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上下泪小管断裂双泪道支撑管置入术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双泪道支撑管置入术治疗外伤性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以泪道内窥镜观察其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21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成功找到上下泪小管的鼻侧断端,行上下泪小管吻合术,在记忆钢丝引导下经牵引线牵引行双泪道支撑管环形置入,两端在鼻腔内打结固定。术后留置支撑管3~6个月,拔管后应用泪道内窥镜观察其疗效,随访6个月~1年。

结果

治愈17例,占80.95%,泪道内镜下见泪道管腔清晰通畅;2例好转,占9.52%,泪道内镜下见泪道管腔少许瘢痕增生和管道狭窄;2例无效,占9.52%,泪道内窥镜下见管腔瘢痕阻塞,进行泪道激光疏通再次置管后治愈。

结论

应用泪道内窥镜直视检查,可了解吻合位置情况及愈合程度,以便于恢复上下泪小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并减少泪道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滴眼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翼状胬肉切除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136例(13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术后以常规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试验组(68例),术后以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及人工泪液(羟甲基纤维素滴眼液)滴眼。随访6个月,观察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翼状胬肉的大小、术前泪液分泌及泪膜破裂时间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
期刊
目的探讨全穿刺技术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A组),2006年12月至2010年4月共4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经股动脉切开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B组)。其中A组根据移植物外径,18~25 F预置2套ProGl
期刊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感染早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从24例确诊或拟诊的IPA患者(IPA组,包括病理确诊曲霉菌感染6例,临床诊断曲霉菌感染9例,拟诊曲霉菌感染9例)和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利用烟曲霉加热灭活的孢子(Conidia)作为抗原,刺激PBMCs产生烟曲霉特异性T细胞。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ELISPOT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MACS)联合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分析冷冻消融术前后CTCs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行冷冻消融术的胰腺癌患者,使用MACS联合定量PCR法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0 d外周血CTCs。治疗后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预后,分析CTCs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0例患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诊断胰腺导管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70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及18名胰腺正常志愿者3.0 T上腹部相同扫描参数DWI(b值为0,600 s/mm2)资料,测量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的DWI信号强度(SIb0,SIb600)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计算测得的胰腺导管腺癌及正常胰腺SIb0、SIb600、ADC值的一致性系数(ICC)。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