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宋明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宋明理学发端于宋代,在一众理学家的研究下,又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宋明理学;认识论;经学观;心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33-01
一、宋明理学的产生
理学之名,始见于南宋。所谓“理学”不仅指伊洛之学。[1]宋明理学发端于宋代,并在宋明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它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学说。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还包括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而狭义的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宋明理学发端于宋代,有着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原因。政治方面,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开始倡导尊儒读经,理学便由此产生。经济方面,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为宋明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思想方面,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发展的对象,理学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宋明理学之所以发端于宋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代的学术环境比较宽松,身为武将的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对武将控制很严,剥夺了他们的兵权,对文人反倒比较客气,他立下不杀文官大臣的规矩,后来的皇帝基本沿袭了这种做法。宋代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办了许许多多的书院,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2]
二、宋明理学的发展
随着宋明理学的演进和发展,古代哲学中主客一体、心物不二的认识论基调得到不断的强调。禅宗的心佛不二观和李翱的“复性”论,为宋明理学的认识论提供了理论准备;周敦颐由“诚”贯通太极与人极,邵雍因“观物”提出了宋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张载和程颢“体物”与“体贴”的认识对象与认识方法奠定了宋明理学认识论之基本问题框架和讨论方法;程颐和朱熹通过讨论“格物”达到宋明理学认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陆九渊和王阳明的认识论由“心”到“意”,;王畿、刘宗周由“意”到“几”,达到了中国古代认识论发展的极致形态。[3]在此过程中,宋明理学认识论不断深化发展,并完成了其哲学突破,这一发展在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它对日后的哲学发展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
宋明理学在经学观方面也有重要的发展。理学家通过以己意解经,把经学理学化、哲学化,使经学、经典成为论述其理学思想的载体和文本。[4]宋明理学家在把经学哲学化的过程中,并未脱离经学的本质,他们在不断深化宋明理学精神内核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经学观的哲学化,将理学与经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促进了理学与经学的发展,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所共知,朱子和象山的不同和争辩于他们在世时就已相争甚烈,理学与心学之间的争辩是儒学内部的一场争执,理学与心学之间异中有同、同中有异。[5]在现代看来,大多人认为心学与理学互相对立,互不相让,但是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理学虽与心学有异,但也有着共通之处,二者在对立的过程中又相互吸收借鉴,共同发展丰富,内涵不断深化,共同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进步。
三、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
从现代的角度看,理学的双重人性及其统一的指向也蕴涵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中西文化交会的角度看,我们既可以以传统文化中超越的价值理想接纳西方的哲学与宗教,也同样可以以传统中的历史理性和知识理性实现与西方科学的会通。[6]在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宋明理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借鉴经验,当今中国的哲学发展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内涵,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中西文化交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的借鉴西方哲学思想中对我国哲学思想发展有利的成分,也应当注意不受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同化,以积极的态度促进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
宋明理学强调公是道德准则,树立“至公至正”的道德原则与境界,在人生指导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至公至正,修身立德,不断完善自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需要以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自己的目标,以谦虚的态度积极学习知识文化,取长补短,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困难,积极的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出属于自己的坦途。宋明理学所固有的思想精髓在其中起着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重要作用。[7]
经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宋明理学是在唐末五代时期长期分裂和混战,不利于政治稳定以及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基础下形成的,它以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为思想来源,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我们在当今时代,也要借鉴宋明理学中关于自身发展的思想,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总.《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pp60.
[2]宋志明.《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1月(第49卷第6期),pp87.
[3]温海明.《从认识论角度看宋明理学的哲学突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pp145.
[4]蔡方鹿.《论宋明理学的经学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36卷第1期),pp42.
[5]文碧方.《宋明理学中理学与心学的同异及其互動》,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7月(第58卷第4期),pp415.
[6]丁为祥.《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张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35卷第5期),pp79.
[7]徐公喜,郭翠丽.《宋明理学精神内核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11.1,pp70.
【关键词】宋明理学;认识论;经学观;心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33-01
一、宋明理学的产生
理学之名,始见于南宋。所谓“理学”不仅指伊洛之学。[1]宋明理学发端于宋代,并在宋明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它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学说。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还包括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而狭义的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宋明理学发端于宋代,有着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原因。政治方面,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开始倡导尊儒读经,理学便由此产生。经济方面,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为宋明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思想方面,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发展的对象,理学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宋明理学之所以发端于宋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代的学术环境比较宽松,身为武将的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对武将控制很严,剥夺了他们的兵权,对文人反倒比较客气,他立下不杀文官大臣的规矩,后来的皇帝基本沿袭了这种做法。宋代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办了许许多多的书院,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2]
二、宋明理学的发展
随着宋明理学的演进和发展,古代哲学中主客一体、心物不二的认识论基调得到不断的强调。禅宗的心佛不二观和李翱的“复性”论,为宋明理学的认识论提供了理论准备;周敦颐由“诚”贯通太极与人极,邵雍因“观物”提出了宋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张载和程颢“体物”与“体贴”的认识对象与认识方法奠定了宋明理学认识论之基本问题框架和讨论方法;程颐和朱熹通过讨论“格物”达到宋明理学认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陆九渊和王阳明的认识论由“心”到“意”,;王畿、刘宗周由“意”到“几”,达到了中国古代认识论发展的极致形态。[3]在此过程中,宋明理学认识论不断深化发展,并完成了其哲学突破,这一发展在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它对日后的哲学发展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
宋明理学在经学观方面也有重要的发展。理学家通过以己意解经,把经学理学化、哲学化,使经学、经典成为论述其理学思想的载体和文本。[4]宋明理学家在把经学哲学化的过程中,并未脱离经学的本质,他们在不断深化宋明理学精神内核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经学观的哲学化,将理学与经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促进了理学与经学的发展,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所共知,朱子和象山的不同和争辩于他们在世时就已相争甚烈,理学与心学之间的争辩是儒学内部的一场争执,理学与心学之间异中有同、同中有异。[5]在现代看来,大多人认为心学与理学互相对立,互不相让,但是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理学虽与心学有异,但也有着共通之处,二者在对立的过程中又相互吸收借鉴,共同发展丰富,内涵不断深化,共同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进步。
三、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
从现代的角度看,理学的双重人性及其统一的指向也蕴涵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中西文化交会的角度看,我们既可以以传统文化中超越的价值理想接纳西方的哲学与宗教,也同样可以以传统中的历史理性和知识理性实现与西方科学的会通。[6]在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宋明理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借鉴经验,当今中国的哲学发展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内涵,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中西文化交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的借鉴西方哲学思想中对我国哲学思想发展有利的成分,也应当注意不受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同化,以积极的态度促进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
宋明理学强调公是道德准则,树立“至公至正”的道德原则与境界,在人生指导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至公至正,修身立德,不断完善自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需要以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自己的目标,以谦虚的态度积极学习知识文化,取长补短,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困难,积极的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出属于自己的坦途。宋明理学所固有的思想精髓在其中起着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重要作用。[7]
经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宋明理学是在唐末五代时期长期分裂和混战,不利于政治稳定以及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基础下形成的,它以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为思想来源,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我们在当今时代,也要借鉴宋明理学中关于自身发展的思想,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总.《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pp60.
[2]宋志明.《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1月(第49卷第6期),pp87.
[3]温海明.《从认识论角度看宋明理学的哲学突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pp145.
[4]蔡方鹿.《论宋明理学的经学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36卷第1期),pp42.
[5]文碧方.《宋明理学中理学与心学的同异及其互動》,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7月(第58卷第4期),pp415.
[6]丁为祥.《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张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35卷第5期),pp79.
[7]徐公喜,郭翠丽.《宋明理学精神内核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11.1,pp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