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而言,接受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树立良好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肩负起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而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收效甚微,难以深入推进。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去打破这一现状,开展更加优质的德育教育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育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中最为主要的管理者,在班级的德育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学生或多或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若不加以匡正,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鉴于此,教师必须调整自身的德育教育策略,改变德育教育的方法,从现阶段德育教育的工作难点入手,不断探究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难点
(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开展
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部分学习意识不强、纪律观念较差的学生逐渐出现了吸烟、旷课、上网成瘾等现象。尽管有学校规章制度作为约束,班主任教师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明知故犯”。究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且他们的自我意识没有为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逐渐演变为极强的叛逆心理,也就导致学生不愿意听从班主任教师的教诲。
(二)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难纠正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在学困生群体之中,有部分想要学好,产生学习意识的学生,奈何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使得他们灰心丧气,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而无心学习;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堪初中课业繁重、知识困难的重负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三)部分学生的违纪现象难处理
教育本身并非万能,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可能违反纪律。在处理这些违纪现象时,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并非无心为之,而是故意而为,且屡教不改,导致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非常棘手。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基本策略
(一)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也就意味着,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可以说,班主任教师是否对学生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是评判教师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优质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成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展开深入的探究。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将这些因素作为选择教育方法的重要参考,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放下身为“长者“管理者”“上级”的身段,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成为朋友。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采取“说教式”“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洞察学生内心的情绪,从而认识到不同学生在不同情绪下的情感拨动。
另外,通过班干部反馈班级问题,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的重要方法。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定期让班干部反馈在班级中观察到的不良风气,或不良风气苗头,由教师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班级现状,引导学生逐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学科渗透,具体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德育教育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班主任除了肩负着班级德育教育重任之外,也承担着一门科目的教学工作。在现行初中教材中,能够用于德育教育的内容诸多,合理地采用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所教学科的教材,从中发掘德育因素,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德育教育。
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应当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只有如此,才能使德育教育成果更加扎实。切勿出现为了德育而生搬硬套的现象,应当适时适度。
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用教材中的故事、人物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追寻榜样的身影。以班主任教师执教语文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文字为武器,与黑暗斗争的鲁迅先生等等。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进而逐渐以这些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班主任付出汗水,勤恳耕耘,才能促使德育教育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焦宏伟.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35):96.
[2]麥聪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77-78.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中最为主要的管理者,在班级的德育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学生或多或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若不加以匡正,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鉴于此,教师必须调整自身的德育教育策略,改变德育教育的方法,从现阶段德育教育的工作难点入手,不断探究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难点
(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开展
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部分学习意识不强、纪律观念较差的学生逐渐出现了吸烟、旷课、上网成瘾等现象。尽管有学校规章制度作为约束,班主任教师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明知故犯”。究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且他们的自我意识没有为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逐渐演变为极强的叛逆心理,也就导致学生不愿意听从班主任教师的教诲。
(二)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难纠正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在学困生群体之中,有部分想要学好,产生学习意识的学生,奈何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使得他们灰心丧气,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而无心学习;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堪初中课业繁重、知识困难的重负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三)部分学生的违纪现象难处理
教育本身并非万能,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可能违反纪律。在处理这些违纪现象时,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并非无心为之,而是故意而为,且屡教不改,导致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非常棘手。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基本策略
(一)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也就意味着,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可以说,班主任教师是否对学生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是评判教师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优质与否的重要标准。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成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展开深入的探究。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将这些因素作为选择教育方法的重要参考,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放下身为“长者“管理者”“上级”的身段,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成为朋友。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采取“说教式”“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洞察学生内心的情绪,从而认识到不同学生在不同情绪下的情感拨动。
另外,通过班干部反馈班级问题,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的重要方法。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定期让班干部反馈在班级中观察到的不良风气,或不良风气苗头,由教师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班级现状,引导学生逐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学科渗透,具体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德育教育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班主任除了肩负着班级德育教育重任之外,也承担着一门科目的教学工作。在现行初中教材中,能够用于德育教育的内容诸多,合理地采用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所教学科的教材,从中发掘德育因素,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德育教育。
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应当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只有如此,才能使德育教育成果更加扎实。切勿出现为了德育而生搬硬套的现象,应当适时适度。
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用教材中的故事、人物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追寻榜样的身影。以班主任教师执教语文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文字为武器,与黑暗斗争的鲁迅先生等等。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进而逐渐以这些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班主任付出汗水,勤恳耕耘,才能促使德育教育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焦宏伟.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35):96.
[2]麥聪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