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食物更廉价
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哪怕是炸鸡块这种不健康也算不上美味的肉)看起来像是社会生产力大步迈向繁荣的结果,但其背后的推动力仍然是资本主义和资本家们对利润的无尽追求。
在19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工业国家的无产阶级都过着食不果腹的艰苦日子。工业革命造就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以无产阶级的血泪铺就的。那一时期的大文豪狄更斯在其著作《雾都孤儿》里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主人翁奥利弗因为斗胆提出多要一勺稀粥而被赶出了孤儿院。无产阶级在物质方面的极度匮乏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国际其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二战之后,吸取了教训的欧美资本家们决定通过提高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方式来避免社会动荡。他们认为,如果一家之主(通常是男性)能够在八小时工作制、一周五天的体系下,为全家人提供足够的食物,那么现有的体系便可以继续维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高农业产量进而大幅度地降低食品价格成为比较现实的途径。这一时间段里,无数种类的谷物被进行杂交试验,以找到最能提高产量的新品种。西方国家的财团不仅在自家的田地里开展农业产业化革命,比如大规模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自动化灌溉系统等,还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了所谓的“绿色革命”,试图将全球农业融为一体。
比如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派遣农业专家到墨西哥和菲律宾设立农业研究中心,选育和推广高产稻麦品种。种植改良后的品种,与现代农业科技的扩大利用相结合,促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农业产量大幅增加的现象。美国国际开发署官员威廉姆用“绿色革命”来描述这一成就。
廉价食品一直是维持订单的心,图为纽约一个99美分商店
这种努力成功了。在20世纪下半叶,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获得了稳定的食物供应。消除了饥饿的威胁。在1950年到1980年的时间里,全球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分别增长了两倍多。印度的小麦亩产量在1960年和1980年间增长了87%。
与此同时。农产品作为全球化商品的定位也由此形成。上世纪60、70年代间,全球谷物出口额增长了将近三倍。可以说,资本家们力图通过降低食品价格而稳定社会的策略奏效了。
发展中国家的悲歌
然而这一策略却只能说是让垒球—部分的人口受益。印度的小麦亩产量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印度人民的小麦消费量却并没有相应地得到提高。在那些作为西方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发展中国家,饥饿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不管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产量提高了多少,单价又相应地降低了多少,这些国家的国民总是无法负担自己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
尽管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阶级在二战过后过上了一段收入持续增长的舒服日子,但这种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起发生了逆转。以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家推行了亲商主义并限制工会权益,工人阶级的工资收入水平开始停滞甚至下降。有趣的是,这段时间某些商品的物价反而没有上升,而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鸡肉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开启,墨西哥出产的廉价肉鸡开始横行美国市场。美国大豆产量的上升(大豆是生产鸡饲料的廉价原料来源)也使得肉鸡生产变得越来越大规模。
北美自由贸易区一开始是不包含农产品的,但墨西哥政府坚持要加入这一项,因为墨西哥决策者希望这能使得该国的小农经济向集约化和工厂化转变。这一希望得到了实现,墨西哥的农民大规模破产。往美国移民成为了选择之一。
以炸鸡块为代表的现代大规模农业陷入了两大困境:它剥削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让这些国家的人们持续停留在饥饿中;另一方面又催生了快餐文化,使得发达国家出现了越不健康的食物越廉价的趋势,穷人的肥胖率开始飙升。
除此之外,它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同样令人担忧。这是因为大规模农业生产总是能源集中型的,需要大量的石油、淡水和电力来维持运转。而家畜牲口数量的成倍增长也意味着它们每天对外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增长。在21世纪,农业以及为农业服务的伐木业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了总排放的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之多。
更可怕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包括干旱和洪涝等)又会使得农作物减产,这意味着现代大规模农业的成果或许将到头来变为一场空。科学家们预计,在下一个世纪,全球农作物因气候变化而造成的减产将会达到最少5%,最多5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