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的汉语词汇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古老文化的积淀与发展进程里,这些表示颜色的词汇往往被赋予了强烈的文化意味,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研究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汉语教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输出。本文试对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汉语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探究,旨在为今后我国汉语文化与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汉语教学研究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我国汉语中有很多表示颜色、色彩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古老文化的积淀发展进程里往往被赋予了强烈的文化意味,甚至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研究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汉语教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一、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实际上,“在所有人类语言中,颜色词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类,这些词语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1]在研究汉语的过程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不能跳过去的重要环节,往往只有掌握了颜色词背后的深厚文化含义,才能够对一些文化现象有所阐释和顿悟,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
(一)颜色词汇“红”的文化内涵
“颜色词又称为色彩词,是表示色彩的文字符号,是五彩斑斓的颜色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还能反映人们的主观感情。在汉语中很早就有了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的颜色词。”[2]其中“红”这个颜色词被我国人民赋予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红色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颜色,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所对应的也是欢喜、热烈的情感。所以,人们在迎接重大的节日、喜事时,往往会应用以“红”为主的元素,例如在春节时张贴用红纸书写的春联,在门外挂上红色的灯笼,长辈会发给晚辈“红包”,在举办婚事时,新娘要身着红色的嫁衣,盖上红色的盖头,新房的门窗上要张贴红色的喜字剪纸,这正是因为人们将内心的希望、对吉祥如意的憧憬都寄托在了这个字眼上。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人们对红色的一部分认知来自于火元素,以“红红火火”为例,足以看出红与五行中的火对应,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旺盛或经济优越的生活。人们用红红火火作为喜庆时刻的祝福语,便是将红色的、明亮温暖的火焰作为幸福美满的一种象征,将红色作为吉祥、兴旺的象征。
另一方面,红色又是鲜血的颜色,在革命战争中,无数烈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与振兴,为了国家免于遭受铁蹄践踏而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红色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忠贞、爱国、牺牲、奉献,我国的国旗是红色的,少先队员佩戴的红领巾是红色的。人们常常会说自己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赤”即为红,赤子形容人心地纯洁善良,可见“红”又有率直、纯真之义。不仅如此,我国亦有“红颜”、“红尘”的说法,红颜指面容姣好、年轻美丽的女子,如“红颜知己”“红颜祸水”,红指的是漂亮、年轻、动人。而“红尘”是佛教用语,多见于“看破红尘”“红尘俗世”等,这里的红尘指人世间的繁华,红自然是繁华如锦的象征。
(二)颜色词汇“白”的文化内涵
诚如“红”一样,我国古人也赋予了“白”这个颜色词汇十分丰富的文化含义和情感特点,但与红色相反,我国古人对于白色不喜反恶,甚至有一种生理到心理的排斥与恐惧。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中,白色往往与死亡、葬礼等联系起来。象征着逝去、无生命的、肃穆以及对亡者的尊敬与悼念。所以在举办葬礼时,追悼会的场地布置要以白色为主,而亡者的子嗣亦要披麻戴孝,与婚礼被称为“红事”相对,葬礼被称作“白事”,可见白的含义与红的热情、喜庆恰恰相反,其无论在情感表达还是在氛围营造上都是凝重的、消沉的。
另外,在很多表述中,“白”都被賦予了具有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诸如“白色政权”,指代反动资产阶级政权,这里的“白”有反动、落后之义,仍与“红”对立。不仅如此,白色还有奸诈、贫穷、愚蠢无能、徒劳无功之义,例如戏曲《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即为白脸,象征了他奸雄的身份。而我国古代将穷人平民称为“白衣”,将没有文化的人称为“白丁”(《陋室铭》诗句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吃女子软饭的男子称为“小白脸”,将事情没有成功,没有效果称为“白做了”,都是将“白”这个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色彩与情感内涵无限放大的结果。
而与我们汉族文化中“白”象征的死亡、贫穷、奸诈、一无所有不同,在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里,白色都是神圣高贵、纯洁无瑕、素雅宁静的代名词。西方的婚礼上,新娘要身着白色的婚纱,象征其纯洁美好与对爱情、婚姻的忠贞坚定,而在日本婚礼上,新娘要身着白色的和服嫁衣,这种嫁衣名为“白无垢”,身着“白无垢”的新娘呈现素雅、端庄之态,可见与中国所想要表达的喜庆之感不同,日本人利用白颜色更像突出婚礼的庄重。
(三)颜色词汇“黄”的文化内涵
黄色在五行中对应的元素是金,因此,“黄”这个颜色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体系下往往与皇权、富贵相联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色基本上是帝位的象征,是君主的专属颜色,皇帝在即位后所着的龙袍是黄色的,仪仗队、诏书、奏章等均为黄色,可以说,黄色是身份与权力的一种集中体现,除了皇帝外,其余人等不能善用黄色。这种文化内涵源于人们对于金钱、财富的狂热。
古人重视黄色,对其还有另一种理解,即对黄帝的尊崇,对黄河作为文明起源的一种膜拜信仰,因此我们华夏民族一直自称“炎黄子孙”,以示自己的归属之情。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移,黄色的含义在人们的观念里也开始产生新的变化与延展,“虽然今日中国已没有帝王,但黄色继续表示贵族的意思。中国人还是崇拜这个颜色,因此黄色能使他们想到明亮、希望、欢乐、光华、景气等感觉。”[3]现如今,我们经常将“黄”字与“金”字结合到一起使用,形容最有价值的内容,比如“黄金周”“黄金时段”“黄金年龄”“黄金分割”“黄金比例”等,这些词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时间、年龄、比例等所具有的价值性。 除了这些比较积极、正面的文化内涵,颜色词“黄”还有一种较为不雅的,与色情、性行为挂钩的含义,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黄色书刊”即描绘、书写内容带有性欲色彩的书籍,相似的例子还可见于“黄色笑话”“黄色电影” “拒绝黄赌毒”“扫黄打非”等说法。这种比较消极、负面的文化内涵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是源于西方,当时西方18世纪起印刷出版的色情书刊所用纸张为黄色。还有人认为应该起源于我们本国,古代《黄书》中所提及的“房中之术”,这些说法莫衷一是,并没有较为准确的定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黄”与性的之间的相关性,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四)颜色词汇“绿”的文化内涵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一种自然环境的象征,所以这种颜色常常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的、健康的、天然的感受,让我们将绿色与对身体有益相联系,相结合,所以我们常常把那些健康的、无污染的事物冠以“绿色”一词,诸如“绿色蔬菜”“绿色燃料”等。除此,在现代社会,绿色还是和平、希望的象征,也可以阐释为安全、便捷无阻之义,如“绿色通道”。
在古代,绿色的含义更为丰富,由于过去很多劫贫济富的侠盗匪徒都是生活在绿林深山中,借助环境地形来实现自己劫财的目的以及躲避官兵的追捕,一方面为反抗残暴的黑暗的封建势力,另一方面为了救济贫穷百姓的艰苦生活。所以这些人被称为“绿林好汉”“绿林英雄”。“绿”就有了行侠仗义、铲奸除恶的含义。
除此之外,绿色还有一层比较隐晦的含义,即丈夫被妻子出轨后,会被人称为“戴了绿帽子”,这起源于春秋时期,男子在卖妻售子时要戴上绿色的头巾以示卑贱身份。
除了这几个颜色词,我国汉语词汇中还有大量的颜色词汇,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并不一一赘述。作为文化思想的一部分,颜色词的深层含义早已与汉语教学研究密不可分,如何有效地进行汉语教学,还值得进一步商榷研究。
二、汉语颜色词与汉语教学关系探究
(一)促进汉语教学的推广
汉语教学若想进一步得到推广,就不能只做全面工作,在整体上下功夫,更应该深化某些内容,以此作为人们了解汉语、接触汉语、认可汉语的契机。而汉语颜色词恰好可以担此重任,首先颜色词能够与明快鲜亮的颜色相对应结合,容易令汉语学习者产生兴趣,其次,汉语颜色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会令汉语学习者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接触汉语颜色词并掌握其蕴含的文化含义后,汉语学习者势必会对汉语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所了解,继而激发其學习汉语的积极性与热情。
(二)加强汉语教学的对外交流作用
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我国汉语交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清楚、不了解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落差,为了消解这种文化误解,加强汉语教学的对外交流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外国友人只有在掌握了汉语颜色词汇的潜在深意与用法后,才能够运用恰当,试想,如果一位国际友人在“白事”场合说出红红火火,将带来极大的尴尬与难堪。另一方面,在进行汉语对外教学时,利用各国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可以令学习者尽快地了解文化上的差异。比如针对日本友人教授汉语时,可以讲解日语与汉语中“红”、“白”的文化内涵,用鲜明的对比留下更为清晰、具体、深刻的印象。
(三)便于汉语教学的规律性找寻
汉语文化十分复杂繁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极大难度,而汉语颜色词汇在现今使用频繁、组词量丰富,如果一一去学习、记忆,较为耗时耗力,而利用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找寻到汉语文化中的规律性,继而学生在学习时便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比如“黑”的文化内涵多为贬义,所以汉语学习者在看到“黑心”时,便能够判断出这是一个贬义词汇,“黑”与恶毒、残忍、卑劣等义相近。另一方面,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去理解一些文化现象,继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汉语言,以及由其创造出的精神财富。
三、结论
“词汇是语言三大系统中最为积极、活跃的部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都可以在词汇中直接反映出来。词汇是社会文化的直接表达,颜色词作为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同样具备此种功能。”[4]研究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我国的汉语教学研究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对汉语文化更好地被国人与外国友人理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鹏.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以“红”字为例[J].青春岁月,2016(03).
[2]何楚菊.汉语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王小美.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汉语教学——以西班牙学习者的汉语教学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张凤娇.对外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汉语教学研究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我国汉语中有很多表示颜色、色彩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古老文化的积淀发展进程里往往被赋予了强烈的文化意味,甚至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研究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汉语教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一、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实际上,“在所有人类语言中,颜色词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类,这些词语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1]在研究汉语的过程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不能跳过去的重要环节,往往只有掌握了颜色词背后的深厚文化含义,才能够对一些文化现象有所阐释和顿悟,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
(一)颜色词汇“红”的文化内涵
“颜色词又称为色彩词,是表示色彩的文字符号,是五彩斑斓的颜色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还能反映人们的主观感情。在汉语中很早就有了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的颜色词。”[2]其中“红”这个颜色词被我国人民赋予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红色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颜色,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所对应的也是欢喜、热烈的情感。所以,人们在迎接重大的节日、喜事时,往往会应用以“红”为主的元素,例如在春节时张贴用红纸书写的春联,在门外挂上红色的灯笼,长辈会发给晚辈“红包”,在举办婚事时,新娘要身着红色的嫁衣,盖上红色的盖头,新房的门窗上要张贴红色的喜字剪纸,这正是因为人们将内心的希望、对吉祥如意的憧憬都寄托在了这个字眼上。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人们对红色的一部分认知来自于火元素,以“红红火火”为例,足以看出红与五行中的火对应,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旺盛或经济优越的生活。人们用红红火火作为喜庆时刻的祝福语,便是将红色的、明亮温暖的火焰作为幸福美满的一种象征,将红色作为吉祥、兴旺的象征。
另一方面,红色又是鲜血的颜色,在革命战争中,无数烈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与振兴,为了国家免于遭受铁蹄践踏而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红色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忠贞、爱国、牺牲、奉献,我国的国旗是红色的,少先队员佩戴的红领巾是红色的。人们常常会说自己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赤”即为红,赤子形容人心地纯洁善良,可见“红”又有率直、纯真之义。不仅如此,我国亦有“红颜”、“红尘”的说法,红颜指面容姣好、年轻美丽的女子,如“红颜知己”“红颜祸水”,红指的是漂亮、年轻、动人。而“红尘”是佛教用语,多见于“看破红尘”“红尘俗世”等,这里的红尘指人世间的繁华,红自然是繁华如锦的象征。
(二)颜色词汇“白”的文化内涵
诚如“红”一样,我国古人也赋予了“白”这个颜色词汇十分丰富的文化含义和情感特点,但与红色相反,我国古人对于白色不喜反恶,甚至有一种生理到心理的排斥与恐惧。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中,白色往往与死亡、葬礼等联系起来。象征着逝去、无生命的、肃穆以及对亡者的尊敬与悼念。所以在举办葬礼时,追悼会的场地布置要以白色为主,而亡者的子嗣亦要披麻戴孝,与婚礼被称为“红事”相对,葬礼被称作“白事”,可见白的含义与红的热情、喜庆恰恰相反,其无论在情感表达还是在氛围营造上都是凝重的、消沉的。
另外,在很多表述中,“白”都被賦予了具有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诸如“白色政权”,指代反动资产阶级政权,这里的“白”有反动、落后之义,仍与“红”对立。不仅如此,白色还有奸诈、贫穷、愚蠢无能、徒劳无功之义,例如戏曲《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即为白脸,象征了他奸雄的身份。而我国古代将穷人平民称为“白衣”,将没有文化的人称为“白丁”(《陋室铭》诗句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吃女子软饭的男子称为“小白脸”,将事情没有成功,没有效果称为“白做了”,都是将“白”这个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色彩与情感内涵无限放大的结果。
而与我们汉族文化中“白”象征的死亡、贫穷、奸诈、一无所有不同,在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里,白色都是神圣高贵、纯洁无瑕、素雅宁静的代名词。西方的婚礼上,新娘要身着白色的婚纱,象征其纯洁美好与对爱情、婚姻的忠贞坚定,而在日本婚礼上,新娘要身着白色的和服嫁衣,这种嫁衣名为“白无垢”,身着“白无垢”的新娘呈现素雅、端庄之态,可见与中国所想要表达的喜庆之感不同,日本人利用白颜色更像突出婚礼的庄重。
(三)颜色词汇“黄”的文化内涵
黄色在五行中对应的元素是金,因此,“黄”这个颜色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体系下往往与皇权、富贵相联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色基本上是帝位的象征,是君主的专属颜色,皇帝在即位后所着的龙袍是黄色的,仪仗队、诏书、奏章等均为黄色,可以说,黄色是身份与权力的一种集中体现,除了皇帝外,其余人等不能善用黄色。这种文化内涵源于人们对于金钱、财富的狂热。
古人重视黄色,对其还有另一种理解,即对黄帝的尊崇,对黄河作为文明起源的一种膜拜信仰,因此我们华夏民族一直自称“炎黄子孙”,以示自己的归属之情。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移,黄色的含义在人们的观念里也开始产生新的变化与延展,“虽然今日中国已没有帝王,但黄色继续表示贵族的意思。中国人还是崇拜这个颜色,因此黄色能使他们想到明亮、希望、欢乐、光华、景气等感觉。”[3]现如今,我们经常将“黄”字与“金”字结合到一起使用,形容最有价值的内容,比如“黄金周”“黄金时段”“黄金年龄”“黄金分割”“黄金比例”等,这些词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时间、年龄、比例等所具有的价值性。 除了这些比较积极、正面的文化内涵,颜色词“黄”还有一种较为不雅的,与色情、性行为挂钩的含义,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黄色书刊”即描绘、书写内容带有性欲色彩的书籍,相似的例子还可见于“黄色笑话”“黄色电影” “拒绝黄赌毒”“扫黄打非”等说法。这种比较消极、负面的文化内涵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是源于西方,当时西方18世纪起印刷出版的色情书刊所用纸张为黄色。还有人认为应该起源于我们本国,古代《黄书》中所提及的“房中之术”,这些说法莫衷一是,并没有较为准确的定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黄”与性的之间的相关性,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四)颜色词汇“绿”的文化内涵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一种自然环境的象征,所以这种颜色常常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的、健康的、天然的感受,让我们将绿色与对身体有益相联系,相结合,所以我们常常把那些健康的、无污染的事物冠以“绿色”一词,诸如“绿色蔬菜”“绿色燃料”等。除此,在现代社会,绿色还是和平、希望的象征,也可以阐释为安全、便捷无阻之义,如“绿色通道”。
在古代,绿色的含义更为丰富,由于过去很多劫贫济富的侠盗匪徒都是生活在绿林深山中,借助环境地形来实现自己劫财的目的以及躲避官兵的追捕,一方面为反抗残暴的黑暗的封建势力,另一方面为了救济贫穷百姓的艰苦生活。所以这些人被称为“绿林好汉”“绿林英雄”。“绿”就有了行侠仗义、铲奸除恶的含义。
除此之外,绿色还有一层比较隐晦的含义,即丈夫被妻子出轨后,会被人称为“戴了绿帽子”,这起源于春秋时期,男子在卖妻售子时要戴上绿色的头巾以示卑贱身份。
除了这几个颜色词,我国汉语词汇中还有大量的颜色词汇,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并不一一赘述。作为文化思想的一部分,颜色词的深层含义早已与汉语教学研究密不可分,如何有效地进行汉语教学,还值得进一步商榷研究。
二、汉语颜色词与汉语教学关系探究
(一)促进汉语教学的推广
汉语教学若想进一步得到推广,就不能只做全面工作,在整体上下功夫,更应该深化某些内容,以此作为人们了解汉语、接触汉语、认可汉语的契机。而汉语颜色词恰好可以担此重任,首先颜色词能够与明快鲜亮的颜色相对应结合,容易令汉语学习者产生兴趣,其次,汉语颜色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会令汉语学习者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接触汉语颜色词并掌握其蕴含的文化含义后,汉语学习者势必会对汉语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所了解,继而激发其學习汉语的积极性与热情。
(二)加强汉语教学的对外交流作用
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我国汉语交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清楚、不了解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落差,为了消解这种文化误解,加强汉语教学的对外交流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外国友人只有在掌握了汉语颜色词汇的潜在深意与用法后,才能够运用恰当,试想,如果一位国际友人在“白事”场合说出红红火火,将带来极大的尴尬与难堪。另一方面,在进行汉语对外教学时,利用各国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可以令学习者尽快地了解文化上的差异。比如针对日本友人教授汉语时,可以讲解日语与汉语中“红”、“白”的文化内涵,用鲜明的对比留下更为清晰、具体、深刻的印象。
(三)便于汉语教学的规律性找寻
汉语文化十分复杂繁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极大难度,而汉语颜色词汇在现今使用频繁、组词量丰富,如果一一去学习、记忆,较为耗时耗力,而利用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找寻到汉语文化中的规律性,继而学生在学习时便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比如“黑”的文化内涵多为贬义,所以汉语学习者在看到“黑心”时,便能够判断出这是一个贬义词汇,“黑”与恶毒、残忍、卑劣等义相近。另一方面,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去理解一些文化现象,继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汉语言,以及由其创造出的精神财富。
三、结论
“词汇是语言三大系统中最为积极、活跃的部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都可以在词汇中直接反映出来。词汇是社会文化的直接表达,颜色词作为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同样具备此种功能。”[4]研究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我国的汉语教学研究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对汉语文化更好地被国人与外国友人理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鹏.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以“红”字为例[J].青春岁月,2016(03).
[2]何楚菊.汉语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王小美.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汉语教学——以西班牙学习者的汉语教学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张凤娇.对外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