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高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多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三年也没动过计算机。从平时观察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捧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二、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打比方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學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算法。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三年也没动过计算机。从平时观察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捧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二、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打比方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學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算法。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