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舞蹈欣赏活动中存在的弊端——以模仿为主,缺乏想象、创作能力成为了棘手之事。而与舞蹈欣赏有着直接或间接关联的莫过于音乐、动作、故事情节这三方面。为更有效的开展小班舞蹈欣赏活动,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逐步实施:①联系生活聆听音乐;②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③创设情境联想故事情节,展现音乐的美。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
关键词:小班;欣赏;策略
“将舞蹈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本园的课题研究宗旨。特别是在刚颁布的《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舞蹈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舞蹈的快乐。通过对舞蹈的充分表现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享受着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小班幼儿对舞蹈的欣赏只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深入到实质。因此更需要我们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去达到这一宗旨。也就是需要老师在课前课后做足功课,查阅相关资料,创设环境,以便更好的提供给幼儿表现、想象的平台。
一、小班幼儿舞蹈欣赏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
1.选择音乐高低旋律、节奏快慢不够明显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当孩子们能理解音乐了,就能淋漓尽致的用他们的身体语言来表现了。可见,音乐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舞蹈的理解。
2.以模仿为主,缺乏想象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又好模仿。因此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经常是老师单一的说教为主,孩子只会一味的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从而出现了幼儿主动参与舞蹈的成分并不多这一现象。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老师成为了舞蹈的主人,而不是孩子。
二、小班幼儿舞蹈欣赏活动中的主要策略
1.音乐激发创作欲望
让幼儿多听“节奏鲜明、欢快、情绪风格特点突出”的音乐,激发幼儿舞蹈创作的欲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相互表现、促进的统一体。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还比较简单,只能欣赏音乐的表面,对其中的内容还听不懂。要知道孩子们先是因为喜欢音乐,然后受音乐的感染而逐渐加入动作的。而音乐又是一种声音艺术,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联系生活地听,才能在音乐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动作融入情趣意境
小班幼儿的神经中枢的发育及肢体动作的发展都还不完善,四肢动作配合的协调性及对动作的接受、掌握能力也就相应差。因此在小班舞蹈欣赏时,要求动作简单且富有一定的情趣性,并在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该动作的基本要领即可。于此同时,动作要有一定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强调某种肢体动作,这会影响幼儿学的兴趣,稍加点情趣,效果便会事半功倍。
3.情节促进内心灵魂
小班幼儿在舞蹈欣赏活动中,不仅对舞蹈动作感兴趣,而且对舞蹈中蕴含的内容情节更感兴趣。對于幼儿来说,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舞蹈,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表演游戏,更深入的说是一个正在表演的故事,单纯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内容情节才是真正深入幼儿心里的灵魂,陶冶幼儿的心灵。
4.情感深化舞蹈内涵
在舞蹈欣赏、表现过程中,情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前提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幼儿在感受内心世界情感的基础上来表现舞蹈作品的。而小班幼儿的情绪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生活经验较缺乏,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都是表面的,未深入到根源。因此,在舞蹈表现、创作活动中,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来丰富幼儿的情感,让情感深入到舞蹈的内涵中。
(1)教师用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幼儿。在舞蹈表现、创作中,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强烈的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首先,老师要蹲下来和幼儿交流,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创作热情。其次,营造一个温馨又轻松的欣赏氛围。符合欣赏内容的环境创设,能帮助幼儿更快、更自然的投入到主题活动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后,在舞蹈欣赏过程中,用夸张的动作、表情,充满激情的眼神,形象的肢体动作强烈的感染幼儿。
(2)让幼儿学会理解、表达情感。在平时的舞蹈欣赏活动中,老师应对每一首给幼儿进行舞蹈欣赏的内容都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幼儿领会每一段情节中该表达的情感内容,要求幼儿在舞蹈表现中容入这些情感。
三、反思
实践让我对舞蹈欣赏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欣赏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也有了新的认识。舞蹈中的音乐、动作、故事情节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动作是源自生活中的,舞蹈中蕴含的内容情节则是贯穿整个欣赏活动的引线。正如著名舞蹈家许卓雅老师所说的:舞蹈很简单,捕捉劳作的、活动中的动作,加以艺术化的加工,配以适合的音律,就能成为很好的舞蹈。
关键词:小班;欣赏;策略
“将舞蹈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本园的课题研究宗旨。特别是在刚颁布的《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舞蹈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舞蹈的快乐。通过对舞蹈的充分表现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享受着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小班幼儿对舞蹈的欣赏只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深入到实质。因此更需要我们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去达到这一宗旨。也就是需要老师在课前课后做足功课,查阅相关资料,创设环境,以便更好的提供给幼儿表现、想象的平台。
一、小班幼儿舞蹈欣赏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
1.选择音乐高低旋律、节奏快慢不够明显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当孩子们能理解音乐了,就能淋漓尽致的用他们的身体语言来表现了。可见,音乐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舞蹈的理解。
2.以模仿为主,缺乏想象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又好模仿。因此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经常是老师单一的说教为主,孩子只会一味的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从而出现了幼儿主动参与舞蹈的成分并不多这一现象。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老师成为了舞蹈的主人,而不是孩子。
二、小班幼儿舞蹈欣赏活动中的主要策略
1.音乐激发创作欲望
让幼儿多听“节奏鲜明、欢快、情绪风格特点突出”的音乐,激发幼儿舞蹈创作的欲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相互表现、促进的统一体。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还比较简单,只能欣赏音乐的表面,对其中的内容还听不懂。要知道孩子们先是因为喜欢音乐,然后受音乐的感染而逐渐加入动作的。而音乐又是一种声音艺术,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联系生活地听,才能在音乐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动作融入情趣意境
小班幼儿的神经中枢的发育及肢体动作的发展都还不完善,四肢动作配合的协调性及对动作的接受、掌握能力也就相应差。因此在小班舞蹈欣赏时,要求动作简单且富有一定的情趣性,并在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该动作的基本要领即可。于此同时,动作要有一定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强调某种肢体动作,这会影响幼儿学的兴趣,稍加点情趣,效果便会事半功倍。
3.情节促进内心灵魂
小班幼儿在舞蹈欣赏活动中,不仅对舞蹈动作感兴趣,而且对舞蹈中蕴含的内容情节更感兴趣。對于幼儿来说,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舞蹈,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表演游戏,更深入的说是一个正在表演的故事,单纯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内容情节才是真正深入幼儿心里的灵魂,陶冶幼儿的心灵。
4.情感深化舞蹈内涵
在舞蹈欣赏、表现过程中,情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前提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幼儿在感受内心世界情感的基础上来表现舞蹈作品的。而小班幼儿的情绪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生活经验较缺乏,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都是表面的,未深入到根源。因此,在舞蹈表现、创作活动中,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来丰富幼儿的情感,让情感深入到舞蹈的内涵中。
(1)教师用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幼儿。在舞蹈表现、创作中,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强烈的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首先,老师要蹲下来和幼儿交流,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创作热情。其次,营造一个温馨又轻松的欣赏氛围。符合欣赏内容的环境创设,能帮助幼儿更快、更自然的投入到主题活动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后,在舞蹈欣赏过程中,用夸张的动作、表情,充满激情的眼神,形象的肢体动作强烈的感染幼儿。
(2)让幼儿学会理解、表达情感。在平时的舞蹈欣赏活动中,老师应对每一首给幼儿进行舞蹈欣赏的内容都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幼儿领会每一段情节中该表达的情感内容,要求幼儿在舞蹈表现中容入这些情感。
三、反思
实践让我对舞蹈欣赏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欣赏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也有了新的认识。舞蹈中的音乐、动作、故事情节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动作是源自生活中的,舞蹈中蕴含的内容情节则是贯穿整个欣赏活动的引线。正如著名舞蹈家许卓雅老师所说的:舞蹈很简单,捕捉劳作的、活动中的动作,加以艺术化的加工,配以适合的音律,就能成为很好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