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踏上贞丰大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前往闻名遐迩的双乳峰。
远眺,双乳峰青翠、挺拔、秀美,静静地矗立于群山环抱中,存在于天地间。我不由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沉醉双乳峰的灵秀气韵,折服于它“养精养气养天地,哺云哺雾哺日月”的雄浑气魄。
一时间能诗者诗,善歌者歌。我虽无所长,也咔嚓咔嚓按动快门。
没有想到的是,再次想起双乳峰不是回望凝视,不是翻检照片,也不是交谈叙说,却是因了那个女孩儿。
那日,釆风团队行至一布衣村寨,陶醉于乡野纯美的自然风光,手机一路拍个不停,来回翻看。“姐,这是哪?”一个脆生生又怯怯的声音在耳畔響起。抬眼见一女孩儿,马尾辫,几绺刘海斜斜地拢向两侧,正用笑起来弯成月牙般的眼睛看着我和我手机上的照片。
“就是这里呀,”我递过手机指给她看,“这是广场边的那片田,这是香车河。”
女孩儿脸庞不大,下颌略尖,透着稚气。身量比我略低,不算高,肩膀略显单弱。穿一件粉红色小衫,衬得小脸也活泼生动起来了。她翻看着手机,笑得很灿烂。
看着她纯净甜美的笑容,我不由想起自己十三岁的儿子。想来她应该也不大,顶多十六七,更觉亲近起来。
“你多大了?”我随口问着。 “二十。”我愣了一下,不由又细细地打量着她。这次,我注意到她的胸前交叉绑着两根红布带,布带绕过肩头拴住了身后的一个背篓。又沿着腰际绕回身前打了个结。背篓上盖着块兰花小毯子。背篓下方左右两侧各露出一只包裹着婴儿小脚丫的花布棉鞋,原来女孩儿背着的是个小宝宝。
背篓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女孩儿回过头,掀起小毯子。小宝宝似乎受到了惊拢,闭着眼睛,瘪瘪小嘴,作势要哭。
“哦,哦……”女孩晃动身子,颠动背篓哄着宝宝。宝宝很快安静下来又睡着了。
看到女孩儿熟练的动作,我问:“你的孩子吗?” “是呀。”“多大了呀?”“七个月了。”“男孩儿还是女孩儿?”“男孩儿。”“好可爱!”
女孩儿听了,又笑了,笑得有些羞涩。
“老公在身边帮你带吗?” “老公呀,”女孩儿眼睛眨了眨,补充道,“他在宁波找钱去了。”
我还想再多聊几句,但女孩儿似乎对手机更有兴趣,指着手机问我:“这也可以拍照?”
“可以啊。我们一起拍一张吧。”我举起手机,按下了自拍钮。屏幕上留下了我俩的大头照。她看了很开心的样子。见她喜欢,我提议单独给她拍一张。女孩儿理了理额发,笑眯眯地站在一处院落前,阳光照耀着头顶的树叶闪闪发光。我按下了按纽,女孩儿就笑眯眯地站在了我的手机里了。
“看,多甜。”我拿给她看。
采风团的一些作家邀请她拍照、合影。她都笑眯眯地,大大方方地配合着,和大家交谈着。谈话中,我知道她是外村嫁过来的,家就在往山下走不远。
该离开了,女孩儿就静静地笑眯眯地随着我们一起走,直到一条路的分岔。要告别了,同行的一位老师问她怎么把照片给她。她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不知怎么回答。
“村里有地方可以收信吗?”女孩儿有些茫然,摇摇头。
“那能不能寄到村里转给你,你叫什么名字,留个地址也行。”女孩儿没说话,只是笑眯眯的。边上一位阿婆出面解释说:“她不识字。”
终于只能挥手告别了。走出一段,我回过头,看见女孩儿还站在原地。阳光从身后照过来,女孩儿的身形被镀上金边。金边勾勒出她单弱的线条,只是胸前明显地鼓涨,显示出她是一位哺乳期的年轻妈妈。她就站在那里,看着我们离开,笑眯眯的。我忽然在心底泛起一丝酸涩。
回程路上,那阳光包裹的小小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桓。她看上去那么稚嫩单弱,给我的感觉还是个孩子。可是她已经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没有电话,不知道上网,不识字,甚至没有自己的联系方式。却已经承担起人妻人母的责任。静静地,笑眯眯地在那里,默然,淳朴,只是用天赋的乳汁哺育着后代。
渐渐地,我的脑海中,不再只是女孩儿的身影,公路上、田野中、河流边、村庄里随处可见的女人们背着孩子。有年轻的妈妈背着自己的孩子,有年老的妇人背着自己的孙儿。她们一边劳作,一边抚育后代。用稚嫩的,温暖的,衰老的身躯延续着血脉。
恍惚间,她们从四面八方而来,聚合在一起,幻化成挺立于天地的双乳峰,占满了我的眼帘。一样的饱满,一样的静默,一样的永恒地付出,哺育了世世代代。她们便是双乳峰在人间幻化的天使。
天使给人间带来了美,带来了爱。然而付出之后,会不会疲累、枯竭,需要滋养和安慰?
我的手机里有一位天使的小照,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让她收到,或许会是一个小小的安慰!
对她?对我?
——选自《黔西南日报》
远眺,双乳峰青翠、挺拔、秀美,静静地矗立于群山环抱中,存在于天地间。我不由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沉醉双乳峰的灵秀气韵,折服于它“养精养气养天地,哺云哺雾哺日月”的雄浑气魄。
一时间能诗者诗,善歌者歌。我虽无所长,也咔嚓咔嚓按动快门。
没有想到的是,再次想起双乳峰不是回望凝视,不是翻检照片,也不是交谈叙说,却是因了那个女孩儿。
那日,釆风团队行至一布衣村寨,陶醉于乡野纯美的自然风光,手机一路拍个不停,来回翻看。“姐,这是哪?”一个脆生生又怯怯的声音在耳畔響起。抬眼见一女孩儿,马尾辫,几绺刘海斜斜地拢向两侧,正用笑起来弯成月牙般的眼睛看着我和我手机上的照片。
“就是这里呀,”我递过手机指给她看,“这是广场边的那片田,这是香车河。”
女孩儿脸庞不大,下颌略尖,透着稚气。身量比我略低,不算高,肩膀略显单弱。穿一件粉红色小衫,衬得小脸也活泼生动起来了。她翻看着手机,笑得很灿烂。
看着她纯净甜美的笑容,我不由想起自己十三岁的儿子。想来她应该也不大,顶多十六七,更觉亲近起来。
“你多大了?”我随口问着。 “二十。”我愣了一下,不由又细细地打量着她。这次,我注意到她的胸前交叉绑着两根红布带,布带绕过肩头拴住了身后的一个背篓。又沿着腰际绕回身前打了个结。背篓上盖着块兰花小毯子。背篓下方左右两侧各露出一只包裹着婴儿小脚丫的花布棉鞋,原来女孩儿背着的是个小宝宝。
背篓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女孩儿回过头,掀起小毯子。小宝宝似乎受到了惊拢,闭着眼睛,瘪瘪小嘴,作势要哭。
“哦,哦……”女孩晃动身子,颠动背篓哄着宝宝。宝宝很快安静下来又睡着了。
看到女孩儿熟练的动作,我问:“你的孩子吗?” “是呀。”“多大了呀?”“七个月了。”“男孩儿还是女孩儿?”“男孩儿。”“好可爱!”
女孩儿听了,又笑了,笑得有些羞涩。
“老公在身边帮你带吗?” “老公呀,”女孩儿眼睛眨了眨,补充道,“他在宁波找钱去了。”
我还想再多聊几句,但女孩儿似乎对手机更有兴趣,指着手机问我:“这也可以拍照?”
“可以啊。我们一起拍一张吧。”我举起手机,按下了自拍钮。屏幕上留下了我俩的大头照。她看了很开心的样子。见她喜欢,我提议单独给她拍一张。女孩儿理了理额发,笑眯眯地站在一处院落前,阳光照耀着头顶的树叶闪闪发光。我按下了按纽,女孩儿就笑眯眯地站在了我的手机里了。
“看,多甜。”我拿给她看。
采风团的一些作家邀请她拍照、合影。她都笑眯眯地,大大方方地配合着,和大家交谈着。谈话中,我知道她是外村嫁过来的,家就在往山下走不远。
该离开了,女孩儿就静静地笑眯眯地随着我们一起走,直到一条路的分岔。要告别了,同行的一位老师问她怎么把照片给她。她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不知怎么回答。
“村里有地方可以收信吗?”女孩儿有些茫然,摇摇头。
“那能不能寄到村里转给你,你叫什么名字,留个地址也行。”女孩儿没说话,只是笑眯眯的。边上一位阿婆出面解释说:“她不识字。”
终于只能挥手告别了。走出一段,我回过头,看见女孩儿还站在原地。阳光从身后照过来,女孩儿的身形被镀上金边。金边勾勒出她单弱的线条,只是胸前明显地鼓涨,显示出她是一位哺乳期的年轻妈妈。她就站在那里,看着我们离开,笑眯眯的。我忽然在心底泛起一丝酸涩。
回程路上,那阳光包裹的小小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桓。她看上去那么稚嫩单弱,给我的感觉还是个孩子。可是她已经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没有电话,不知道上网,不识字,甚至没有自己的联系方式。却已经承担起人妻人母的责任。静静地,笑眯眯地在那里,默然,淳朴,只是用天赋的乳汁哺育着后代。
渐渐地,我的脑海中,不再只是女孩儿的身影,公路上、田野中、河流边、村庄里随处可见的女人们背着孩子。有年轻的妈妈背着自己的孩子,有年老的妇人背着自己的孙儿。她们一边劳作,一边抚育后代。用稚嫩的,温暖的,衰老的身躯延续着血脉。
恍惚间,她们从四面八方而来,聚合在一起,幻化成挺立于天地的双乳峰,占满了我的眼帘。一样的饱满,一样的静默,一样的永恒地付出,哺育了世世代代。她们便是双乳峰在人间幻化的天使。
天使给人间带来了美,带来了爱。然而付出之后,会不会疲累、枯竭,需要滋养和安慰?
我的手机里有一位天使的小照,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让她收到,或许会是一个小小的安慰!
对她?对我?
——选自《黔西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