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为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宣传推介国际产能合作重要倡议,汇聚各方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共识与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期间主办了国际产能合作论坛。论坛以“国际产能合作:凝聚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为主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长伊克巴尔、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哈萨克斯坦欧亚资源集团董事长马什科维奇等作为发言嘉宾,围绕国际产能合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论坛上全面介绍了中国倡导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考虑、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已经取得的积极进展、未来五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思路和举措,并就如何破解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难问题阐述了意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担任论坛主持人,中外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等约200人参会,数十家国内外媒体对论坛作了深入报道,引起了广泛反响。
现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国际产能合作分论坛上的发言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国际产能合作有需求有共识
问题1:中国倡导国际产能合作,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宁吉喆:我注意到,本届博鳌论坛主题是“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今天国际产能合作分论坛题目是“凝聚全球增长新动力,开辟互利共赢新空间”。这5个“新”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倡导国际产能合作的初衷,就是要激发新活力、凝聚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展望新愿景、共创新未来。国际产能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国与国之间生产能力的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需求、有共识,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可以从3个维度来把握。
首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契合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亟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这就对生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比较优势看,发达国家有关键技术、先进装备,但价格较高;发展中国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城市化、工业化潜力大,但产能不足;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装备性价比高,综合配套和工程建设能力强,外汇储备充裕,但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倡导国际产能合作,把中国的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同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结合起来,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需求对接起来,既可以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健康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又可以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辟新的空间,还可以为各国企业合作共赢创造新的机遇。
第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顺应了历史积累和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国外产能和装备,紧密结合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成功实现了经济起飞。加入WTO以后,我们以世界市场为基准,通过资源配置和产能构建积累了大量产能优势,依靠贸易顺差所积累的资金优势也在日益增强,我国利用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形式积极对外输出先进产能和装备不仅有一定客观基础,也符合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中国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3万多家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8500亿美元,去年全年的对外投资已基本接近外商投资额,很快要超过外商投资额,已经成为名列前位的对外投资国。可以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中国自身和合作国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第三,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满足了国家进步、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十三五”时期,围绕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开拓新市场,投资新领域,培育新动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一方面,可以发挥国际市场的倒逼作用,提高中国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们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开拓市场、优化布局,也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了开门红
问题2:目前为止中国推行产能合作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宁吉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顺应了产业发展的“大势”和有关各方的需求,得到了中国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总的来看,一年多来,国际产能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双多边合作加快推进。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同17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双边产能合作,同东盟、非盟、欧盟、拉共体等区域组织进行了合作对接,并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比如,今天在座的有哈萨克斯坦欧亚资源集团董事长马什科维奇先生。中哈产能合作开创先河、树立标杆,目前双方形成的早期收获项目清单包含5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41亿美元。中国与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广核与法电合作开辟了英国核电市场,将共建欣克利角核电站,其中,最后一个站址布拉德韦尔将使用中国的华龙一号技术进行建设。中德、中韩之间开展的第三方合作也在积极推进。
二是高铁、核电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铁路方面,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中老铁路去年12月2日正式奠基,中泰铁路去年12月19日启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去年年底启动,印尼雅万高铁已于今年1月21日开工。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南美两洋铁路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合作勘测阶段。美国西部快线双方已经签署了设立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核电方面,我们的老朋友、巴基斯坦计划与发展部长伊克巴尔先生今天也在座,中巴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卡拉奇2号机组已经顺利开工。同时,我们还与阿根廷签署了重水堆、压水堆合作协议,与南非的核电合作也在积极推进。
三是钢铁、有色、建材等优质产能开始规模化向外转移。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初步统计,包括20个钢铁项目、17个有色项目和43个建材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形成钢铁产能约4600万吨、氧化铝产能约1450万吨、电解铝产能约170万吨、水泥产能约8000万吨、玻璃产能约50万吨。 四是资金支持明显增多。中拉、中非、中阿(联酋)等多支产能合作基金已经设立,比如,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联合融资基金正是委托泛美开发银行运作的。中法、中巴(西)、中欧、中哈等多支基金也正在抓紧筹设,将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瓶颈。
五是推進合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同河北等18个省份建立了委省协同机制,同中央企业、重点民营企业、重点行业协会也建立了协同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地方、企业、协会等各方积极性,同心协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推动“两优出海”
问题3:在未来5年,中国政府将怎样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
宁吉喆:国际产能合作的进展成效表明,中国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倡议切实可行、前景广阔。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总体部署,与有关部门一起抓紧编制《“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专项规划》,指导未来5年的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着眼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统领,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商业原则、国际惯例,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的产能优势、资金优势与国外要素条件、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两优出海”。重点有3个方面。
第一,以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支持国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上下游联合走出去。一方面,建立完善产能合作项目库,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新实施一批铁路、电力、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的重大项目,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另一方面,支持中资企业以商业运作为基础,在条件成熟的国家新建或完善一批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经济特区等形式多样的产业集聚区,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区域营商环境,带动所在国自身生产能力提高。
第二,强化对外合作和对内统筹,全面推进双边、多边和第三方合作。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多双边产能合作机制,把政府间合作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有益补充,为中外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开展运营合作清障搭台,同时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我们也非常希望和在场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共同携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提速增效。另一方面,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线,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商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和对接机制,形成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强大合力。
第三,完善财税、金融、保险、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等服务支撑体系,加强资金支持和风险防范。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新签一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投资协定。二是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设立和用好系列多双边投资基金。三是提升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对走出去的服务能力。四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等手段,切实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论坛上全面介绍了中国倡导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考虑、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已经取得的积极进展、未来五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思路和举措,并就如何破解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难问题阐述了意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担任论坛主持人,中外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等约200人参会,数十家国内外媒体对论坛作了深入报道,引起了广泛反响。
现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国际产能合作分论坛上的发言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国际产能合作有需求有共识
问题1:中国倡导国际产能合作,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宁吉喆:我注意到,本届博鳌论坛主题是“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今天国际产能合作分论坛题目是“凝聚全球增长新动力,开辟互利共赢新空间”。这5个“新”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倡导国际产能合作的初衷,就是要激发新活力、凝聚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展望新愿景、共创新未来。国际产能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国与国之间生产能力的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需求、有共识,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可以从3个维度来把握。
首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契合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亟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这就对生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比较优势看,发达国家有关键技术、先进装备,但价格较高;发展中国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城市化、工业化潜力大,但产能不足;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装备性价比高,综合配套和工程建设能力强,外汇储备充裕,但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倡导国际产能合作,把中国的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同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结合起来,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需求对接起来,既可以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健康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又可以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辟新的空间,还可以为各国企业合作共赢创造新的机遇。
第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顺应了历史积累和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国外产能和装备,紧密结合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成功实现了经济起飞。加入WTO以后,我们以世界市场为基准,通过资源配置和产能构建积累了大量产能优势,依靠贸易顺差所积累的资金优势也在日益增强,我国利用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形式积极对外输出先进产能和装备不仅有一定客观基础,也符合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中国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3万多家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8500亿美元,去年全年的对外投资已基本接近外商投资额,很快要超过外商投资额,已经成为名列前位的对外投资国。可以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中国自身和合作国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第三,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满足了国家进步、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十三五”时期,围绕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开拓新市场,投资新领域,培育新动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一方面,可以发挥国际市场的倒逼作用,提高中国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们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开拓市场、优化布局,也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了开门红
问题2:目前为止中国推行产能合作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宁吉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顺应了产业发展的“大势”和有关各方的需求,得到了中国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总的来看,一年多来,国际产能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双多边合作加快推进。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同17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双边产能合作,同东盟、非盟、欧盟、拉共体等区域组织进行了合作对接,并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比如,今天在座的有哈萨克斯坦欧亚资源集团董事长马什科维奇先生。中哈产能合作开创先河、树立标杆,目前双方形成的早期收获项目清单包含5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41亿美元。中国与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广核与法电合作开辟了英国核电市场,将共建欣克利角核电站,其中,最后一个站址布拉德韦尔将使用中国的华龙一号技术进行建设。中德、中韩之间开展的第三方合作也在积极推进。
二是高铁、核电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铁路方面,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中老铁路去年12月2日正式奠基,中泰铁路去年12月19日启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去年年底启动,印尼雅万高铁已于今年1月21日开工。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南美两洋铁路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合作勘测阶段。美国西部快线双方已经签署了设立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核电方面,我们的老朋友、巴基斯坦计划与发展部长伊克巴尔先生今天也在座,中巴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卡拉奇2号机组已经顺利开工。同时,我们还与阿根廷签署了重水堆、压水堆合作协议,与南非的核电合作也在积极推进。
三是钢铁、有色、建材等优质产能开始规模化向外转移。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初步统计,包括20个钢铁项目、17个有色项目和43个建材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形成钢铁产能约4600万吨、氧化铝产能约1450万吨、电解铝产能约170万吨、水泥产能约8000万吨、玻璃产能约50万吨。 四是资金支持明显增多。中拉、中非、中阿(联酋)等多支产能合作基金已经设立,比如,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联合融资基金正是委托泛美开发银行运作的。中法、中巴(西)、中欧、中哈等多支基金也正在抓紧筹设,将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瓶颈。
五是推進合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同河北等18个省份建立了委省协同机制,同中央企业、重点民营企业、重点行业协会也建立了协同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地方、企业、协会等各方积极性,同心协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推动“两优出海”
问题3:在未来5年,中国政府将怎样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
宁吉喆:国际产能合作的进展成效表明,中国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倡议切实可行、前景广阔。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总体部署,与有关部门一起抓紧编制《“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专项规划》,指导未来5年的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着眼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统领,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商业原则、国际惯例,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的产能优势、资金优势与国外要素条件、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两优出海”。重点有3个方面。
第一,以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支持国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上下游联合走出去。一方面,建立完善产能合作项目库,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新实施一批铁路、电力、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的重大项目,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另一方面,支持中资企业以商业运作为基础,在条件成熟的国家新建或完善一批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经济特区等形式多样的产业集聚区,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区域营商环境,带动所在国自身生产能力提高。
第二,强化对外合作和对内统筹,全面推进双边、多边和第三方合作。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多双边产能合作机制,把政府间合作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有益补充,为中外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开展运营合作清障搭台,同时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我们也非常希望和在场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共同携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提速增效。另一方面,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线,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商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和对接机制,形成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强大合力。
第三,完善财税、金融、保险、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等服务支撑体系,加强资金支持和风险防范。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新签一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投资协定。二是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设立和用好系列多双边投资基金。三是提升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对走出去的服务能力。四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等手段,切实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