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2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颈椎前路手术,研究组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JOA评分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颈椎管狭窄;颈椎损伤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22-01
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是常见的脊椎外科疾病,中老年人较为多发,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现对72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2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脊髓造影檢查等手段确诊,且均采取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各36例。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5.44±6.3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0-74岁,平均(55.36 6.28)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颈椎前路手术,全麻,常规消毒、铺巾,从右侧颈前方作一横切口,C臂X线机观察下,将髓核、软骨板、骨刺增生刮除,再植入自体骨钛网或单纯骼骨块,用钛板对颈椎进行固定,佩戴颈托。
研究组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颈前作斜行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自上而下地分离至椎体前方后,剥开椎前筋膜,C臂X线机定位椎间隙,切除椎间片及其上下软骨中植入单纯骼骨块,的病变组织,切开纵韧带,用咬骨钳牵拉椎体,并用刮匙清除病变组织,用前路钢板固定。然后将患者转换至俯卧位,于颈椎后正中作一切口,扩大入路,将椎板、棘突、关节突关节充分暴露出来,咬除少许棘突,用微型骨钻将棘突分开,于靠近内侧的关节突关节2-3毫米的位置,将两侧椎板外板磨开,保留内板。用骨撬撬开棘突基底,将硬膜外脂肪推开,将棘突掀起,在棘突底部打孔,再进行异体骨植术,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止血、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用JOA量表评分法对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7份,评分越高,颈椎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1.0行统计学分析。用、x±s描述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颈椎功能
治疗前,2组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JOA评分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理论的完善、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精密化发展,使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手术治疗是根治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首选方案,但是,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其疗效、预后等也会有一定差异。基于这样的原因,临床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近年来,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保证,但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其手术风险较大,必须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临床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需要根据CT、MRI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具体来说便是,明确颈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的具体部位,采取“哪里存在压迫便在哪里减压”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对致压节段进行减压。治疗关键在于将主要或直接致压物去除,并植骨融合稳定颈椎。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手术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外侧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不同,实际应用时应合理选择。
有研究指出,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手术或者是颈椎后路手术,均无法提升颈椎的阶段稳定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案,使得颈脊髓前后方的减压更加充分,纠正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可以有效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弥补了单一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的缺陷,使颈椎结构得到重建,从而可以提升颈椎前柱的稳定性。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帮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D];泰山医学院;2013年
【关键词】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颈椎管狭窄;颈椎损伤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22-01
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是常见的脊椎外科疾病,中老年人较为多发,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现对72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2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脊髓造影檢查等手段确诊,且均采取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各36例。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5.44±6.3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0-74岁,平均(55.36 6.28)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颈椎前路手术,全麻,常规消毒、铺巾,从右侧颈前方作一横切口,C臂X线机观察下,将髓核、软骨板、骨刺增生刮除,再植入自体骨钛网或单纯骼骨块,用钛板对颈椎进行固定,佩戴颈托。
研究组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颈前作斜行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自上而下地分离至椎体前方后,剥开椎前筋膜,C臂X线机定位椎间隙,切除椎间片及其上下软骨中植入单纯骼骨块,的病变组织,切开纵韧带,用咬骨钳牵拉椎体,并用刮匙清除病变组织,用前路钢板固定。然后将患者转换至俯卧位,于颈椎后正中作一切口,扩大入路,将椎板、棘突、关节突关节充分暴露出来,咬除少许棘突,用微型骨钻将棘突分开,于靠近内侧的关节突关节2-3毫米的位置,将两侧椎板外板磨开,保留内板。用骨撬撬开棘突基底,将硬膜外脂肪推开,将棘突掀起,在棘突底部打孔,再进行异体骨植术,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止血、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用JOA量表评分法对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7份,评分越高,颈椎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1.0行统计学分析。用、x±s描述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颈椎功能
治疗前,2组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JOA评分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理论的完善、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精密化发展,使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手术治疗是根治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首选方案,但是,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其疗效、预后等也会有一定差异。基于这样的原因,临床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近年来,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保证,但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其手术风险较大,必须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临床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需要根据CT、MRI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具体来说便是,明确颈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的具体部位,采取“哪里存在压迫便在哪里减压”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对致压节段进行减压。治疗关键在于将主要或直接致压物去除,并植骨融合稳定颈椎。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手术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外侧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不同,实际应用时应合理选择。
有研究指出,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手术或者是颈椎后路手术,均无法提升颈椎的阶段稳定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案,使得颈脊髓前后方的减压更加充分,纠正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可以有效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弥补了单一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的缺陷,使颈椎结构得到重建,从而可以提升颈椎前柱的稳定性。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帮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D];泰山医学院;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