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是否该升格本科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技能人才占技术人才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职业院校急需转变、校企合作绝不能停留在企业层面、面对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是否需要将专科教育升格成本科教育……日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2012年会暨中华职业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在深圳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职业教育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着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探讨。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所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王继平坦言,回顾过去10年,职业教育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程,但是也就是在这10年里,在绝对规模上,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职业教育应该走向何方?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职业教育又该进行怎样的探索?
  在王继平看来,过去10年,是解决“有学上”的问题,而这一问题解决之后,则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针对之前有不少媒体报道部分职业教育学校招生难的问题,王继平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招生难,有一部分不仅不难,甚至挤破了头,“深圳的职业教育学校就不必担心招生的问题。”
  “究其原因,还是资源扩大化之后,学生的选择多了。”王继平表示,如果继续停留在早期的模式,指望靠发文来推动招生是根本不可能的,“关键是要靠质量来推动,一方面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一方面要加强管理。”
  对王继平的观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深表认同。他表示,虽然深圳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快,但同样也需要面对一些新的课题。在他看来,深圳职业教育下一步的发展,除了职业教育体系本身之外,在它的内涵、改革和社会企业的契合度上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当前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的实际,更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深职院院长刘洪一介绍,作为世界顶级用人单位的中兴通讯、华为,以前都是深职院就业的大市场,但现在这些企业一个深职院的学生都不要,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偏低,“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现在高技能人才占技术人才的比例还不到四分之一,所以急需转变”。
  “另外一个,就是新的阶段技术人才一定要有岗位变迁的能力。”刘洪一表示,之前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中有40%的学生和他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是不相关的,“今年上半年,深职院发起成立了校友会,有20多个会长和副会长,都是在专业上学有所成。我逐个问他们什么专业,结果只有一个人和他原来的专业一致。”
  在刘洪一看来,这些都是经济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所以学校要做的就是更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倡导复合教育理念,以适应经济方式转变,“所以我们推出了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改革。”
  据刘洪一介绍,目前深职院已经推出了以三年制专科为基本学制,设主专业和拓展性专业叠加的复合式专业平台和学习要求,“要科学设置复合课程组合。当然,专业能力仍是核心,但我们也看重对职业变迁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社会普适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要培养他的复合能力,这才叫做高素质。”
  高职应建立相应评价体系
  2012年9月份,深职院与深大首次联合招收的234名应用本科生正式入读深职院。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这批试点本科的高职生已经临近期末。在日前召开的大讲堂上,高职生的专科与本科之争再次成为各路专家的热议焦点。高职教育到底需不需要升格为本科?专科是否是造成高职学生断头路的主因?如何打通高职教育的上升通道?
  在王继平看来,职业教育的主体就在中职和大专两个阶段,所以他觉得没有必要在层次问题上纠缠,也不需要将高职教育升格为本科教育,“我不觉得现在高职教育会形成断头路,有很多办法可以接着上本科。所以一定要防止盲目升格,不能打着职业教育的名义,行升格之实。”
  王继平表示,如果只看重学历,就显得过于简单化,“如果只要学历,就变成了伪学历。”在他看来,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在于对高职的评价体系也有问题,“英联邦国家都建立了资格证书框架,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出现职业教育的证书。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顶层的制度上去完善。”
  王继平建议,可以向英国学习,建立国家资格框架(NQF),或者建立像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一样的评价体系,“不要简单地从学历证书上去评价,而是建立一个和学历证书等价的体系”。
  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职教育知名研究专家姜大源则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都知道普通教育是技术教育,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很多人就问,高职或者技能型人才培养还可以向上走吗?有些人就说,高职要升本,要向上走,必须从技能型人才走向技术型人才。这就逼迫我们去思考,技能是低于技术的吗?”
  在姜大源看来,技术和技能并不是层次的关系。他以使用手机为例表示,技能很低的人就拿它打电话、接电话,但技术高的人,能把它的1 000项功能创造性地使用,“从一个遮蔽的状态到去蔽的过程,由谁来完成?有多高的技术,一定有多高的技能。有人能设计宇宙飞船,就得有人会制造和使用宇宙飞船。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能也不断跟进,水涨船高。”
  “所以,更多的高职应该既有专科,也可以有本科。”姜大源认为,如果不给所有的高职这个机会,那就说明教育不公平,“不过1 300所高职都升本也不现实,应该有先后次序,设置门槛,逐步推进。我建议发达地方和像深圳这样改革的前沿要优先考虑。”
  “校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企业层面”
  2012年10月份,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编著的《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2011年,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着力点,高等职业学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截至去年年底,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比例达到8.1%,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由校企共同开发的比例为12.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5.8万人,比上年增长20%。
  去年以来,深圳高职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今年上半年,深职院与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开办的“天虹实验班”开班。9月份,深职院管理学院与百丽国际有限公司华南区分公司的“校企订单班”在深开班,则开启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企合作,不少家长和学生担心,重视企业参与,是否会忽视学校教育,从而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当日的大讲堂上,对于校企合作这一高职教育的典型模式,多名专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引用已故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话表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结论是必须跨界合作,必须校企合作。”
  姜大源也认为,校企合作仍是今后高职教育的主流方向。但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校企合作的模式,他也深表担心。姜大源表示,现在有些校企合作打出的口号是“零距离对接”,企业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人,“但所谓零距离就要打个问号,什么叫零距离对接?如果企业倒闭,就是零距离失业吗?”在姜大源看来,高职教育一定是以企业的需求作为起点,但却不能仅仅停留在企业层面,还要关注学校,“一定要跳出企业、跳出技能。”
  “企业以盈利为天职,学校以育人为天职,一个要盈利,一个要育人,一个强烈的针对性的需求,一个强烈的普世性的需求,如何实现双赢?”姜大源认为,关键要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设一座互通跨界的桥梁,“职业院校的文化是融入了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而不仅仅是企业文化,也不仅仅是校园文化,它是跨界文化。”
  (来源:《南方日报》)
其他文献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制冷组件的可靠性研究对推进组件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外在组件的可靠性模型、失效模式、加速应力以及可靠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国内的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的比赛场上,只要有中国运动员参赛,就一定会响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嘹亮口号。然而,这句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1969年5月,毛主席在湖北武汉搞调研。当时毛主席住在东湖客舍,跟随负责警卫工作的是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外出分队。为了活跃工作人员及警卫战士的文体生活,东湖客舍经常安排一些篮球赛。毛主席有时也来观看,借以休息大脑。  一天,天气晴朗。一中队战士们与附近的空降兵第4
本文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渠道,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生成,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