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9日下午,上海大学硕士论文答辩的教室内外掌声四起,满头银发的郑建阳终于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为此他努力了10年。
81岁的郑建阳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是一名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华裔,他做过报馆的翻译员,也做过英文教员……而他最重要身份之一,是做一名学生。2005年,70岁的他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大学合办的交流项目,成为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高龄留学生。老人“对故土特别向往,他父亲原籍福建,所以他特别想拿到国内大学的学位”。郑建阳的导师郑涵教授说。
郑建阳2009年如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后来却几次与导师说,希望把结题时间后延。一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论文必须做足做好;二是郑建阳突然中风,行动渐渐不灵活了;三是他还要照顾100多岁的母亲。“母亲生病期间,我和妹妹照顾她。我就坐在母亲床边,母亲的头枕在我的腿上,我手上拿着小木板,在木板上修改我的论文。尽管辛苦,但是写论文帮我度过了那段苦难时光。”郑建阳说。他不会打字,论文修改过程中,他一直是以邮寄的方式把手稿从马来西亚寄给导师郑涵,郑涵再请人把手稿输入到电脑中。
6月17日下午,郑建阳飞抵上海。由于中风后遗症,郑建阳“从大门到图书馆也就200多米的路程,要两个人搀扶着他走好久”。但直到答辩前一天,老人还坚持去图书馆查资料。郑涵形容他的材料已经“堆成山”了,论文前后已改了六稿,他仍嘟囔着“材料会不会有疏漏啊”,当晚还在这本16万字的论文上勾勾划划。
答辩那天,郑建阳是最后一个上台的学生,他为自己的拖延向答辩委员会致歉,泪洒现场。答辩过程中,“他每个问题都回答得特别认真,还引经据典地举例子。”答辩委员会主席杜友君说。经审核,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当场授予郑建阳硕士学位。
“参加答辩并不是说我就是有学问了,而是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继续深入下去。”老人说。
热议锐评: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耄耋老人,10多年求学路走过来,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或许有人会觉得,老人只是为了“拿到国内大学的学位”,但他的认真与执着,以及对学习成果的重视,早已超越了这个目的。诚如杜教授所言,他是将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更有一种对知识的敬畏。这种纯粹的追求,才是老人最令人感佩的地方!(南亭)
素材运用: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认真;执着;奋斗……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新民晚报》)
编辑/高明燕 关晓星
81岁的郑建阳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是一名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华裔,他做过报馆的翻译员,也做过英文教员……而他最重要身份之一,是做一名学生。2005年,70岁的他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大学合办的交流项目,成为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高龄留学生。老人“对故土特别向往,他父亲原籍福建,所以他特别想拿到国内大学的学位”。郑建阳的导师郑涵教授说。
郑建阳2009年如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后来却几次与导师说,希望把结题时间后延。一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论文必须做足做好;二是郑建阳突然中风,行动渐渐不灵活了;三是他还要照顾100多岁的母亲。“母亲生病期间,我和妹妹照顾她。我就坐在母亲床边,母亲的头枕在我的腿上,我手上拿着小木板,在木板上修改我的论文。尽管辛苦,但是写论文帮我度过了那段苦难时光。”郑建阳说。他不会打字,论文修改过程中,他一直是以邮寄的方式把手稿从马来西亚寄给导师郑涵,郑涵再请人把手稿输入到电脑中。
6月17日下午,郑建阳飞抵上海。由于中风后遗症,郑建阳“从大门到图书馆也就200多米的路程,要两个人搀扶着他走好久”。但直到答辩前一天,老人还坚持去图书馆查资料。郑涵形容他的材料已经“堆成山”了,论文前后已改了六稿,他仍嘟囔着“材料会不会有疏漏啊”,当晚还在这本16万字的论文上勾勾划划。
答辩那天,郑建阳是最后一个上台的学生,他为自己的拖延向答辩委员会致歉,泪洒现场。答辩过程中,“他每个问题都回答得特别认真,还引经据典地举例子。”答辩委员会主席杜友君说。经审核,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当场授予郑建阳硕士学位。
“参加答辩并不是说我就是有学问了,而是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继续深入下去。”老人说。
热议锐评: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耄耋老人,10多年求学路走过来,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或许有人会觉得,老人只是为了“拿到国内大学的学位”,但他的认真与执着,以及对学习成果的重视,早已超越了这个目的。诚如杜教授所言,他是将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更有一种对知识的敬畏。这种纯粹的追求,才是老人最令人感佩的地方!(南亭)
素材运用: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认真;执着;奋斗……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新民晚报》)
编辑/高明燕 关晓星