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理实一体;高职教育;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大量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检测能力已成为工程企业对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试验检测方向)毕业生的新要求。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组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特点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特点。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规范、图表等形式表现,概念多,专业术语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纯理论的讲解比较枯燥,师生的教和学都很费劲,教学效果差。
2.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分离、知识与技能失衡;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教学环境缺乏职业氛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差。教材与教学安排的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教材大多均为“学科本位”理念编著,不能满足高职教育“能力本位”教学目标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安排往往以固定课时(2学时)与固定时间、固定空间安排教学,这使部分教学内容不能连贯教学,项目教学无法实施,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1)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与项目化教室建设。建设理实一体、融入“6S”管理理念的实训室。室内配置试验检测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试验指导书、试验报告、试验规范、仪器操作说明书、试验案例等资料。实训室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设置“教学讨论区”与“实训操作区”,将试验仪器布置在教室四周,中间为可随机组合的三角桌,桌椅可以随机组合,便于学生讨论学习。项目化教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室内配置可随机组合的桌椅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套的试验规程、仪器说明书等资料,同时配置网络计算机,便于学生随时查询阅网络资源。(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构建。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内容包括大量的检测仪器以及试验检测规程,内容多且不断更新,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混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精品资源包括:试验仪器操作规程、标准规范、与章节内容相配套的习题集、试卷、耐久性试验动画、学习情境教学课件、引导文、考核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录像、试验视频等。(3)项目化教材开发。开发了以“项目”和“任务”划分,具有模块化教学的灵活性,便于针对性的知识教学选择。教材内容的选取均来源于岗位职业核心能力调研结果,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要求零接缝目标。教学安排采取较灵活的方式,以保证实践项目的连贯实施。
2.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先行”,在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演者,而必须做到: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首先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其次应该注重课堂设计,合理地安排好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搭配,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练中学,学中练”,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动手、勤思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效果。
3.理实一体化考核。建立了注重过程性考核、融入“6S”职业素养、凸显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检测技能的“项目考核+實做考核+理论考核”课程考核模式及“过关式”毕业技能考核模式。针对性地开发了项目考核,实做考核与过关考核考核用表。“项目考核”是指每个教学项目结束时进行的一次阶段性考核;“实做考核”则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操作是否规范,能否独立完成试验及处理试验数据的能力;“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面涵盖课程标准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毕业“过关式”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对整个专业涉及试验检测项目的操作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新的考核模式体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学目的,符合高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文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现状,从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符合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观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大农.高职课程改革基于观念问题的理论探讨——基于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0(33).
[2]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小艳(1979- ),女,陕西富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关键词:理实一体;高职教育;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大量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检测能力已成为工程企业对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试验检测方向)毕业生的新要求。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组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特点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特点。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规范、图表等形式表现,概念多,专业术语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纯理论的讲解比较枯燥,师生的教和学都很费劲,教学效果差。
2.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分离、知识与技能失衡;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教学环境缺乏职业氛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差。教材与教学安排的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教材大多均为“学科本位”理念编著,不能满足高职教育“能力本位”教学目标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安排往往以固定课时(2学时)与固定时间、固定空间安排教学,这使部分教学内容不能连贯教学,项目教学无法实施,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1)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与项目化教室建设。建设理实一体、融入“6S”管理理念的实训室。室内配置试验检测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试验指导书、试验报告、试验规范、仪器操作说明书、试验案例等资料。实训室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设置“教学讨论区”与“实训操作区”,将试验仪器布置在教室四周,中间为可随机组合的三角桌,桌椅可以随机组合,便于学生讨论学习。项目化教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室内配置可随机组合的桌椅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套的试验规程、仪器说明书等资料,同时配置网络计算机,便于学生随时查询阅网络资源。(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构建。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内容包括大量的检测仪器以及试验检测规程,内容多且不断更新,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混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精品资源包括:试验仪器操作规程、标准规范、与章节内容相配套的习题集、试卷、耐久性试验动画、学习情境教学课件、引导文、考核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录像、试验视频等。(3)项目化教材开发。开发了以“项目”和“任务”划分,具有模块化教学的灵活性,便于针对性的知识教学选择。教材内容的选取均来源于岗位职业核心能力调研结果,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要求零接缝目标。教学安排采取较灵活的方式,以保证实践项目的连贯实施。
2.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先行”,在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演者,而必须做到: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首先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其次应该注重课堂设计,合理地安排好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搭配,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练中学,学中练”,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动手、勤思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效果。
3.理实一体化考核。建立了注重过程性考核、融入“6S”职业素养、凸显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检测技能的“项目考核+實做考核+理论考核”课程考核模式及“过关式”毕业技能考核模式。针对性地开发了项目考核,实做考核与过关考核考核用表。“项目考核”是指每个教学项目结束时进行的一次阶段性考核;“实做考核”则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操作是否规范,能否独立完成试验及处理试验数据的能力;“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面涵盖课程标准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毕业“过关式”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对整个专业涉及试验检测项目的操作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新的考核模式体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学目的,符合高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文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现状,从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符合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观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大农.高职课程改革基于观念问题的理论探讨——基于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0(33).
[2]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小艳(1979- ),女,陕西富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