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习更主动、更深刻、更高效。
1.兴趣为先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只有教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预习的好处,时常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具备了自学能力,会受益终身。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教师激趣提问:“你想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读了这篇课文,从这话语中你又明白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些悬念去自主预习,兴趣就更浓了,效果也会更好。要想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该抓住知识的要点和趣味点,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获取。如教学《 负荆请罪 》前,布置学生去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去收集并了解负荆请罪前后的有关故事,知道历史背景,从而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保证课堂教学更深入、更生动、更有效。要想预习有效,教师还必须确立预习目标,依据目标不失时机地激趣。如布置学生预习《 我们爱你啊,中国 》时,明确要求学生去收集有关祖国美丽风光、丰富物产、民族风情、灿烂文化、伟大成就等能体现祖国壮美、富强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不仅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评比预习标兵、表扬先进,激励每一名学生自主预习。
2.授之以渔
要想预习高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而且关键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一些预习方法,这样学生的预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利用工具书。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是很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因此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学会使用工具书,勤用工具书,扫除字、词、句的障碍,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顺利完成预习要求。
学会审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会审题,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扣住文章中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如教学《 黄鹤楼送别 》一文,要指导学生划词审题,根据题意,懂得课文记叙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故事。再如教学《 负荆请罪 》一文,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去审题,学生知道课文讲了廉颇居功自傲,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幡然悔悟,最终将相和好。
学会思考。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课后思考题为突破口。在预习时,指导学生抓住思考题,自读自悟,自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如预习《 爱之链 》一文,让学生抓住书后的思考题“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做题目”去预习,去思考。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思考更深入,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学会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预习时,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书上做好标注。预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可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探究释疑。课堂上,学生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盗火这种行为对吗?”“人间的火种真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解决了疑问,获得了真知,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冯平,大丰市实验小学;肖祥,大丰市第三小学,江苏 大丰,224100)
1.兴趣为先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只有教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预习的好处,时常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具备了自学能力,会受益终身。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教师激趣提问:“你想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读了这篇课文,从这话语中你又明白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些悬念去自主预习,兴趣就更浓了,效果也会更好。要想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该抓住知识的要点和趣味点,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获取。如教学《 负荆请罪 》前,布置学生去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去收集并了解负荆请罪前后的有关故事,知道历史背景,从而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保证课堂教学更深入、更生动、更有效。要想预习有效,教师还必须确立预习目标,依据目标不失时机地激趣。如布置学生预习《 我们爱你啊,中国 》时,明确要求学生去收集有关祖国美丽风光、丰富物产、民族风情、灿烂文化、伟大成就等能体现祖国壮美、富强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不仅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评比预习标兵、表扬先进,激励每一名学生自主预习。
2.授之以渔
要想预习高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而且关键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一些预习方法,这样学生的预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利用工具书。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是很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因此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学会使用工具书,勤用工具书,扫除字、词、句的障碍,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顺利完成预习要求。
学会审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会审题,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扣住文章中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如教学《 黄鹤楼送别 》一文,要指导学生划词审题,根据题意,懂得课文记叙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故事。再如教学《 负荆请罪 》一文,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去审题,学生知道课文讲了廉颇居功自傲,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幡然悔悟,最终将相和好。
学会思考。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课后思考题为突破口。在预习时,指导学生抓住思考题,自读自悟,自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如预习《 爱之链 》一文,让学生抓住书后的思考题“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做题目”去预习,去思考。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思考更深入,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学会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预习时,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书上做好标注。预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可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探究释疑。课堂上,学生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盗火这种行为对吗?”“人间的火种真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解决了疑问,获得了真知,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冯平,大丰市实验小学;肖祥,大丰市第三小学,江苏 大丰,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