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的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进?看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如何演绎,还是看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抑或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展?201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究竟看什么?这是民营企业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社会财富大洗牌
从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脉络中,可以看出几条有意思的规律:第一,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历史性现象,基本上是四到五年有一次;第二,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间节点发生在萧条年份,比如:上世纪的1978年、1988年、1998年以及2008年,大致上是十年一次;第三,无论是1993年之前的“治理整顿”,还是之后被称作的“宏观调控”,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的时期。
在一本叫做《大败局》的书中,作者分析了10家企业,有7家倒闭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2007年写的《大败局-2》中,9家企业有5家倒闭在2004年5月的宏观调控中;黄光裕事件、联想巨亏、煤老板倒闭,都发生在2008年。从这张年度框架表来看,刚刚过去的2010年、正在经历的2011年,都是过渡的年份。从宏观经济波动的角度观察,那是不具有节点性的关键年份。2011年,正安静地处在改革开放之后,位于第八个长期波动周期中。
如果说2011年有什么特点的话,在我们分析之前,还是先把视线回溯到2008年的第三季度之中。那年的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外部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央行的降息和4万亿元的公共基础建设投资,引发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向整合。从2008年第三季度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巨大的泡沫。这个泡沫,经过生成和扩大,逐渐从良性转向恶性。即便是如此,泡沫还不至于立即破灭,未来的短时期内,社会总财富还是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无非是这一大势中的企业个体,会身处在大洗牌当中:有些会崩溃,有些会停滞,有些则在大发展。
宏观走势维持大势
中国GDP的增长,不会出现大的问题。2010年,已经大幅度超过年初设想,2011年会保持在9%以上。如果说,2012年是继2002年之后的一个大的换届年,在2003-2012年的十年周期中,“保八”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2011年的货币投放,将延续过去的规模。
CPI是企业界很关注的问题,令企业界头疼的是:国家统计局的物价统计方式是“国家机密”。这就造成了人们从正式渠道看到的CPI增幅,往往和人们的切身感受大不相同——波士顿已经是美国城市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杭州的21个生活日常消费品中,有12个高于波士顿。今年,CPI指数究竟会达到多少?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中国粮食,已经连续8年大丰收,2011年还能继续丰收吗?只要粮食处在一个比较宽裕的状况下,2011年的通货膨胀情况,应该会比2010年要好。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连续大丰收,从来没有超过6年,这轮已经连续了8年,人们期待着第9年。
人民币汇率也是宏观经济中的大问题。2010年,中美的高层只要会谈,就会密集讨论货币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尽管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催得比较紧,但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和低的水平,去年只上升了2.5%左右。有一个不是搞货币的专家,请教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几位专家:未来3-5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什么状况?他们说:2011~2014年,主要稳定在6∶1到5∶1之间,主动权不掌握在中国。如果真出现这样的状况,中国外贸企业会面临很大问题——2011年,中国的出口会跌10%以内,进口大概增长20%左右,冲击最大的是以外贸为主的民营中小型企业。
房价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中国现在的房价和供求,没有太大的关系了。预测房价走势时,不用考虑一个城市有多少房子供应,有多少老百姓买房。房价只跟三个东西有关,一是社会稳定,二是地方财政,三是失业率。2010年三季度以来,二级、三级城市土地拍卖,持续出现“地王”,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要求稳住房价。房价正在从经济问题,日渐演变成政治和社会问题。可以肯定:2011年一季度,房价不会有太大波动,如果波动太大,“两会”就开不下去了;第二季度,将是考验各地房价的一个“坎”。到时候,中央政府调控房价,已达18个月之久,房地产公司、各级地方政府、地方财政,能扛得住吗?
关于资本金融市场。2010年,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一半以上的散户赚了钱,股指却跌了14%。原因是什么呢?金融危机之后,股市吸纳了大量的闲散资金。钱涌进来以后,把股指往上推,证监会扩大上市公司规模。2009年底,国内上市公司有1718家,当年增加98家;2008年11月前,新增300家;2010年,国内的IPO大概有1万亿左右,2009年却只有2700多亿。股市扩容很大,大盘指数自然大幅度下跌。2010年是过去20年中,政府对资本市场操控最强和最明显的一年,大家看到了“个股狂欢之年”。2011年,大致会重复2010年情景。
企业和政府面临“中考”
2010年,人们在匆忙中走过,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2011年还继续演进。从2010年10月17日,央行开始增息以后,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面临了很大的压力。最近,浙江和广东民间高利贷正在不断抬高,民企面临着能源及劳动力上涨、楼市低迷造成需求萎缩、“单边信贷”紧缩、人民币汇率被动上涨等四个夹板挤压。2010年下半年,全国家电企业出现亏损。香港上市的12家体育用品公司,出现大规模的库存积压,不同侧面表现出国内需求不旺盛。“单边信贷”出现紧缩,尽管今年会放出数万亿的贷款,大多会向基础设施投资,民营企业很难分食到蛋糕。今年,民营企业面临着重要考验。
民营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MADE IN CHINA”这个词,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接受,始于1998年。直至2008年,欧美经济遇到问题的十年,正是“中国制造”的“黄金十年”。中国制造出的商品卖不出去了,就只能往内需扩展。所以,企业家要学会:怎样把“MADE IN CHINA”,做成“MADE FOR CHINA(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业要学会把最好的商品卖到中国市场。
很多专家在讨论2011年最应当关注的关键词时,都把选票投给了“通货膨胀”。其实,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就业问题。持续一两年的“刺激内需”政策,造成内需萎缩,中国民营企业的实体企业,势必面临裁员。与此同时,城市化规模在不断扩大,每年有1%的人口——1400万农村人走进城市,加上每年大学毕业生670万,2000万新增人口亟待就业,失业率会变成辣手的问题。中央政府要两只眼分开看,一只眼看通货膨胀,一只眼看失业率,2011年宏观调控的难度,将远远大于2010年。
关于地方财政。如今的地方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8万亿人民币。从《预算法》的角度来看,地方财政没有赤字的权利。如果房产长期处在萎缩状态,将直接导致房地产交易量的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地方财政在短期内,将面临忍耐边界的挑战。所以说,从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会加剧。这个加剧,会演变成中国经济下一轮改革的启动点:政府要考虑与民间财富进行分配的问题,也要考虑政府和政府之间的财富分配问题。
关于物价问题。这个问题由两大因素决定:2011年,全国物价涨幅可能高于2010年。一是翘尾因素,物价环比持续上涨,翘尾因素对2011年物价的上行影响,已经达到4个百分点,预计2011年翘尾因素将更略高,给2011年物价调控带来很大难度;二是推升物价上涨的因素并未消失,输入型通胀的传导,仍可能持续显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推升处于平衡状态的农产品价格,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在稳健货币政策、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治理下,2011年CPI涨幅可能位于4%-5%的区间。2011年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将削减,物价涨幅很可能适度回落。
2011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随着经济稳定势头继续显现,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可能缩减至10000亿元以下,略低于2010年10500亿元的水平。考虑到经济存量规模的扩大,预计2011年赤字率,将降至2%-2.5%之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除了为经济增长“托底”、为“十二五”开好局之外,将更明显地侧重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开工,投资增长将放缓,保障性住房、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将较大。
当前,正处在2008年-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长期波动区间中,经济在2011年出现大的波动,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投资主导下的增长模式,犹如一个肥皂泡沫,已经把中国慢慢地从世界金融危机的泥潭中带上来。这个肥皂泡沫,慢慢地由小变大,究竟是由好变坏、最终破灭,还是在没有变坏的时候,就消退下去呢?在现在的情况下,谁也不能给出答案。正是因为如此,也许才是201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看点。
社会财富大洗牌
从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脉络中,可以看出几条有意思的规律:第一,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历史性现象,基本上是四到五年有一次;第二,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间节点发生在萧条年份,比如:上世纪的1978年、1988年、1998年以及2008年,大致上是十年一次;第三,无论是1993年之前的“治理整顿”,还是之后被称作的“宏观调控”,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的时期。
在一本叫做《大败局》的书中,作者分析了10家企业,有7家倒闭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2007年写的《大败局-2》中,9家企业有5家倒闭在2004年5月的宏观调控中;黄光裕事件、联想巨亏、煤老板倒闭,都发生在2008年。从这张年度框架表来看,刚刚过去的2010年、正在经历的2011年,都是过渡的年份。从宏观经济波动的角度观察,那是不具有节点性的关键年份。2011年,正安静地处在改革开放之后,位于第八个长期波动周期中。
如果说2011年有什么特点的话,在我们分析之前,还是先把视线回溯到2008年的第三季度之中。那年的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外部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央行的降息和4万亿元的公共基础建设投资,引发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向整合。从2008年第三季度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巨大的泡沫。这个泡沫,经过生成和扩大,逐渐从良性转向恶性。即便是如此,泡沫还不至于立即破灭,未来的短时期内,社会总财富还是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无非是这一大势中的企业个体,会身处在大洗牌当中:有些会崩溃,有些会停滞,有些则在大发展。
宏观走势维持大势
中国GDP的增长,不会出现大的问题。2010年,已经大幅度超过年初设想,2011年会保持在9%以上。如果说,2012年是继2002年之后的一个大的换届年,在2003-2012年的十年周期中,“保八”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2011年的货币投放,将延续过去的规模。
CPI是企业界很关注的问题,令企业界头疼的是:国家统计局的物价统计方式是“国家机密”。这就造成了人们从正式渠道看到的CPI增幅,往往和人们的切身感受大不相同——波士顿已经是美国城市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杭州的21个生活日常消费品中,有12个高于波士顿。今年,CPI指数究竟会达到多少?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中国粮食,已经连续8年大丰收,2011年还能继续丰收吗?只要粮食处在一个比较宽裕的状况下,2011年的通货膨胀情况,应该会比2010年要好。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连续大丰收,从来没有超过6年,这轮已经连续了8年,人们期待着第9年。
人民币汇率也是宏观经济中的大问题。2010年,中美的高层只要会谈,就会密集讨论货币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尽管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催得比较紧,但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和低的水平,去年只上升了2.5%左右。有一个不是搞货币的专家,请教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几位专家:未来3-5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什么状况?他们说:2011~2014年,主要稳定在6∶1到5∶1之间,主动权不掌握在中国。如果真出现这样的状况,中国外贸企业会面临很大问题——2011年,中国的出口会跌10%以内,进口大概增长20%左右,冲击最大的是以外贸为主的民营中小型企业。
房价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中国现在的房价和供求,没有太大的关系了。预测房价走势时,不用考虑一个城市有多少房子供应,有多少老百姓买房。房价只跟三个东西有关,一是社会稳定,二是地方财政,三是失业率。2010年三季度以来,二级、三级城市土地拍卖,持续出现“地王”,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要求稳住房价。房价正在从经济问题,日渐演变成政治和社会问题。可以肯定:2011年一季度,房价不会有太大波动,如果波动太大,“两会”就开不下去了;第二季度,将是考验各地房价的一个“坎”。到时候,中央政府调控房价,已达18个月之久,房地产公司、各级地方政府、地方财政,能扛得住吗?
关于资本金融市场。2010年,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一半以上的散户赚了钱,股指却跌了14%。原因是什么呢?金融危机之后,股市吸纳了大量的闲散资金。钱涌进来以后,把股指往上推,证监会扩大上市公司规模。2009年底,国内上市公司有1718家,当年增加98家;2008年11月前,新增300家;2010年,国内的IPO大概有1万亿左右,2009年却只有2700多亿。股市扩容很大,大盘指数自然大幅度下跌。2010年是过去20年中,政府对资本市场操控最强和最明显的一年,大家看到了“个股狂欢之年”。2011年,大致会重复2010年情景。
企业和政府面临“中考”
2010年,人们在匆忙中走过,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2011年还继续演进。从2010年10月17日,央行开始增息以后,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面临了很大的压力。最近,浙江和广东民间高利贷正在不断抬高,民企面临着能源及劳动力上涨、楼市低迷造成需求萎缩、“单边信贷”紧缩、人民币汇率被动上涨等四个夹板挤压。2010年下半年,全国家电企业出现亏损。香港上市的12家体育用品公司,出现大规模的库存积压,不同侧面表现出国内需求不旺盛。“单边信贷”出现紧缩,尽管今年会放出数万亿的贷款,大多会向基础设施投资,民营企业很难分食到蛋糕。今年,民营企业面临着重要考验。
民营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MADE IN CHINA”这个词,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接受,始于1998年。直至2008年,欧美经济遇到问题的十年,正是“中国制造”的“黄金十年”。中国制造出的商品卖不出去了,就只能往内需扩展。所以,企业家要学会:怎样把“MADE IN CHINA”,做成“MADE FOR CHINA(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业要学会把最好的商品卖到中国市场。
很多专家在讨论2011年最应当关注的关键词时,都把选票投给了“通货膨胀”。其实,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就业问题。持续一两年的“刺激内需”政策,造成内需萎缩,中国民营企业的实体企业,势必面临裁员。与此同时,城市化规模在不断扩大,每年有1%的人口——1400万农村人走进城市,加上每年大学毕业生670万,2000万新增人口亟待就业,失业率会变成辣手的问题。中央政府要两只眼分开看,一只眼看通货膨胀,一只眼看失业率,2011年宏观调控的难度,将远远大于2010年。
关于地方财政。如今的地方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8万亿人民币。从《预算法》的角度来看,地方财政没有赤字的权利。如果房产长期处在萎缩状态,将直接导致房地产交易量的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地方财政在短期内,将面临忍耐边界的挑战。所以说,从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会加剧。这个加剧,会演变成中国经济下一轮改革的启动点:政府要考虑与民间财富进行分配的问题,也要考虑政府和政府之间的财富分配问题。
关于物价问题。这个问题由两大因素决定:2011年,全国物价涨幅可能高于2010年。一是翘尾因素,物价环比持续上涨,翘尾因素对2011年物价的上行影响,已经达到4个百分点,预计2011年翘尾因素将更略高,给2011年物价调控带来很大难度;二是推升物价上涨的因素并未消失,输入型通胀的传导,仍可能持续显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推升处于平衡状态的农产品价格,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在稳健货币政策、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治理下,2011年CPI涨幅可能位于4%-5%的区间。2011年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将削减,物价涨幅很可能适度回落。
2011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随着经济稳定势头继续显现,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可能缩减至10000亿元以下,略低于2010年10500亿元的水平。考虑到经济存量规模的扩大,预计2011年赤字率,将降至2%-2.5%之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除了为经济增长“托底”、为“十二五”开好局之外,将更明显地侧重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开工,投资增长将放缓,保障性住房、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将较大。
当前,正处在2008年-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长期波动区间中,经济在2011年出现大的波动,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投资主导下的增长模式,犹如一个肥皂泡沫,已经把中国慢慢地从世界金融危机的泥潭中带上来。这个肥皂泡沫,慢慢地由小变大,究竟是由好变坏、最终破灭,还是在没有变坏的时候,就消退下去呢?在现在的情况下,谁也不能给出答案。正是因为如此,也许才是201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