艺术;发展  【中
期刊
【摘要】隐性否定在汉英语中广泛存在。以往对汉英隐性否定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入手,针对隐性否定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具有[+神灵]义的名词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汉、英语中使用的异同点及其原因。  【关键词】汉英比较;[+神灵]义名词;隐性否定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108-02  一、引言  “
期刊
【摘要】当代艺术随着时代在飞速发展,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舞编导用他们的能力为大众保留和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之美。“心系古人,挽在舞中致”中的“舞”不应只局限于中国传统舞蹈中,同样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现当代的表演艺术相结合。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对带有中国传统人物形象的现代舞作品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现代舞;中国形象;中西融合;跨文化;舞蹈形象  【中图分类号】J722
期刊
【摘要】汉代饮酒之风盛行,汉画像石中关于酒器的刻画颇多。通过对汉画像石中酒器功能及造型特征的分析,从设计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其背后蕴含的酒礼文化。酒器作为酒礼文化的承载者,其造型设计、使用摆放都严格遵循汉代礼仪制度,是当时社会阶级之礼、祭祀之礼、人伦之礼等礼仪文化的映射。其中展现出的酒礼文化对调和人际关系、维护阶级统治、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汉
期刊
【摘要】经典诵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课文的习惯,还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但是要让经典诵读充分地发挥出文化传承的作用,需用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从经典诵读的意义和重要性展开叙述,分析了高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常见的问题,并讨论了开展经典诵读的具体实现路径。  【
期刊
【摘要】唐代列置于帝王陵园、贵族墓地神道两侧的大型石柱,是唐陵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标识作用,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唐陵石刻造型艺术风格、艺术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对于唐陵神道石柱的多棱空间研究,有助于探讨唐陵神道石柱艺术表现形式、造型艺术特点、空间布局方式等在当代造型艺术空间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乾陵;石柱;石刻 ;空间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文化艺术复兴的不断推行,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也成了越来越多艺术家们所关注的问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动画设计作品中也有了“中国风”的色彩,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式”动画也赢得了诸多喝彩,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与动画制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体现。仔细研究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十分重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设计;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8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