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任性形成的原因
孩子的任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不适度的爱和过分的纵容,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喝玩的同时,没有制定标准的习惯要求和行为准则,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性强。
由于孩子自理能力差,情绪易冲动不稳定,且孩子的理解能力直接而不全面,有的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情急之下往往对孩子施以暴力打压,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以暴力抗暴力,不仅对待别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养成了任性的习惯。
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难以实现,有的父母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也是孩子养成任性习惯的原因之一。
关注幼儿成长中的关键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的显现出与他们的父辈成长方式的不同,孩子们更聪明,更个性。他们不再听从家长的安排,甚至往往与家长“做对”。与这些相比,成人的要求往往跟不上孩子们的变化。在很多家长看来,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一旦家长们横加干涉,必然会引起家长与孩子间的一场“斗争”。
实际上这就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在作怪。在每个不同的关键期阶段,孩子们的身心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导致他们的思想、行为、交往、礼貌等方面部会与以往有所不同。而作为家长,在这样的阶段中,必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满足孩子合理要求的同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果孩子有了不尽人意的要求,家长也要积极地寄予正面的疏导,不能强行压制,因为压制的结果只能是家长和孩子双方心力交瘁,感情疏远。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随时反思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前孩子的身心特点,如果是成人的要求出现偏差,家长也要及时调整。
冷静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合理的过分要求时,家长不要盲目的一味责怪,应注意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把道理孩子讲解清楚。表明自己不同意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和自己的考虑,同时还要表达尽管自己不同意孩子的判断或行为,但父母对于孩子的一切出发点都是爱,并且耐心地给孩子讲清什么对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帮助孩子提高对事物的判别能力。
其实,孩子理解和体会的过程,就是他们提高的过程,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过程中建立并逐渐形成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思想上也要经过一次次的激烈斗争,伴随着也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情绪激动地哭闹、打滚、毁坏玩具等物品、撕扯衣服、发脾气、打人等。面对这些行为,家长应给予冷静处理,切忌不要迎着孩子的情绪上。建议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家长应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向积极的有益的方向转移。孩子由于年纪小,爱好往往不固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后,很容易不再坚持原有的想法。
例如,孩子在家里一定要长时间的看电视,反复劝说无效,家长此时可以选择一个孩子平时比较爱玩的玩具,让他自己去玩,或是故意制造一些困难请求孩子帮助,以此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上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来。
2 预先“约法三章”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想带孩子外出购物,但是又怕孩子见什么要什么,如果不能满足,孩子往往就在商场中大声哭闹或是满地打滚。家长不妨以满足合理要求作为带孩子外出的条件,讲明不能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不能乱发脾气等,如果做不到就不外出,以此约束孩子的行为。
3 树立典型,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这样的形象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当孩子任性时,家长们可以试试将这样的形象推出。
比如,孩子在很冷的冬天一定要穿裙子,家长担心孩子生病不同意,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不是最喜欢喜羊羊、美羊羊吗?你知道吗,它们在冬天里都会穿上一身厚厚的羊毛,这就是它们的衣裳。它们穿好衣服后就十分温暖,冬天一样可以蹦蹦跳跳。如果你一定要穿裙子,说不定就会生病,就不能像喜羊羊它们一样高高兴兴地唱歌跳舞了”。这样,孩子就会学着他们心中最喜爱的羊羊们的样子,换好温暖的冬装再出门去了。
4 坚持原则,不能随意妥协
很多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家长往往据理力争,甚至大打出手。而当孩子极力反抗,大声哭闹时,很多家长又马上“节节败退”,摆出一副一切好商量的样子,并满足孩子自所有要求。要知道,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尝到了甜头的同时,业积累了“斗争经验”,以后凡是遇到类似事件都以哭闹反抗为手段,要挟家长。久之,不仅没有解决孩子的任性,反而更增加了任性的发生频率。
因此,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家长必须坚持原则。如果孩子哭闹过度,家长可以及时送上一杯水,或是递上温毛巾为孩子擦拭,这样既会让孩子体会到爱的温暖,同时也能感受到家长处理此事的决心,使他们认识到事情的底线在哪里。孩子往往就不再坚持了。
5 适当的给予小小的“惩罚”
当孩子过分任性时,家长可以提出一个“交换条件”。比如,孩子一定要吃巧克力,家长就提出要减少今天看动画片的时间,让孩子在这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要有范围的,也是要有约束的,不能所有事情都随着他的意愿。同时让孩子珍惜提要求的权力,减低不合理要求的产生。
总之,教育是有规律可循,但更讲求因人施教的。任何一位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做到只拥有一种教育方法却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正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动力。马克思说:如果只是生下一个宝宝,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也有人说,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让我们一起探讨、不断积累,为了这项伟大的、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工程”努力吧!
孩子的任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不适度的爱和过分的纵容,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喝玩的同时,没有制定标准的习惯要求和行为准则,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性强。
由于孩子自理能力差,情绪易冲动不稳定,且孩子的理解能力直接而不全面,有的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情急之下往往对孩子施以暴力打压,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以暴力抗暴力,不仅对待别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养成了任性的习惯。
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难以实现,有的父母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也是孩子养成任性习惯的原因之一。
关注幼儿成长中的关键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的显现出与他们的父辈成长方式的不同,孩子们更聪明,更个性。他们不再听从家长的安排,甚至往往与家长“做对”。与这些相比,成人的要求往往跟不上孩子们的变化。在很多家长看来,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一旦家长们横加干涉,必然会引起家长与孩子间的一场“斗争”。
实际上这就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在作怪。在每个不同的关键期阶段,孩子们的身心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导致他们的思想、行为、交往、礼貌等方面部会与以往有所不同。而作为家长,在这样的阶段中,必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满足孩子合理要求的同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果孩子有了不尽人意的要求,家长也要积极地寄予正面的疏导,不能强行压制,因为压制的结果只能是家长和孩子双方心力交瘁,感情疏远。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随时反思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前孩子的身心特点,如果是成人的要求出现偏差,家长也要及时调整。
冷静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合理的过分要求时,家长不要盲目的一味责怪,应注意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把道理孩子讲解清楚。表明自己不同意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和自己的考虑,同时还要表达尽管自己不同意孩子的判断或行为,但父母对于孩子的一切出发点都是爱,并且耐心地给孩子讲清什么对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帮助孩子提高对事物的判别能力。
其实,孩子理解和体会的过程,就是他们提高的过程,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过程中建立并逐渐形成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思想上也要经过一次次的激烈斗争,伴随着也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情绪激动地哭闹、打滚、毁坏玩具等物品、撕扯衣服、发脾气、打人等。面对这些行为,家长应给予冷静处理,切忌不要迎着孩子的情绪上。建议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家长应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向积极的有益的方向转移。孩子由于年纪小,爱好往往不固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后,很容易不再坚持原有的想法。
例如,孩子在家里一定要长时间的看电视,反复劝说无效,家长此时可以选择一个孩子平时比较爱玩的玩具,让他自己去玩,或是故意制造一些困难请求孩子帮助,以此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上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来。
2 预先“约法三章”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想带孩子外出购物,但是又怕孩子见什么要什么,如果不能满足,孩子往往就在商场中大声哭闹或是满地打滚。家长不妨以满足合理要求作为带孩子外出的条件,讲明不能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不能乱发脾气等,如果做不到就不外出,以此约束孩子的行为。
3 树立典型,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这样的形象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当孩子任性时,家长们可以试试将这样的形象推出。
比如,孩子在很冷的冬天一定要穿裙子,家长担心孩子生病不同意,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不是最喜欢喜羊羊、美羊羊吗?你知道吗,它们在冬天里都会穿上一身厚厚的羊毛,这就是它们的衣裳。它们穿好衣服后就十分温暖,冬天一样可以蹦蹦跳跳。如果你一定要穿裙子,说不定就会生病,就不能像喜羊羊它们一样高高兴兴地唱歌跳舞了”。这样,孩子就会学着他们心中最喜爱的羊羊们的样子,换好温暖的冬装再出门去了。
4 坚持原则,不能随意妥协
很多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家长往往据理力争,甚至大打出手。而当孩子极力反抗,大声哭闹时,很多家长又马上“节节败退”,摆出一副一切好商量的样子,并满足孩子自所有要求。要知道,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尝到了甜头的同时,业积累了“斗争经验”,以后凡是遇到类似事件都以哭闹反抗为手段,要挟家长。久之,不仅没有解决孩子的任性,反而更增加了任性的发生频率。
因此,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家长必须坚持原则。如果孩子哭闹过度,家长可以及时送上一杯水,或是递上温毛巾为孩子擦拭,这样既会让孩子体会到爱的温暖,同时也能感受到家长处理此事的决心,使他们认识到事情的底线在哪里。孩子往往就不再坚持了。
5 适当的给予小小的“惩罚”
当孩子过分任性时,家长可以提出一个“交换条件”。比如,孩子一定要吃巧克力,家长就提出要减少今天看动画片的时间,让孩子在这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他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要有范围的,也是要有约束的,不能所有事情都随着他的意愿。同时让孩子珍惜提要求的权力,减低不合理要求的产生。
总之,教育是有规律可循,但更讲求因人施教的。任何一位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做到只拥有一种教育方法却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正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动力。马克思说:如果只是生下一个宝宝,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也有人说,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让我们一起探讨、不断积累,为了这项伟大的、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工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