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入医门
赵旭东走上精神科之路,也算是“误打误撞”。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举国沸腾,年轻的赵旭东也是其中一位。机会难得,他决意定趁此机会考上大学。于是赵旭东高一便跳级,以16岁的年纪参加78年的高考(文革后首次全国统一出题),并考取昆明医学院。当时的他并无清晰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思想,比起医学反而更喜爱外语。而某次哲学课上,老师讲了两个小时的医学心理学,这一讲完全提起了他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详情。老师说,学医的人要搞心理学,就去当精神科医生吧。正是这句话让赵旭东确立了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个行业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开辟科室
1988年,赵旭东硕士毕业,他的同事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起开病房,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也跟着一同入伙。那年在昆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旅馆五楼,没铁门,没窗户栏杆,16个床位,5个医生,就这样开起了全国最早的开放式精神科病房。
彼时的华西医院虽已有开放式病房,但只收治神经症患者;而他们的科室因精神病患者都收治而一炮而红。开始的两年病床要排两周的队才能等到,“我们当时挣的奖金比外科医生都多,一个月的奖金是工资的五倍。”那时他们才知道,中国精神科的市场真是太大了。
莫惧焦虑
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都是平常的,这就是生活。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上海平均三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作为精神科医生,他受过了顶尖的专业训练,听过了太多的患者故事,那些常人眼中的荒诞在他看来已是稀松平常。“当今社会人人都面临压力,心理问题是人之常情,没有躯体绝对健康的人,心理也是一样。”精神障碍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向来都有,但这些年由于求医方式、观念的改变,看似患者增多了,实际是人们对于精神疾病更加开放了。
而面对如今的焦虑症患者增多的现状,他表示焦虑人常有之,“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可以免于恐惧,人也一样,不仅有恐惧,更有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只不过焦虑持续时间长、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焦虑症。此时要减少恐慌、增加自信,若自己无法克服就务必寻求专业的帮助。
《问健康画报》: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多是否和社会大背景有关?
赵旭东:精神障碍古已有之,当然社会文化变迁对一些病的分布、发生地别的这些流行病学的特征有硬梆梆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也有一些非实质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观念、生活方式、求医方式和人们对健康的定义来实现的。
有一些社会发展的因素直接导致了某些问题的突出。比如说老年性精神病就跟人的寿命延长、人口结构改变有关。像焦虑障碍的患者,有很多不敢坐地铁、坐电梯,不敢一个人在马路上开车,特别是不敢停下来,可能像这种焦虑症以前没有现在多,没有现在受重视,也不知道要去哪看。以前就去跳大神,栓个红丝巾在脚踝上、手腕上,橡皮筋裹着红毛线来解决。
《问健康画报》:刚才说焦虑比之前有很大的提高,那么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赵旭东:不安全感、不确定感。焦虑障碍里面又分很多个亚型,有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恐惧症等各式各样的类型。这些人常常都是以身体不适、心慌胸闷,手抖发麻,睡不好觉,尿频、腹泻为体现,而这些问题常常找别的科医生看。有些医生发现真实原因后就会把病人转到精神科。所以大量的病人虽然以前没有出现在精神科,但是他们已经在看病了。比如肌肉酸痛、腰痛、背痛、腿痛、什么地方都痛这样莫名其妙的慢性疼痛,常常就是焦虑的表现。
《问健康画报》: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愈焦虑?
赵旭东:医生是从旁协助,每个人都要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健康强壮一点,靠医生是靠不住的,医生也就间接地帮帮你,就算吃药,很多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心理健康的意识,该吃药就要吃点药,该接受的心理辅导,比较粗浅的,低强度的就要去,高强度的心理治疗也要舍得拿出时间拿出钱来接受。
《问健康画报》:很多读者也很关心焦虑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什么呢?
赵旭东: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小孩在懂事之前就广泛地受到父母的忽略。大量的孩子小时候不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这是中国人长大以后缺乏安全感最大的原因。
现在我们大量的病人,不论贫富,常常小时候都不是爹妈亲自带大的。没钱的就是留守儿童,一年只见父母一次;有钱的是吃几个月奶,妈妈就要拼世界去了。外婆或者奶奶就来替代,所以这些替代父母,隔代养育,寄养、寄宿制对儿童心身发展非常不利,最严重的就是从小埋下的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读者要明白这些道理,好好亲自养孩子,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是中国焦虑障碍最明显、普遍的一个原因。
《问健康画报》:现在已经造成了这种状况的家庭该怎么办呢?
赵旭东:要让他认识到这样的经历可能造成的风险,即成年期的适应问题。要有意识的锻炼、修正,请别人帮忙来训练,并且要增加经历和学习,尽量减少自己不知不觉的恐慌,增加自信,巧妙运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有症状了,也无需太担心,真的可以是说手到病除,很便宜就可以控制症状了。治疗焦虑障碍的症状其实很简单,我们80、90年代就是10快钱的药就可以搞定。
《问健康画报》:老百姓如何来安抚内心?
赵旭东:用道家或者禅宗的话来讲,就是顺其自然。
赵旭东走上精神科之路,也算是“误打误撞”。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举国沸腾,年轻的赵旭东也是其中一位。机会难得,他决意定趁此机会考上大学。于是赵旭东高一便跳级,以16岁的年纪参加78年的高考(文革后首次全国统一出题),并考取昆明医学院。当时的他并无清晰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思想,比起医学反而更喜爱外语。而某次哲学课上,老师讲了两个小时的医学心理学,这一讲完全提起了他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详情。老师说,学医的人要搞心理学,就去当精神科医生吧。正是这句话让赵旭东确立了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个行业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开辟科室
1988年,赵旭东硕士毕业,他的同事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起开病房,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也跟着一同入伙。那年在昆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旅馆五楼,没铁门,没窗户栏杆,16个床位,5个医生,就这样开起了全国最早的开放式精神科病房。
彼时的华西医院虽已有开放式病房,但只收治神经症患者;而他们的科室因精神病患者都收治而一炮而红。开始的两年病床要排两周的队才能等到,“我们当时挣的奖金比外科医生都多,一个月的奖金是工资的五倍。”那时他们才知道,中国精神科的市场真是太大了。
莫惧焦虑
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都是平常的,这就是生活。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上海平均三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作为精神科医生,他受过了顶尖的专业训练,听过了太多的患者故事,那些常人眼中的荒诞在他看来已是稀松平常。“当今社会人人都面临压力,心理问题是人之常情,没有躯体绝对健康的人,心理也是一样。”精神障碍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向来都有,但这些年由于求医方式、观念的改变,看似患者增多了,实际是人们对于精神疾病更加开放了。
而面对如今的焦虑症患者增多的现状,他表示焦虑人常有之,“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可以免于恐惧,人也一样,不仅有恐惧,更有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只不过焦虑持续时间长、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焦虑症。此时要减少恐慌、增加自信,若自己无法克服就务必寻求专业的帮助。
《问健康画报》: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多是否和社会大背景有关?
赵旭东:精神障碍古已有之,当然社会文化变迁对一些病的分布、发生地别的这些流行病学的特征有硬梆梆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也有一些非实质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观念、生活方式、求医方式和人们对健康的定义来实现的。
有一些社会发展的因素直接导致了某些问题的突出。比如说老年性精神病就跟人的寿命延长、人口结构改变有关。像焦虑障碍的患者,有很多不敢坐地铁、坐电梯,不敢一个人在马路上开车,特别是不敢停下来,可能像这种焦虑症以前没有现在多,没有现在受重视,也不知道要去哪看。以前就去跳大神,栓个红丝巾在脚踝上、手腕上,橡皮筋裹着红毛线来解决。
《问健康画报》:刚才说焦虑比之前有很大的提高,那么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赵旭东:不安全感、不确定感。焦虑障碍里面又分很多个亚型,有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恐惧症等各式各样的类型。这些人常常都是以身体不适、心慌胸闷,手抖发麻,睡不好觉,尿频、腹泻为体现,而这些问题常常找别的科医生看。有些医生发现真实原因后就会把病人转到精神科。所以大量的病人虽然以前没有出现在精神科,但是他们已经在看病了。比如肌肉酸痛、腰痛、背痛、腿痛、什么地方都痛这样莫名其妙的慢性疼痛,常常就是焦虑的表现。
《问健康画报》: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愈焦虑?
赵旭东:医生是从旁协助,每个人都要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健康强壮一点,靠医生是靠不住的,医生也就间接地帮帮你,就算吃药,很多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心理健康的意识,该吃药就要吃点药,该接受的心理辅导,比较粗浅的,低强度的就要去,高强度的心理治疗也要舍得拿出时间拿出钱来接受。
《问健康画报》:很多读者也很关心焦虑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什么呢?
赵旭东: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小孩在懂事之前就广泛地受到父母的忽略。大量的孩子小时候不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这是中国人长大以后缺乏安全感最大的原因。
现在我们大量的病人,不论贫富,常常小时候都不是爹妈亲自带大的。没钱的就是留守儿童,一年只见父母一次;有钱的是吃几个月奶,妈妈就要拼世界去了。外婆或者奶奶就来替代,所以这些替代父母,隔代养育,寄养、寄宿制对儿童心身发展非常不利,最严重的就是从小埋下的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读者要明白这些道理,好好亲自养孩子,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是中国焦虑障碍最明显、普遍的一个原因。
《问健康画报》:现在已经造成了这种状况的家庭该怎么办呢?
赵旭东:要让他认识到这样的经历可能造成的风险,即成年期的适应问题。要有意识的锻炼、修正,请别人帮忙来训练,并且要增加经历和学习,尽量减少自己不知不觉的恐慌,增加自信,巧妙运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有症状了,也无需太担心,真的可以是说手到病除,很便宜就可以控制症状了。治疗焦虑障碍的症状其实很简单,我们80、90年代就是10快钱的药就可以搞定。
《问健康画报》:老百姓如何来安抚内心?
赵旭东:用道家或者禅宗的话来讲,就是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