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最头痛的难题之一就是作文,很多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针对这一难题都提出了很多好的指导意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也做出了肤浅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过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语言,提升了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知识面窄、词汇贫乏,那么学生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丰富材料。同时要提醒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注意摘抄积累,推陈出新。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感悟能力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来源,因此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熟悉它们的规律,掌握它们的特点,使学生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还要深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在社会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深入体验、感悟、总结,提高认识。并且坚持每天写日记,写好自己的心得。同时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进步。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自然万物中翱翔。只有这样,文章的写作思路才能放得开,内容才能清新丰富,不拘泥,虚实相生,别有洞天。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广泛占有材料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推陈出新。清代郑板桥强调作文要“标新立异”,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强调“作文贵有新意”,南宋诗人陆游曾表示:“文章最忌百家衣”,因此作文就要写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思人所未思,发人所未发,这样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文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立意要新颖。新颖别致的立意,可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意蕴隽永,所以立意要深刻独到,力避人云亦云,特别是要注意逆向立意创新,即“反弹琵琶”从传统观念中提出新的观点,着重从否定、怀疑、贬抑,批判的角度立意或揭示问题的另一方面。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提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2.注意选材要新。“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立意要靠材料支撑。新鲜的材料能更形象地再现五光十色的社会,诠释异彩纷呈的人生,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之奇效,所以选材要清新。3.布局谋篇要新。所谓布局谋篇即安排文章的结构,它好似文章的“骨骼”是灵魂和血肉的依附。好的文章结构有利于表达,突出文章的中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把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抑扬顿挫,这样读者才能喜闻乐见,再如:对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层层剥笋、旧瓶装新酒等,关键是要灵活运用,恰到好处。4.注意语言的创新。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语言的运用要清新、有活力,表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要注意使用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吸收阅读中的精彩语句,并巧妙地运用修辞,为语言增色。
此外,要注意写真情实感,“血管里流的都是血,血浓于水”(鲁迅语),“不做无病之呻吟”(胡适语)。很难想象凭空捏造,连自己都无动于衷的虚情假意,能够打动读者。只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后令自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受到读者的青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过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语言,提升了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知识面窄、词汇贫乏,那么学生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丰富材料。同时要提醒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注意摘抄积累,推陈出新。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感悟能力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来源,因此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熟悉它们的规律,掌握它们的特点,使学生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还要深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在社会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深入体验、感悟、总结,提高认识。并且坚持每天写日记,写好自己的心得。同时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进步。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自然万物中翱翔。只有这样,文章的写作思路才能放得开,内容才能清新丰富,不拘泥,虚实相生,别有洞天。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广泛占有材料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推陈出新。清代郑板桥强调作文要“标新立异”,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强调“作文贵有新意”,南宋诗人陆游曾表示:“文章最忌百家衣”,因此作文就要写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思人所未思,发人所未发,这样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文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立意要新颖。新颖别致的立意,可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意蕴隽永,所以立意要深刻独到,力避人云亦云,特别是要注意逆向立意创新,即“反弹琵琶”从传统观念中提出新的观点,着重从否定、怀疑、贬抑,批判的角度立意或揭示问题的另一方面。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提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2.注意选材要新。“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立意要靠材料支撑。新鲜的材料能更形象地再现五光十色的社会,诠释异彩纷呈的人生,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之奇效,所以选材要清新。3.布局谋篇要新。所谓布局谋篇即安排文章的结构,它好似文章的“骨骼”是灵魂和血肉的依附。好的文章结构有利于表达,突出文章的中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把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抑扬顿挫,这样读者才能喜闻乐见,再如:对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层层剥笋、旧瓶装新酒等,关键是要灵活运用,恰到好处。4.注意语言的创新。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语言的运用要清新、有活力,表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要注意使用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吸收阅读中的精彩语句,并巧妙地运用修辞,为语言增色。
此外,要注意写真情实感,“血管里流的都是血,血浓于水”(鲁迅语),“不做无病之呻吟”(胡适语)。很难想象凭空捏造,连自己都无动于衷的虚情假意,能够打动读者。只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后令自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受到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