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一种灵感,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一定的技法,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意识,领略艺术文化的生活性、社会性等。
关键词: 教师 美术教学 指导作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美术教师心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一、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渐渐地被新的教学模式所替代。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的技法可以事先用动画软件设计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完善美术教学,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
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鼠标,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淡了。为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缺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然而这样的现象更多的是出现在初级中学或者高中的一年级。初中的美术课是以欣赏课为主,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在下面观赏,老师偶尔对图片点评几句,整个课堂略显平淡。而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课基本也是如此,在高一以后的美术课就不完全是这样了,多少会涉及一些动手练习,不管是带着兴趣,还是为了艺术高考,都需要美术教师加大投入与支持的力度,注重技法上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教学的运用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逐步凸显的。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线条、形状、色彩、造型等。因此,教学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适合教学的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可以带动一种情绪,可以引发一种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了技能。
课堂示范,是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了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鼠标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而且体现了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讲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话题就会非常宽泛,就会产生广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三、作业点评时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的实施,美术课程的改革,使美术课从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到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层面,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式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不忽视视觉文化影响。我们从课堂中的作业点评也能看出一些学生的心理文化元素。美术作业都是以可见的绘画形式出现,教师在作业点评中通常会先总地评价一下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及进步的内容,然后会分类对不同问题的练习进行细致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地先对作业中的细小优点进行放大,后仔细给学生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存在的一些不足,这样学生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并且会在今后的练习中引起重视;最后老师还应不忘对本次的练习侧重点进行强调,加深学生的感官认知印象,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让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视觉文化时,能够选择和甄别,形成有价值的视觉经验。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事实,它扩大了美术教育的范围,引起了我们对日常生活中视觉现象的关注。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视觉经验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运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3]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关键词: 教师 美术教学 指导作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美术教师心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一、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渐渐地被新的教学模式所替代。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的技法可以事先用动画软件设计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完善美术教学,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
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鼠标,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淡了。为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缺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然而这样的现象更多的是出现在初级中学或者高中的一年级。初中的美术课是以欣赏课为主,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在下面观赏,老师偶尔对图片点评几句,整个课堂略显平淡。而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课基本也是如此,在高一以后的美术课就不完全是这样了,多少会涉及一些动手练习,不管是带着兴趣,还是为了艺术高考,都需要美术教师加大投入与支持的力度,注重技法上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教学的运用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逐步凸显的。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线条、形状、色彩、造型等。因此,教学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适合教学的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可以带动一种情绪,可以引发一种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了技能。
课堂示范,是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了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鼠标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而且体现了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讲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话题就会非常宽泛,就会产生广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三、作业点评时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的实施,美术课程的改革,使美术课从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到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层面,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式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不忽视视觉文化影响。我们从课堂中的作业点评也能看出一些学生的心理文化元素。美术作业都是以可见的绘画形式出现,教师在作业点评中通常会先总地评价一下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及进步的内容,然后会分类对不同问题的练习进行细致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地先对作业中的细小优点进行放大,后仔细给学生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存在的一些不足,这样学生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并且会在今后的练习中引起重视;最后老师还应不忘对本次的练习侧重点进行强调,加深学生的感官认知印象,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让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视觉文化时,能够选择和甄别,形成有价值的视觉经验。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事实,它扩大了美术教育的范围,引起了我们对日常生活中视觉现象的关注。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视觉经验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运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3]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