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彭帆(198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汉族,现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会计。
摘要:“2+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潮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高专“2+1”模式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探讨高职“2+1”模式的特点与现实意义,以及其存在的一些弊端与不足,提出高职教育改革措施,优化“2+1”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2+1”教学模式;人才培养“2+1”培养模式是我国在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是指在高职三年学制下,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对专业教学设计进行改革,高职学院用两个学年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第三学年按照所面向的岗位或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用两年时间安排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要求有个清楚的认识,最后一年由教师和企业指导学生进行校外实践,让学生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2+1”教学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1”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一年在企业岗位实习的机会。在综合实践阶段,依靠现实工作平台,促使学生成为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实操作过程并不像课堂教学有固定的答案和僵硬的教学步骤,学生在岗位师傅的带领下,根据具体项目要求来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能接触工厂企业中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有利于学院、学生以及企业共享社会资源
“2+1”教学模式,依靠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有利于产学研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其改变了目前学校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了基础。同时“2+1”教学模式能够每年持续地给企业提供充足的实习学生,为企业带来新的风气与思想,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模式不但解决了企业从业人员紧张的难题,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可以将表现优秀的学生签约留下继续工作,省去了企业再去学校举行校园招聘的成本,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的整体素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3、有利于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相结合
学生最后一年的企业实习,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可以与老师请教与交流。与此同时,高校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企业生产过程与管理活动,和企业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交流,有针对性地改革自身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课程设置提供针对性意见。
二、现如今“2+1”教学模式的不足
“2+1”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打造的平台,理论上对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有好处,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1、实行“2+1”教学模式是为了学生的将来,学生是模式的主体与主要参与者,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不可忽视。可是按照现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毕业前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缺乏社会经验,一旦进入企业就会由于企业实习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产生不适应感,不能很好进行学生与职员的角色转变。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天差地别,企业实习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为难情绪,工作时怕吃苦。尤其是因为实习工作与企业给予的薪资水平不符,学生可能会有放弃实习机会的想法,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的。所以能否认真处理这些主要矛盾,关系到“2+1”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
2、实习机会与实习场所是由企业来提供,但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和经济压力,没有精力把心思放在为学校培养学生上。在真正实习过程中,企业可能只是单单为了应付学校,节约运营成本,仅仅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简单、廉价的劳动力来看待,不会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长期的培养计划。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大,并没有形成有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只是实行简单的粗放型企业管理,学生的实习成果考核无法有效评价。最后是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之间的利益不能均衡,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学校想要的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利益点不同,不能达成长久的合作关系,“2+1”恐难以持久进行。
三、优化构建“2+1”教学模式的建议
1、未来的高职学校“2+1”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帮助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即要注意学生的当前职业能力的锻炼,也要让学生做好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科学安排,让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知识,更要强调对从业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对本专业和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确保“2+1”人才培育模式能在学生最后一年岗位实习的时候能顺利实施,学校应该从入学时就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从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入手。在学校管理上也应该适度引入企业管理理念,避免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同时,为了确保实习的质量,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应该做好思想引导、管理沟通等工作,严格企业实习的评价考核,确保实习学生不会出现厌烦、旷工、迟到早退等违反企业规章纪律的现象,使学生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意识形成。
2、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利于企业、学生和学校的,要加大对该教学培养模式的宣传,提高学生特别是企业的认识,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通过舆论宣传、政府社会支持等手段,提高企业在参与“2+1”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保障校企双方能互惠互利,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职业特点,调整教学安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实习大学生源。政府也可以对实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或者第三方机构审计监督校企合作,提高合作质量。
3、学生对企业实习反响不强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提供的岗位或者不合专业所学,或者只是一个简单劳力岗位,学生无法通过实习来提升自我能力,因此积极性不高。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该严格考察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保证实习岗位是专业的主干,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合格人才。在校内课堂教学时,应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学有所用。最后就是学生实习应与之后的就业相结合。“2+1”人才培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实习应该是就业的演练,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得到锻炼,为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提供机会。(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坤.浅析“2+1模式”下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J].民办教育研究,2009,9.
[2]马兰,张爱荣.2+1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
摘要:“2+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潮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高专“2+1”模式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探讨高职“2+1”模式的特点与现实意义,以及其存在的一些弊端与不足,提出高职教育改革措施,优化“2+1”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2+1”教学模式;人才培养“2+1”培养模式是我国在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是指在高职三年学制下,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对专业教学设计进行改革,高职学院用两个学年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第三学年按照所面向的岗位或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用两年时间安排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要求有个清楚的认识,最后一年由教师和企业指导学生进行校外实践,让学生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2+1”教学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1”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一年在企业岗位实习的机会。在综合实践阶段,依靠现实工作平台,促使学生成为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实操作过程并不像课堂教学有固定的答案和僵硬的教学步骤,学生在岗位师傅的带领下,根据具体项目要求来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能接触工厂企业中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有利于学院、学生以及企业共享社会资源
“2+1”教学模式,依靠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有利于产学研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其改变了目前学校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了基础。同时“2+1”教学模式能够每年持续地给企业提供充足的实习学生,为企业带来新的风气与思想,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模式不但解决了企业从业人员紧张的难题,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可以将表现优秀的学生签约留下继续工作,省去了企业再去学校举行校园招聘的成本,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的整体素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3、有利于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相结合
学生最后一年的企业实习,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可以与老师请教与交流。与此同时,高校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企业生产过程与管理活动,和企业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交流,有针对性地改革自身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课程设置提供针对性意见。
二、现如今“2+1”教学模式的不足
“2+1”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打造的平台,理论上对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有好处,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1、实行“2+1”教学模式是为了学生的将来,学生是模式的主体与主要参与者,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不可忽视。可是按照现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毕业前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缺乏社会经验,一旦进入企业就会由于企业实习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产生不适应感,不能很好进行学生与职员的角色转变。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天差地别,企业实习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为难情绪,工作时怕吃苦。尤其是因为实习工作与企业给予的薪资水平不符,学生可能会有放弃实习机会的想法,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的。所以能否认真处理这些主要矛盾,关系到“2+1”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
2、实习机会与实习场所是由企业来提供,但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和经济压力,没有精力把心思放在为学校培养学生上。在真正实习过程中,企业可能只是单单为了应付学校,节约运营成本,仅仅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简单、廉价的劳动力来看待,不会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长期的培养计划。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大,并没有形成有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只是实行简单的粗放型企业管理,学生的实习成果考核无法有效评价。最后是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之间的利益不能均衡,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学校想要的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利益点不同,不能达成长久的合作关系,“2+1”恐难以持久进行。
三、优化构建“2+1”教学模式的建议
1、未来的高职学校“2+1”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帮助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即要注意学生的当前职业能力的锻炼,也要让学生做好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科学安排,让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知识,更要强调对从业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对本专业和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确保“2+1”人才培育模式能在学生最后一年岗位实习的时候能顺利实施,学校应该从入学时就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从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入手。在学校管理上也应该适度引入企业管理理念,避免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同时,为了确保实习的质量,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应该做好思想引导、管理沟通等工作,严格企业实习的评价考核,确保实习学生不会出现厌烦、旷工、迟到早退等违反企业规章纪律的现象,使学生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意识形成。
2、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利于企业、学生和学校的,要加大对该教学培养模式的宣传,提高学生特别是企业的认识,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通过舆论宣传、政府社会支持等手段,提高企业在参与“2+1”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保障校企双方能互惠互利,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职业特点,调整教学安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实习大学生源。政府也可以对实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或者第三方机构审计监督校企合作,提高合作质量。
3、学生对企业实习反响不强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提供的岗位或者不合专业所学,或者只是一个简单劳力岗位,学生无法通过实习来提升自我能力,因此积极性不高。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该严格考察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保证实习岗位是专业的主干,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合格人才。在校内课堂教学时,应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学有所用。最后就是学生实习应与之后的就业相结合。“2+1”人才培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实习应该是就业的演练,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得到锻炼,为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提供机会。(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坤.浅析“2+1模式”下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J].民办教育研究,2009,9.
[2]马兰,张爱荣.2+1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