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421769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谷弥漫着一片凉雾,
  呵,从这山谷的深处,
  我要是能找到出路,
  呵,我会觉得何等幸福!
  那边我会看到美丽的小山,
  永远年轻而常青!
  我若有羽翼,我若有翅膀,
  我真想飞上那座山顶。
  我听到和谐的音调,
  甘美的平静的天国的声音,
  微风给我送来
  香油树的芳馨。
  我看到金色的果实
  在绿叶间闪烁迎人,
  还有在那边盛开的花儿,
  在冬天也不会凋零。
  啊,在那无尽的阳光之中
  散步逍遥,该是多么欢畅,
  那座小山上的空氣,
  它该是多么凉爽!
  可是奔腾的激流
  阻拦了我的前路,
  它的波涛汹涌,
  使我心神恐怖。
  我看到一只小舟飘动,
  可是,唉!缺少艄公。
  上去吧,不要犹疑!
  轻帆已孕满了好风。
  你要有信心,你要能冒险,
  神并不给世人担保;
  只有奇迹才能
  把你带往美丽的仙岛。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09期)
其他文献
《节气家书》是博雅小学堂与春日山房创始人沈家智先生合作的节气音频节目,致力于通过节令让孩子们感知自然变化与美好。本文选自《节气家书》第21集——大雪。  桐桐:  见字如面!  西溪一别,又半月去了。我总想起那里的芦雪蓼花,飞鸟眠虫,也想起你。今天早晨收到你妈妈发给我的照片,又狠狠地怀念了一回,冬天窝在屋子里,总适合念起旧事。  发完照片,你妈妈加了一句话,她说:“西溪太美了,孩子们都像在画里走了
期刊
饮墨的学校有一个给初二学生举办14岁成长礼的传统,在这个庆典上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给孩子写一封信。我们家的信是由我起草,由她的爸爸誊抄完成的,在此记录,是为留念。  亲爱的饮墨:  真高兴,你就要14岁了,你刚出生时的样子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眨眼的工夫,那个小婴儿就长成170厘米的大姑娘,妈妈的心里充满了骄傲。  没错,自从出生以来,你就是妈妈的骄傲,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未来,肯定也是。 
期刊
01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  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  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咿咿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
期刊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想借此培养女儿的独立与坚持。这本是一件不争的好事,值得家长们学习借鉴,但在活动中,年幼的女儿突发疾病,休息也得不到保障,即使如此,她还是坚持完成。在钦佩小姑娘的同时,我认为,锻炼是件好事,但也需适可而止。  不能否认,乐嘉的出发点是为了女儿的未来。乐嘉的思想很值得学习,他懂得让孩子养成不抛弃不放弃的性格,这也是很多人并不能替孩子早早考虑到的。但是否
期刊
茫茫灰雾笼罩着。雾就在眼目之下。从高处探望下去,眼下就是茫茫的密不透隙的灰色的雾。谁也无法料知这雾什么时候会扯开散去。人愈是疑虑,那雾似乎愈是浓厚,似乎根本没有散去的希望。人就不由得焦虑,甚至抱怨自己选择了一个倒霉的日子:痴心向往的长白山天池,已经站在她的裙边,却看不见她的面目。  这雾确也像一张面纱——世界上那些严守宗教禁忌的妇女遮掩在面庞上的那一张,严密封盖着的是怎样一副含羞带娇的玉容呢?  
期刊
一  现在全国正弥漫着学外语的风气,学习的主要是英语,而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世界语。学会了英语,几乎可以走遍天下,碰不到语言不通的困难。水平差的,有时要辅之以一点手势。那也无伤大雅,语言的作用就在于沟通思想。在一般生活中,思想决不会太复杂的。懂一点外语,即使有点洋泾浜,也无大碍,只要“老内”和“老外”的思想能够沟通,也就行了。  学外语难不难呢?有什么捷径呢?俗话说:“
期刊
夜色尚未褪去,窗外白雾蒙蒙,天边还有星月相伴。我们早已整装待发,看看时间,嗯,凌晨5点30分。今天,我们将要去本次暑期研学的重要一站——酒泉,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名东风航天城。  虽然车程长达5小时之久,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这一路上,我趴在车窗边饱览了绮丽的西部风光。  当早晨第一抹阳光在天空中铺开一片绚丽的朝霞,茫茫戈壁一览无遗,戈壁滩上除了骆驼刺,只有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此情此景让我
期刊
对大部分人而言,一生的工作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正如有些人一辈子要在土地里劳作,有些人一辈子要在讲台上授业,有些人一辈子要在道路上奔波,而有些人,注定一生要与文字为伴,笔耕不辍,用写出的每一个字丈量人生的价值尺度。熊培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字工作者。  不论其文字价值几何,也不论其思想是否深刻,熊培云首先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这勤奋,既体现在他过往积累的几百万的文字,也映射在他作品中对读书、求知、思索的
期刊
在西安的时候,我带着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捉住一馍,咬将下去,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只好停下来。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汽式飞机来,但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时间,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  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
期刊
我十岁,自以为是大人了。其实,我實足年龄是八岁半。那是一九二〇年的二月间。我大姐姐打算等到春季开学,带我三姐到上海启明去上学。大姐姐也愿意带我。那时候我家在无锡,爸爸重病刚脱险,还在病中。  我爸爸向来认为启明教学好,管束严,能为学生打好中文、外文基础,所以我的二姑妈、堂姐、大姐、二姐都是爸爸送往启明上学的。一九二〇年二月间,还在寒假期内,我大姐早已毕业,在教书了。我大姐大我十二岁,三姐大我五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