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5日被认为拯救欧洲的转折点。这一天,法国爱丽舍宫迎来新总统奥朗德。在就职后数小时,奥朗德便出访德国会见默克尔。自此,应对经济危机的两种不同思路首次正面碰撞——紧缩还是增长,成了一个关键选择。
默克尔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理念一致:应对危机,首先要紧缩财政。但奥朗德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靠增长战胜经济危机,用中国俗话说就是“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刚爆发时,人们对这场危机的认识远没有现在这么清晰深刻,大家采取以史为鉴的方法。工业革命以来,战胜经济危机的方法很多,包括紧缩财政、推动消费、开拓新的市场、投资拉动和调整劳资关系等,但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创新——以电气革命为核心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世界摆脱了1857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战胜了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帮助全球渡过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科技创新能够带来产业革命,继而创造大量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岗位,汽车、能源、航空、信息等各产业的诞生都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最终战胜经济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的轮回告诉我们,重大科技创新往往是经济危机催生的。原因何在?因为在经济危机时,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创新,背水一战,催生新技术从而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回到现在,自金融危机波及欧洲后,欧洲经济渐呈颓态,至2012年经济预计负增长。尽管欧盟一直声称采取稳定和增长两大措施,但在过去4年中基本以稳定为主。
今年,反对紧缩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认为仅靠紧缩会将欧洲经济带入死胡同,以增长应对危机才是硬道理。5月28-29日召开的欧盟峰会将主要议题定为增长,要求各国提出自己的增长计划。
怎样促增长,欧盟的意见正趋于统一,即注重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制造业,正是欧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口。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工业和企业事务的委员安东尼奥·塔加尼(Antonio Tajani)5月8日在欧洲议会上很直白地说:欧洲需要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由美国未来学家杰瑞米·里夫金等人最早提出。今年2月,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认为,2008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终结。为了救助这次经济危机,需要新的模式和能源通信之间的新交汇。这次将是新能源和互联网之间的结合。今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封面文章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到。制造业正在走向数字化,新软件、新工艺、机器人和网络服务在逐步普及,这些技术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尽管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尚存争论,但新能源技术特别是绿色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特别是节能环保材料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
深陷泥潭,欧盟愈加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寄予期望。2011年10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报要求着重制造业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公告指出,欧盟75%的出口额来自制造业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整个工业研发投入的80%。
如何扶持制造业科技创新?欧盟要求改善企业运营环境,减少企业的行政负担;发挥欧盟统一市场的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扶植中小企业,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给予其帮助。
另外,欧盟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向创新型知识经济转型;研发环保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欧盟筛选出几大重点领域,包括电动汽车、航空工业、机器人、纳米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工业用生物技术等。这些高潜力技术未来的市场规模巨大,可创造大量工作岗位。
推动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必不可少。2011年底提出有关制定实施风险投资计划的建议;2012年,消除在全欧盟开展风险投资的法律和管理障碍;2013年以后,将在欧盟层面上启用新一代金融工具,以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不过,目前欧元区及其重要成员国的制造业全面陷入萎缩状态。今年4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45.9,创2009年6月以来最低,其中制造业强国德国这一指标为46.2,为2009年7月以来最低。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展开激烈的竞争。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欧盟具有传统优势,但其劣势除了债务危机之外,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和教育水平不高的痼疾。欧盟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2%;25-34岁的人群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3,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0%和50%。
在争论了4年之后,欧盟选择了科技创新特别是制造业科技创新应对危机。如果欧盟决心加强政治执行力,改变好逸恶劳的风气,就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战胜危机,重振经济。
(作者系《财经国家周刊》驻布鲁塞尔记者)
默克尔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理念一致:应对危机,首先要紧缩财政。但奥朗德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靠增长战胜经济危机,用中国俗话说就是“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刚爆发时,人们对这场危机的认识远没有现在这么清晰深刻,大家采取以史为鉴的方法。工业革命以来,战胜经济危机的方法很多,包括紧缩财政、推动消费、开拓新的市场、投资拉动和调整劳资关系等,但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创新——以电气革命为核心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世界摆脱了1857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战胜了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帮助全球渡过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科技创新能够带来产业革命,继而创造大量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岗位,汽车、能源、航空、信息等各产业的诞生都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最终战胜经济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的轮回告诉我们,重大科技创新往往是经济危机催生的。原因何在?因为在经济危机时,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创新,背水一战,催生新技术从而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回到现在,自金融危机波及欧洲后,欧洲经济渐呈颓态,至2012年经济预计负增长。尽管欧盟一直声称采取稳定和增长两大措施,但在过去4年中基本以稳定为主。
今年,反对紧缩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认为仅靠紧缩会将欧洲经济带入死胡同,以增长应对危机才是硬道理。5月28-29日召开的欧盟峰会将主要议题定为增长,要求各国提出自己的增长计划。
怎样促增长,欧盟的意见正趋于统一,即注重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制造业,正是欧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口。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工业和企业事务的委员安东尼奥·塔加尼(Antonio Tajani)5月8日在欧洲议会上很直白地说:欧洲需要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由美国未来学家杰瑞米·里夫金等人最早提出。今年2月,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认为,2008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终结。为了救助这次经济危机,需要新的模式和能源通信之间的新交汇。这次将是新能源和互联网之间的结合。今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封面文章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到。制造业正在走向数字化,新软件、新工艺、机器人和网络服务在逐步普及,这些技术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尽管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尚存争论,但新能源技术特别是绿色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特别是节能环保材料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
深陷泥潭,欧盟愈加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寄予期望。2011年10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报要求着重制造业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公告指出,欧盟75%的出口额来自制造业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整个工业研发投入的80%。
如何扶持制造业科技创新?欧盟要求改善企业运营环境,减少企业的行政负担;发挥欧盟统一市场的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扶植中小企业,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给予其帮助。
另外,欧盟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向创新型知识经济转型;研发环保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欧盟筛选出几大重点领域,包括电动汽车、航空工业、机器人、纳米技术、先进材料技术和工业用生物技术等。这些高潜力技术未来的市场规模巨大,可创造大量工作岗位。
推动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必不可少。2011年底提出有关制定实施风险投资计划的建议;2012年,消除在全欧盟开展风险投资的法律和管理障碍;2013年以后,将在欧盟层面上启用新一代金融工具,以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不过,目前欧元区及其重要成员国的制造业全面陷入萎缩状态。今年4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45.9,创2009年6月以来最低,其中制造业强国德国这一指标为46.2,为2009年7月以来最低。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展开激烈的竞争。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欧盟具有传统优势,但其劣势除了债务危机之外,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和教育水平不高的痼疾。欧盟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2%;25-34岁的人群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3,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0%和50%。
在争论了4年之后,欧盟选择了科技创新特别是制造业科技创新应对危机。如果欧盟决心加强政治执行力,改变好逸恶劳的风气,就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战胜危机,重振经济。
(作者系《财经国家周刊》驻布鲁塞尔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